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茶饮品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可口可乐走向世界?

2022-07-12 11: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当前饮品种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人们熟识的有咖啡,热可可,奶茶还有茶叶等。较之前面几种,茶叶的营收数据可谓是出类拔萃。为什么茶叶更受欢迎,中国人为什么就偏偏喜欢这样的味道,这么热衷于喝茶呢?

我们先来看一份数据。据统计,2021年,中国茶叶的内销总量为230.19万吨,内销总额为3120亿元,内销均价为135.5元/千克,同比增长3.3%。其中绿茶的内销量达130.92万吨,居于总销量的58.1%;黑茶、红茶次之,销量分别是34.41万吨和22.79万吨,占销量的14.2%和14.3%;乌龙茶销量是18.82万吨占10%;最后才是白茶和黄茶,销量最少,分别是7.05万吨和1.14万吨,占总销量的2.8%和0.6%。

从这些数据来看,茶叶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确实很高。茶叶被称为国饮,也是有能在饮品市场上占据大份额的实力。细究茶饮能在我国饮品市场占据优势的原因,主要归结了以下几点:

1.历史角度

茶叶可以追溯到上古神农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自此之后,茶被推上了神坛,连统治阶级都推崇至极,曾经明文说过“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早在周朝都有了作为皇室贡品的记载,但是茶叶最早的文字记载在汉代,到唐朝时期,茶叶的饮用方式达到一个高度,有了煎茶之法,再到宋代的点茶法,再到明清至今的瀹饮法。作为老祖宗能够一直传承下来的饮品,自然有着它的好处。

2.养生角度:

对于中国人来说,养生可谓是必修课题。在我们的观念里,东西越养生,人就越愿意接受。茶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是非常好的。截至目前茶叶检测出内含的物质达到了近600多种,包含氨基酸、矿物质、茶多酚、蛋白质等,对人身体大有裨益,这也成为当下老百姓们热衷喝一杯的原因。

3.文化角度:

其实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要是说起种、制、饮茶,《茶经》可谓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在公元780年,唐朝茶叶专家陆羽总结了种茶、制茶、饮茶的经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茶书《茶经》。这本书直到今日,都有无数的专家学者相继的去拜读研究。现在很多煮茶、饮茶之道都是从这本书里学习到,同样这本书里也讲到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并且将这些转换到日常的生活之中,也是与三两个好友在茶桌聊天的谈资。所以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饮茶已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将煎茶、品茶作为一种艺术。我们日常中经常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现在的茶饮品也越来越符合大众的口味,尤其是商家对于茶饮做出了很多改变。在我国,年轻人对于茶饮品并不喜欢,对于充满猎奇而且追求口味的年轻人来说,在他们眼里厚重而悠远的茶香远不及可口可乐对口腔的刺激以及甜甜的口感更让人上头。当然,现在很多茶饮也为了抓住年轻群体市场,开始在产品上进行了突破,比如康师傅的冰红茶、茉莉清和茉莉蜜,绿茶,还有农夫山泉推出的茶π如蜜桃乌龙、西柚茉莉花、柠檬红茶等一系列茶品饮料。当然最著名的还得加多宝凉茶,作为凉茶的龙头代表,他们可以说是将茶饮推到了高潮,并且收获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据统计,2021年,中国茶饮品各大茶饮龙头企业中,康师傅茶饮销售额为352.34亿元占中国茶饮料市场份额的26.8%,其次为统一企业销售额为237.27亿元占我国茶饮料市场份额的15.2%,加多宝集团销售额为212.26亿占我国茶饮料市场份额的13.7%排第三位。可以说,茶饮品在我国饮品市场上除了碳酸饮品可以与之争锋外,现在已稳居第二位。

在未来,笔者觉得各大饮品企业可以将茶饮作为突破点,毕竟这么有文化有历史有内涵的国饮是很有必要进行创新发扬的。我也非常希望我们的茶饮也能像可口可乐一样,走向国际,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中国茶业的神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韩小栗

美术设计:李茉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