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欧盟将统一充电接口,苹果封闭生态遇挑战
手机的Type-C充电接口
多种类型的USB接口 图片来源:欧洲议会官网
当地时间6月7日,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达成一项政治协议,要求从智能手机、耳机到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的所有产品的制造商都要使用相同的通用充电端口:USB Type-C(以下简称USB-C)。新协议将于2024年秋季生效。多数设备制造商都表示,在未来24个月内,他们将确保其硬件符合USB-C端口规则。
为何要统一接口
欧盟立法者之所以选择USB-C接口而不是苹果专有的Lightning生态系统,主要是因为它的开放性。USB是由微软、惠普等主要科技公司联合提出的新一代标准接口总线。USB-C充电协议由USB-IF制定并维护。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说法,新协议旨在使欧盟的产品更具可持续性,既可以减少电子垃圾,又可以让消费者的生活更轻松。在未来,手机和类似的小设备不需要在包装盒里装配充电器,因为买家已经有了合适的配件。
欧盟估计,新协议将会让更多的充电器得到重复使用,每年可以使消费者减少“不必要的充电器购买”,由此可节省高达2.5亿欧元,并减少约11000吨电子垃圾。
新协议面临争议
据美国科技媒体网站The Verge报道,有专家表示,估计此举不会对世界各地堆积的大量电子垃圾产生巨大影响。不过,该决定可能更具有象征意义。它树立了一个典型,表明更严格的法规可迫使大型科技公司改变浪费的习惯。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高级讲师雷诺·福卡特在澳大利亚《对话》杂志上发文表示,寻找一个共同的标准往往符合制造商的利益。在帮助降低成本的同时,它还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未来共同的充电标准也将鼓励新的竞争。这往往导致制造商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进行合作。
苹果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虽然每家公司都希望自己的产品与苹果兼容,但苹果想要的是排他性。因此,福卡特认为,新协议的主要风险可能不是总体上阻碍创新,而是阻止新的独家苹果设计。欧盟选择了共同标准的集体利益,而不是一些消费者可能从苹果产品的排他性中获得的利益。
另一方面,欧盟对充电器进行标准化的决定可能会对全球产生影响。一旦科技制造商转而为欧盟地区客户提供通用充电器,在世界其他地区采用不同技术的生产成本可能会升高。
苹果会让步吗
据《纽约时报》报道,欧盟的这一协议实质上似乎针对的是苹果公司。去年11月,苹果致信欧盟委员会,表达了对这一要求的反对。该公司表示:“我们仍然担心,仅强制一种类型充电器的严格监管会扼杀而不是鼓励技术创新,这反过来会为欧洲和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带来不利影响。”不过,欧盟否认这种情况,并表示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更新立法。
苹果拥有一个成熟但受控的iPhone配件网络。根据其MFi(全称为Made for iPhone/iPad)认证计划,配件制造商的硬件必须获得苹果的批准。这一认证计划使苹果的配件销售赚得盆满钵满。在欧盟立法过程中,苹果公司辩称,拟议的规则将使多达10亿台使用Lightning充电器的设备和配件过时。
不过,苹果的态度正在逐渐软化。此前一段时间,该公司已经在部分Mac和iPad型号中使用了USB-C标准,并且正在测试更换Lightning接口的iPhone机型。但欧盟委员会6月7日的声明可能会加速苹果向USB-C的转变,并可能导致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永久放弃Lightning充电技术。
据美国福布斯网站报道,一个名为@LeaksApplePro的匿名业内人士称,iPhone15系列将是第一款配备USB-C接口的iPhone手机,但仅限于Pro型号。“Lightning即将结束”。该人士还透露,苹果将在欧盟协议生效前,于2024年为iPhone 16全系列产品配备USB-C接口。苹果公司甚至可能在iPhone 16 Pro机型上更进一步,采取无端口(仅限 MagSafe)设计。
“布鲁塞尔效应”例证
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例,自2016年以来,全球网站修改了用户体验,以遵守欧洲数据保护法。脸书和谷歌等公司调整了自己的商业模式,以适应源自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的新标准。福卡特表示,这大幅减少了他们从消费者数据中赚钱的方式。
这也被称为“布鲁塞尔效应”,指欧盟凭借市场力量将欧盟标准变成全球标准,而事实上,制造商没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适用欧盟法规。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苹果和类似的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向单一类型的充电连接器迈进,这将又是“布鲁塞尔效应”的另一个有力例证。这意味着代表欧洲4亿人口的立法者最终决定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标准。
尽管美国立法者认为这一决定成本高于收益,但他们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已变得无关紧要。最大的科技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但他们的监管实际上已委托给欧盟,原因仅仅是欧盟的监管机构率先采取了行动。
“标准往往是由最先采取行动的监管机构制定的。”福卡特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