- +1
没有这些女艺术家的身影,何来“艺术史中的重要时刻”|此刻夜读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她/故事
或许你曾听过那些伟大的女艺术家,但听到的却不是她们真正的名字,“马奈的缪斯”“北斋的女儿”“罗丹的情人”……
今晚的夜读来自于科普漫画《艺术史的另一半: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本书从一个伪命题出发,作者以活泼有趣的方式讲述了历史上多位伟大女艺术家的生平与成就,重新观看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流派,着重讲述了被历史遮蔽的“艺术史的另一半”:各个时代的女艺术家如何突破社会及个人生活中的限制,改变艺术史的进程、提出描绘世界的新方法、并创作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此外,本书由文字作者李君棠和绘画作者垂垂共同创作完成,读者可以从中感受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的融合与碰撞。
历史上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吗?
历史上有女艺术家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加上“伟大”这个形容词,再问一遍这个问题,似乎会让人犯难。女艺术家的名字并不在艺术史的“常识”之内。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认识王维或列奥纳多·达·芬奇,可能会令人惊讶,但是如果那人不知道管道升或弗里达·卡罗,大概却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介绍法国印象派的书里,如果绕开画睡莲的克劳德·莫奈,简直是大逆不道之事;而如果恰好忽略了贝尔特·莫里索,却不会有太多人提出质疑,即使莫里索参加印象派联展的次数比莫奈要多得多。
为什么会这样?是女艺术家们更缺少天赋吗?还是她们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让自己被人记住?
1971年,艺术史学者琳达·诺克林在《艺术新闻》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指出“伟大”的概念本来就是艺术史叙事有意无意编造的一种神话。
在这种神话里,一个艺术家有天赋、创造出伟大的作品然后青史留名,是一个不会被动摇的成长模式。然而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并不完全仰赖天赋,而是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得到周遭环境乃至社会的一定程度上的支持。这些先决条件看起来并不浪漫,也总是从伟大艺术家的传说中被删除。诺克林明知故问:“如果毕加索是个女孩呢?他的父亲还会为他投入如此多的注意力和期望吗?”
许多女艺术家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训练的机会——欧洲不少美术学院直到19世纪才开始接受女学生的申请。如果她们有幸成为男性艺术家的女儿、伴侣或是助手,能够接受基础艺术教育,就会遇到第二个难题——裸体。女艺术家使用裸体模特长期以来被视为绝对的禁忌,而绘画或者雕塑出生动的人体是西方艺术的重要评判标准——让她们在这场比赛里输掉实在太容易了。
诺克林的讲述在西方艺术史学界可谓石破天惊。从那时起,许多人开始努力挖掘历史上那些隐没的天才——被遮蔽的女艺术家们,并且发现,在艺术史的几乎每一个阶段,女艺术家从未缺席,总有女艺术家超越自我和社会的限制,创造出动人心魄的作品,然后迅速被人遗忘。
总是如此。
从诺克林发表这篇论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十年。在这段时间里,重新发现和讨论历史上的女艺术家的著作数不胜数。
为什么我们仍然想要做这本书呢?
我们想,如果从女艺术家的角度来梳理和介绍艺术史,也许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回答更多的问题。比如,“艺术史应该怎么写,是不是由一个人决定的?”“艺术家突出重围,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艺术家需不需要有商业头脑?”在这本书里,所有女艺术家都不是作为弥补性的角色或者例外存在,也不是“仅仅因为她们是女人”就被选中。我们挑选出了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女艺术家,了解她们,才能够真正了解艺术史的全貌。
谁来定义“伟大”?
