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跌宕起伏的墨业传奇:看曹素功何以绵延350年

澎湃新闻记者 肖永军综合报道
2017-12-07 09:08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曹素功墨业,始徽州,迁苏州,后进上海,何以成为一个传承十几代、绵延三百五十年的中华老字号?

11月30日,上海笔墨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曹素功墨业创建350周年纪念展”,以此来庆祝“曹素功”的第350个生日。

“澎湃新闻”获悉,此次展览既有曹素功十五代传人的代表作品及历代创制的精品,形式有墨锭、墨模、拓片等;也有历史留存的近万副墨模,尤其明清墨模更是精华,此外,曹素功开创海派徽墨的过程中,早期海派大师到当代书画名家定制的墨品、墨宝等文献,也亮相于本次展览中。

俞樾题写《曹素功进呈贡墨》
“曹素功”作为上海现存在最悠久的文化品牌,有着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

清朝顺治年间,一个名叫曹素功的秀才被授予了布政司一职。

林则徐用曹素功墨所书

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于没有实职,再加上自幼对制墨工艺的喜爱,曹素功放弃了官职返回故里,在安徽歙县岩寺镇创立曹素功墨庄。

铁如意 同治年间 墨模

铁如意 同治年间

曹素功精心钻研墨锭炼烟、熔胶、制墨、翻晾、描金、墨模之法,制成的墨 “黑如漆、纹如犀、声如磬” 深受广大的文人墨客的欢迎。清康熙皇帝南巡时曹素功进贡墨品《黄山全图》,康熙皇帝用后非常满意,御赐“紫玉光”三字。当时官员呈送皇帝的墨均出自于曹素功,清《墨林初集·墨品赞》中记载道“海内巨卿贡墨皆取制于曹氏”。可见曹素功的技艺精湛,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说。

紫玉光 外文

紫玉光 龙玉光

曹素功逝世后,子孙继承祖业,世代相传墨锭制作技艺,对烟、胶选料一丝不苟,对墨模雕刻力求工细精微,并不惜重金聘请画师与雕刻名家,使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不断创新发展,至六世孙曹尧千达到鼎盛时期,相传曾在皇宫金殿之上制墨,后创《金殿余香》墨以记此盛事,传留至今。

紫玉光 新月

同治三年,它由苏州迁徙到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小铺面,算得上是上海开埠后的早期“移民”了。曾经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在这个新兴之都却并不吃香。之后,如许多新上海人一样,开始了奋斗之路,并最终站稳脚跟,风光无两。它与海派书画结合,在上海完成了本土化,重新擦亮了金字招牌。如吴昌硕定制“寒香”,刘海粟定制“晁卿”,许多社会名流也都向曹素功定制墨,如李鸿章、顾廷龙等。

如今,即使传统市场萎缩,它依然默默坚守。

曹素功铺面地契 民国

曹素功墨业三百多年来历经岁月洗礼,这次展览主要围绕六个发展阶段:一是创业辉煌期。创始人曹圣臣(字素功)创办艺粟斋墨庄,首制十八品,进呈“黄山图”墨,获康熙帝御赐“紫玉光”,一举成名。二是历史鼎盛期。康乾盛世,墨业数代不衰,上继明墨精华,下创清墨新制,享“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誉,承制御墨、贡墨。六世业主更创“尧千制墨曹氏之冠”美誉。三是重振中兴期。清朝末年国运衰微,墨业不兴,更遭兵燹之灾。九世端友举家迁徙来沪,倍尝艰辛,重振旧业。经与海派文人合作,闯出“海派徽墨”新路,在上海滩扬名立万。四是重组发展期。新中国,上海笔墨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整组合并,其它制墨字号作坊全部归入“曹素功”旗下,“曹素功”由家族世传的作坊,转为国有,成为海派徽墨的唯一代表。五是十年黄金期。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改革开放带来出国热、探亲热、书画热、礼品热,需求猛增,产销特旺。恢复生产传统经典墨,与名家合作创制一大批新品,墨品质量更获最高荣誉——国家“金质奖”。六是转轨新生期。改革开放、企业转制,体制机制设计更新,增添新的活力,企业评为“中华老字号”、“文房四宝国之宝”,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黄胄试墨作品 1978年

香玉五珏-焕若 龙辅 荆璆

关山月试墨作品 1978年

曹素功墨业不仅仅是一个制墨工厂,也是一个中国传统工艺的优秀代表,更是中国书画的推广者。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3月10日。

 
王蘧常试墨书法对联 1987年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