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航海日丨中肯联合考古探寻郑和足迹

商务部经济合作局 国家文物局
2022-07-12 12:29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也是郑和下西洋纪念日。

六百多年前,中国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由27,000余人、200余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最远曾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拉开了人类大规模远洋航海活动的序幕。

2010年,中国政府使用援款启动了中国-肯尼亚拉穆群岛地区联合考古项目,对肯尼亚拉穆群岛地区和马林迪的陆上与水下文化遗存、遗址、遗物进行系统考察与发掘,为了解中非古代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的历史提供了证据。

联合考古队合影

联合考古队合影

联合考古队合影

经过5年的调查、论证和筹备,2010年起,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等机构的考古专家们对肯尼亚拉穆群岛的水下文化遗存、马林迪市的陆上古代遗址,以及在肯沿海地区出土的中国文物进行调研。这是中国水下考古队伍首次在境外展开考古发掘工作。

专家进行水下考古作业

联合考古队在拉穆谢拉水下遗址出水阿拉伯和本地风格的陶罐及少量中国瓷器,生动揭示了东非地区不同文化交流融合面貌;在马林迪奥美尼亚沉船遗址发现象牙、木桶、铜制品、水银、绿釉陶器、石器等重要遗物,为研究印度洋的航海及海上贸易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中方考古队员向肯尼亚政府官员介绍水下发掘成果

项目实施期间,联合考古队整理研究了万余件(片)出土自肯尼亚37处古代遗址和陈列在3家博物馆的中国瓷器,拍摄照片近两万张,绘制线图千余张,还使用了当时的最新技术进行检测,进一步解码中国古代的海上贸易。

此前,其他国家的学者通常认为肯尼亚出土的中国瓷器来自3个时期:明万历、清康熙和18-19世纪。此次联合考古整理研究发现,在肯尼亚蒙巴萨、马林迪到拉穆群岛等非洲东海岸,自宋元(或可早到唐代)到明清时代一直存在着密切而繁荣的中非古代文化交流。

专家组检测出土瓷器

2013年12月24日,新华通讯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肯尼亚马林迪电视台、肯尼亚马林迪广播电台、肯尼亚国际报社等媒体参加了此次项目水下考古新闻发布会,现场采访联合考古队员,全程拍摄考古成果发布,提升了公众对中肯联合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关注。

项目水下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 

2014年1月3日,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时任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刘光源视察了水下考古成果,并给予高度评价。

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时任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刘光源视察项目

在马林迪老城进行考古发掘时,联合考古队每天都会迎来大批居民和游客到场参观。在确保出土文物现场安全的前提下,考古专家耐心讲解、细致回答,与参观群众进行积极互动,还在发掘后对重要遗迹进行及时的保护性回填。专家们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态度不仅帮助发掘工作取得当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也使联合考古在国际上产生良好反响。

马林迪老城遗址某区发掘和回填对比

六百多年前,作为和平之师、友好使者,郑和率船队遍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推动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巩固和扩大了海上丝绸之路,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21世纪,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研究者,中肯联合考古项目推动了肯尼亚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践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落实“非洲优先”战略,帮助非洲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文化交流厚植中非友谊、促进民心相通。

部分水下考古专家完成任务返航

(本文原标题为《中国航海日丨中肯联合考古探寻郑和足迹》,全文原刊于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李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