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政文:社科大正推进导师制,最终通过师生互选确立师徒关系

张润泽 卢程皓 李梦佳 刘美琪/微信公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生”
2017-12-07 12:12
中国政库 >
字号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临时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文化概论》授课教师张政文教授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办学特色,“师徒制”指导模式,“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国际联合培养、教学与科研结合等相关问题接受了该校同学专访并进行了深入解答。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依托平台建立起来的一所大学,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培养复合型的高端人才和精英化的民族脊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记者:张书记您好,请问您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临时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您认为社科大的特色以及优势是什么?

张政文:简单地说,我们的特色,就是我们的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依托平台建立起来的一所大学,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以这样的平台为基础建立的大学,先天具备以下三个优势和特色:第一,在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的政治定位上,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高水平、高起点的办学特色,努力办成一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文科大学;第二,中国社科院大学依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学术殿堂的品牌建立,就是要致力于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培养复合型的高端人才和精英化的民族脊梁;第三,中国社科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我们要借助这个重要平台,办成一所在世界范围内有重要影响力的顶尖大学,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打造成熟的后备人才梯队。总而言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针,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

“导师制现在正在推进,如果学生在本科毕业后仍有继续深造的意愿,那么我们将充分地整合现有资源,发挥优势,为他们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过渡衔接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具有师徒制的指导模式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办学特点,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样的办学模式以及这样的模式会对学生发展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张政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就我国高等院校、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两个战略任务和要求:第一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第二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认为,创办一流学科,创办一流学校,这是我们大学的战略目标,我们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就是要坚持内涵式发展。我们社科院大学的师徒制、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深度国际化都是为实现前述目标和任务而实施的重要举措,是为推动内涵式发展铺设路径。具体来说,师徒制主要依靠中国社科院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导师队伍,让导师们把人才培养任务延伸到本科阶段。此举一方面借助学业导师的强大资源,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办法,让本科生尽早地参与导师的学术研究和相应的社会服务工作,让同学们尽早地培养出良好的学风、科研意识和创新知识能力;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种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接近导师,在迅速地提升创新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和参与学术工作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以导师为榜样,尊师重道,奋发向上,贯彻落实我们社科院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至于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是说如果学生在本科毕业后仍有继续深造的意愿,那么我们将充分地整合现有资源,发挥优势,为他们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过渡衔接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依然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复合型的高端人才。

记者:请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目前对这些重要的举措有什么具体的安排?

张政文:目前导师制正在积极推进之中,现在学生选老师的环节已经基本结束,下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导师选学生,最终师生之间通过双方互选,确立师徒关系。此外,关于导师制的相关制度文件已经制定完毕,等所有导师、学生的师徒关系确立后,每位导师将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具体地落实自己的基本任务。我们规定导师的职责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师要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立志高远,自尊自爱,坚韧乐观,热爱生活,换言之,从立德树人角度来说,导师是有责任的;第二,导师要指导学生学好专业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三,导师每学期至少要指导学生读五本书,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形成独立思考、认真求索的良好习惯;第四,导师要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克服生活上和各个方面的困难,保证学业的顺利完成;第五,导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在学习之余适当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国情调研服务工作。前述内容在文件中都有很具体明确的规定。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关怀人类命运,关心国家的发展,能够真正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

记者:张老师,您是本科生《外国文化概论》的授课老师,能请您简要地介绍一下这门课程的授课规划和内容吗?

张政文: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第一,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我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了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文化,这是学生完成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第二,我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知识学习,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把握世界的本质和未来,认清中国道路的独特性,明白如何通过文化的建设来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简而言之,我希望同学们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关怀人类命运,关心国家的发展,能够真正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同时,我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同学们自觉、自立、自信地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记者:您是一位著名的古典美学专家,请问您如何看待和理解这门学科?

张政文:对我来说,研究德国古典美学首先是我的兴趣,而我经过多年研习,越发感受到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可以说正是通过阅读德国美学的经典著作,并深入地研究德国古典美学,让我产生了强烈的自我确认,找寻到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记者:那么这方面的研究,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会有怎样积极的影响?

张政文:我无法确知他人的情况,对我来说,我就是在这样的学习、研究过程中让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了读书与治学的快乐。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我认为学习和研究德国古典美学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之一,掌握和熟悉德国古典美学当然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第二,我认为学习研究德国古典美学可以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开阔视野,有利于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来反观中国的文学鉴赏和文学理论。

“老师是园艺师,他的使命就是因材施教,不是按规划、设计图纸来批量生产。”

记者:刚刚听了您讲课,您有说到关于教育方面的话题,那么请问您对于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有哪些建议或者心得体会给大家分享一下。

张政文:我做了三十多年教师,对此有非常多的体会,下面主要谈一下我对于老师角色定位的认识和改变。以前,我认为老师是工程师,按照既定的规划、既定的设计和既定的规格去“制造”学生。现在,我认为老师是园艺师,他的使命不是按照既定的规划、设定的图纸来批量生产,而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孩子们自由快乐、符合天性地生长,老师更像园丁,为秧苗浇水剪枝,遮风避雨,让他们茁壮成长,这是我最深的感受。

“要深刻地理解新时代的思想蕴涵,要充分地把握文化建设对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性作用。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最终都要集中地体现在通过文化的力量去建设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上去”

记者: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想请您谈谈在此背景下,您认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应该如何发展?

张政文:这个问题比较宏观,我结合社科院大学的发展前景提几点建议。我觉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的当务之急首先要深刻地理解新时代的思想蕴涵,要充分地把握文化建设对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性作用。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最终都要集中地体现在通过文化的力量去建设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上去,所以我认为加强文化建设并把握好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准确定位,是当务之急;第二,要用文化的力量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我认为我们的教育事业现在有两件事情迫在眉睫,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化的力量,最终的驱动力就来自于立德树人;第二,我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尤其是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的创新,要为学生提供更好教育资源,让他们接收最先进、最丰富、最前沿的知识,开启他们的智慧,让他们有高度的自觉性、高度的主动性,去实现他们的求学理想和愿望。从我的切身感受来看,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都已经不再适应我们现在的时代。

记者:谢谢您,最后恳请您给校内外广大同学一些读书的建议。

张政文:开卷有益,我认为一切有益的书同学们都应该读。所以,首先我想说明一点,我希望推荐给同学们的不是读哪些书,而是推荐一种生活方式: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把读书变成一种快乐,这是最重要的。至于具体读什么书,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个人爱好去选择;其次,根据我个人在读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我认为读书有两种境界:既要努力把书越读越厚,又要努力把书越读越薄。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既要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又要有选择性地精读一些书。要带着思考读书,把书中之义内化吸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一本400页的书为例,要通过阅读把内容浓缩为4页的心得体会。如果读过的每一本书,我们都能浓缩为半页或一页精华,这就是成功的阅读。关于具体的阅读书目,在几十年前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经按照马克思的阅读书目来读书,同学们可以作为参考。我们看一看马克思的一生读过哪些书,今天重新阅读马克思当年读过的书,一定会带给我们许多别样的收获和感受。

记者: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张政文:谢谢,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快乐成长。

(原标题为《 张政文书记专访》)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