艺术家的名字被一代人记住还不足够。想要被人世世代代歌颂,还需要史学家的努力。1550年,意大利艺术家乔治·瓦萨里出版了第一本西欧艺术史著作《艺苑名人传》,影响和塑造了许多人对西方艺术史的理解。
《艺苑名人传》介绍了许多意大利艺术家的作品和生活轶事,书的全名是《最优秀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生平》,这个题目反映了瓦萨里的野心:他不仅仅要保存一份艺术家记录,还要选出他们当中最伟大的艺术家。而且在瓦萨里看来,评判那些伟大的画作需要参考艺术家的生活。至今仍然有人同意这个观点——艺术家的生活和他的作品是不能分开看的,而且艺术史应该呈现的是一代代艺术家的历史,而不是一件件作品的历史。
在《艺苑名人传》中,瓦萨里把文艺复兴分为三部分,其中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拉斐尔生活的16世纪初被称为“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他认为,是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标记了艺术史巅峰的成就(在“文艺复兴三杰”当中,瓦萨里又把米开朗琪罗尊为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作为顶级大师的地位就此确立,未来的艺术家们很难再撼动瓦萨里选出的“文艺复兴三杰”的地位。
佩普罗西亚·德·罗西德·罗西
《约瑟和波提乏的妻子》
在瓦萨里厚厚的传记里,他只记录了一位女性艺术家——雕塑家佩普罗西亚·德·罗西德·罗西出生于15世纪末的博洛尼亚,擅长在果核上雕刻精细的图案,甚至能刻出一幅《最后的晚餐》。她精湛的技艺让她赢得了为博洛尼亚圣白托略教堂创作雕塑的委托订单。她现在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在这间教堂里创作的——《约瑟和波提乏的妻子》:波提乏的妻子想引诱约瑟,被他拒绝,在约瑟逃跑时她扯下了他的披风,这后来成了诬陷他的证据。这件雕刻作品有生动的细节,波提乏的妻子手臂上的肌肉和飘动的披风线条都经过了细腻的处理,将故事中关键的一刻用大理石定格了。
这个故事似乎是一个不幸的隐喻。德·罗西成名后,有人散播谣言说她是一个不道德的女人,让她的事业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她最后在贫穷中死去。
即使瓦萨里再版《艺苑名人传》时又加入了三位女艺术家,但是和长长的一百多位男艺术家的名单比起来,仍然显得太少了。瓦萨里对女性艺术家的忽略,或许是因为文艺复兴时期从事艺术的女性要比男性更少。无论如何,这个有意无意的忽略,也随着《艺苑名人传》成为艺术史经典,被保留了下来。
如今大众所熟知的名画,在此分类下数量依次递减
瓦萨里通过他的传记把艺术家从工匠推到了伟人的位置,他还希望未来的艺术家们都能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他说服当地统治者科西莫·美第奇赞助建立了欧洲第一所美术学院——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并聘请米开朗琪罗作为学院院长。学院为培养艺术家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除了学习绘画技巧,还要学习历史和文学。在赞助人看来,能够用对历史和文学的理解创作作品的艺术家,比在作坊里只学习技艺的工匠要更高一等。从此,艺术家的地位逐渐超越了工匠。同时,瓦萨里对米开朗琪罗的推崇也通过教育系统传给了下一代艺术家
就这样,“伟大”的标准通过美术学院和艺术史确定了下来。
西方艺术史画自画像第一人
艺术家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留下自己的痕迹的?
这件事很难考证。一直以来,总有艺术家在悄悄地做这件事:在古希腊的陶瓶上,有艺术家自豪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在中世纪的手稿上,有艺术家在文字间加上了自己的小画像;在15世纪时,画家罗吉耶·凡·德尔·维登画了《圣经》圣路加给圣母画像的场景,然后把圣路加的脸画成了自己的样子,暗暗地宣告艺术家也可以拥有某种神圣的地位。
那时,艺术家是手艺人的一种,他的地位和收入有时甚至不如工匠。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姓名或者长相,是艺术家强调自己存在的方式之一。
但是,很久以来,还没有艺术家大胆地站出来说:我就是艺术家,一幅画的焦点应该是我,不是某位神明或者国王;工作中的我是自信的,而非卑贱的。
直到卡特琳娜·范·海默森这样做了。
卡特琳娜·范·
海默森
1548年,佛兰德斯画家卡特琳娜·范·海默森画的自画像是西方艺术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艺术家工作中的自画像。
她发明了这种绘画类别。
在她之后,想在自画像上夸耀自己技巧的艺术家总要若有若无地参考她设下的范例。画中,她坐在画架前,正在描绘一幅自画像,左手拿着画笔、颜料盘,右手扶着用来固定手的位置的支腕杖,看起来早已精通绘画这门技艺。
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前,艺术家画下自己的形象通常要照镜子,而卡特琳娜用自画像定格了这个过程中的一瞬间。这个选择很聪明:这样,她就能大胆、自信地盯着观众看,展示她作为一位画家的气定神闲,而一旦有人质疑她没有像一位淑女一样表现得羞怯、谦逊,她就可以借口说她只是画下了自己照镜子的样子。
在这幅画上,你只能看到她,一切都是关于她的:她的相貌、她的自信、她的才华。最后,她在画的左上角签名“卡特琳娜·范·海默森/自画像/1548年/20岁”。
对这位突破了时代限制的艺术家,我们却知之甚少。
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卡特琳娜是佛兰德斯著名画家扬·桑德斯·范·海默森的女儿,年轻时就成了范·海默森家艺术工坊里的得力助手,并得到了圣路加行会的大师认证。她的小型肖像画能够精准把握人的姿势和神态,尤其受赞助人欢迎,甚至征服了匈牙利王后玛丽。她在西班牙宫廷为王后服务,直到王后去世。
女艺术家“消失”的理由
关于卡特琳娜的性格,我们可以从一些线索里猜测:比如,卡特琳娜总会给自己的作品签名——工作坊里的大部分助手不会留下自己的名字,他们隐没在范·海默森这个姓背后。而卡特琳娜显然有更大的野心。
可是卡特琳娜三十岁之后却在艺术史里消失了。王后去世后,给卡特琳娜和她的丈夫克雷蒂安·德·莫里恩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抚恤金——也许,更像是退休金:因为他们离开西班牙后,再也没有人见过卡特琳娜的新作品。
内容选自
李君棠/著
垂垂/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标题:《没有这些女艺术家的身影,何来“艺术史中的重要时刻”|此刻夜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