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港智库联合举办焦点对话研讨会学习习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2022年7月8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综研院)与香港一国两制青年论坛联合举办“深港智库焦点对话研讨会”,学习习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畅论香港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现实挑战,重点研讨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香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香港与内地社会民生融合发展等热点问题。综研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何建宗、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等10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发言。现将发言要点综述如下。
焦点对话一:北部都会区建设与深港合作新机遇
(一)主旨发言之一:北部都会区建设应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独特功能作用
综研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博士就 “北部都会区与深港科技一体化的新机遇”发言。他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到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一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以及中央全力支持香港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作为香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北部都会区建设是香港深层次矛盾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应进一步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第一,香港“再工业化”是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都会区发展创新科技产业,需要发挥香港基础研究实力强的优势,与深圳共建“20+8”产业集群;第二,北部都会区应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新田科技城打造成香港硅谷,推动深港合作共建一体化的开放创新体系,形成深港创新生态链;第三,北部都会区应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率先形成深港融合发展的一体化市场,其中,推进深港通关一体化是重中之重。
(二)主旨发言之二:北部都会区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博士就“北部都会区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发言。他提出,北部都会区建设面临许多新机遇,也面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创新环境、打造科创产业平台、促进其与大湾区要素流动等挑战。建议把北部都会区提升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全力打造世界级创科产业城、高等教育城和中医药城,致力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并在大湾区科创产业合作上采用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三)主旨发言之三:深港合作的回顾与前瞻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洪为民博士就“深港合作的回顾与前瞻”发言,他认为,“一国两制”下,深港要素流动因为制度差异而有一定限制。如何打破制度限制,是中央和深港两地政府需要去推动的事。建议建立全方位、全时段的合作机制;深港共同发布“双向政策包”;两地政府互派职员挂职;吸收民间智慧等。
焦点对话二:深港产业合作新方向
(一)主旨发言之一:探索深港金融合作新路径
综研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博士就“探索深港金融合作新路径”发言,他指出,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功能,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存在资金循环不畅痛点问题。建议以前海为平台,探索深港共建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前海离岸市场功能有三:为香港人民币回流提供全新通道;为走出去中国企业提供专属离岸人民币进入产品;为国家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自由使用探索经验。
(二)主旨发言之二:从实践角度深化深港科创生态一体化
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委员林至颖先生就“从实践角度深化深港科创生态一体化”发言,他认为,大湾区已初步形成了科技创新走廊,帮助香港初创企业进入产业龙头的生态圈、打造大湾区生态一体化尤为重要。未来要鼓励香港青年进入大湾区从事科研科创,或加入就业市场。大湾区的科研模型应为“前场后店”、“前研后产”,进而形成“香港研、湾区产、全球销”的生态圈。
(三)主旨发言之三:河套深港合作区新突破
综研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就“河套深港合作区新突破”发言,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港科学园,对香港创新科技发展提出了新希望新要求,为河套深港合作区建设带来重大机遇。建议在五个方面创新突破:战略定位方面,致力于打造“中国科技特区”;体制机制方面,建立深港实体化联合管理机构,探索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模式;产业链方面,在河套和北部都会区布局研发和先进制造,拓展产业链;要素流动方面,加快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专用口岸”,实现科研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规则标准方面,打造国际规则标准衔接示范区。
(四)主旨发言之四:深港产业合作再出发
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主管胡良斌就“深港产业合作再出发”发言,他认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在我国经济特别是深圳新兴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近年来也积极部署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不缺位,与深圳大力培育发展具有世界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良好协同。建议深港相向而行,加快推进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香港对外联系通道作用和深圳新兴产业发展优势,携手共拓全球市场。
焦点对话三:深港社会民生融合发展
(一)主旨发言之一:探索通勤式深港融合
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何建宗先生就“探索通勤式深港融合”发言,他认为,多年以来,深港的合作和融合都是以基建为主导:两地陆路口岸达到七个,加上高铁,两地早已形成一小时生活圈;两地政府应该考虑推出更多便民措施,促进“通勤式融合”,即“深圳居住,香港上班”和“香港居住,深圳上班”,包括更便利通关安排,补贴跨境公交票价和增加班次,从而鼓励更多香港人寻找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二)主旨发言之二:港人身份认同和深圳相关政策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一国两制青年论坛理事黎沛文博士就“港人身份认同和深圳相关政策”发言,他认为,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出台了大量政策措施落实港澳居民的公民权利和国民待遇,支持港澳居民融入内地发展。在迎来香港践行“一国两制”下半场之际,相关工作重点应转向政策措施的细化、执行、检讨和完善,以更好地促成以“身份认同”“人心回归”为核心主轴的“香港二次回归”,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三)主旨发言之三:进一步便利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学业、就业、创业、置业
综研院港澳及区域发展所副所长文雅靖博士就“进一步便利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学业、就业、创业、置业”发言,她提到,习近平主席特别关心香港青年发展问题,强调“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针对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发展面临的新困难新需求,建议一是落实落细顶层设计,二是推动多部门协调联动解决证件使用便利化等实际问题,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促进大湾区要素流动,四是发掘新需求并制定出台新举措,多举并重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综研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做总结发言。他认为,习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作出了重要论断,重申了重大原则,提出了香港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和要求。研讨会三个焦点对话涵盖了空间、产业与民生等深港合作主题。从香港的角度看,正如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香港“背靠祖国”越坚实,“联通世界”就越通达,其中北部都会区建设对于巩固提升“八中心两枢纽”地位,发挥好国家“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通道作用十分重要;从深港合作的角度来看,深港融合发展,将打造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因此,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为香港及深港合作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深港智库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相关问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