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增收81.5%,小程序重塑团餐经营效率,团餐一体化数字转型提速了

2022-07-08 16: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疫情进入第三 年 ,如果还有什么工具能够拯救食堂和食堂档口动荡、停摆的生意, 一定是「小程序」 。

而这个早已在社餐普及的手机点单工具,在这三年里,正在主动或者被动地在团餐领域普及。

由此,不少团餐经营者受了益,有的营业额环比增长了81.5%!

但作为不单单是一项能够缓解排队、实现无接触点餐、无需安装、用完即走的应用软件,餐饮小程序更大的价值还在于私域——可以直接触达目标消费者,构建品牌私域流量池,实现精准营销,从而有效提升复购。

那么小程序的私域价值能力,在团餐场景适用吗?

此外,作为餐饮小程序背后的主要开发者和推广者,国内餐饮SaaS服务商和头部团餐企业密集「联姻」,背后的深意又是什么?

从排斥到倚重,疫情之下,食堂外卖小程序遍地开花

事实上,在餐饮领域,第一个将餐饮微信小程序应用在门店经营中的是,茶饮品牌CoCo都可。

如果你还有印象,2017年到CoCo点单,收银小姐姐就开始引导你,扫描墙壁上大大小小的小程序二维码进行点餐:“扫这里可以微信自助点单”。

彼时,距离「微信之父」张小龙宣布上线微信小程序,还不满一年。

而CoCo都可开发小程序的初衷也非常简单,就是想要解决排队问题。

作为当时CoCo都可小程序开发方的非码创始人陈宝平曾向媒体表示,当时他们考察了多种形式,包括APP和H5,最终选定了小程序。“每个品牌都让顾客下APP,是不可能的。而小程序依托微信,最有可能构建以品牌为中心的消费体系。”

CoCo之后,2018年瑞幸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一批小程序跟随者,并随后从茶饮赛道一路向社餐各品类逐步普及。

在此期间,包括支付宝在内的平台方,以及众多的SaaS服务企业,也都跟进了餐饮小程序开发的相关业务。

而在团餐业,彼时小程序的推广却并不顺利,可以说是整体排斥。

一位从事餐饮SaaS销售多年的地区负责人告诉「团餐界」,17年「高校禁止外卖进校」规定影响之下的余波还在,再加上团餐各业态整体经营环境稳定,无论是甲方、还是团餐经营方对推动小程序应用并没有什么意愿,甚至部分团餐公司会比较排斥。

一是对经营没有实际帮助,特别是营业额的提高,二是多数高校、医院都是充卡储值消费,小程序的出现,会打破他们对收款的监控,而企业的餐补在当时,更不可能专门充到一个小程序里,如果没有和一卡通打通,对账也会很麻烦;此外,使用小程序还要承担一定开发费用,所以多数团餐企业及甲方单位,没有意愿推动这个事”这位负责人表示。

但新冠疫情爆发后,情况改变了。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包括清北、人大、哈工大等众多高校学府,以及一批高职专科院校,不约而同的都快速上线了微信小程序线上订餐系统,以保证学生、教职工快捷、安全、无接触的就餐。

2020年3月17日,北大后勤公众号「燕园微后勤」发布推文,宣布艺园食堂开启「云订餐」,提供「线上订餐,线下取餐」的服务,并且可提前预定次日餐食。

同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也上线了同样的线上订餐小程序,在「温馨人大」公众号首页即可登录使用。2个月后,人大又加码配置了电子取餐柜,实现了线上点餐,线下无接触取餐的安全用餐路径。

在北京之外,类似的线上订餐小程序。也都在同一年,陆续「登录」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等诸多高校。

此后,线上订餐小程序更是成为了各地高校后勤餐饮服务改造的标配,更有甚者,有些高校还配备了专业的配送团队。

同时,诸多医院、企事业单位食堂也因防控疫情的需要,加码上线了小程序点餐系统。

而这波「加持」团餐业的餐饮小程序和社餐品牌使用的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从产生的效果上来看,却异曲同工,不少团餐经营者受了益。

小程序重塑团餐经营效率,私域价值能力却失效了

应用在团餐场景的餐饮订餐小程序与社餐的不同之处,首先是其背后承担软件开发、推动落地的业务方式不同。

社餐方面比较清晰和明确,小程序需求和使用方都是社餐品牌,软件获取多数是找SaaS公司合作购买或者让其定制化开发,少数有实力的品牌,如肯德基、喜茶会自研整个小程序点餐系统。

而在团餐领域,除极少数个别高校及大型互联网企业,如清华、腾讯,会自研开发餐饮订餐小程序,多数甲方单位都是通过采购SaaS公司的软件与服务,实现餐饮订餐小程序的应用与打通。

但有意思的是, 在高校市场,还有如俺来也、青葱侠等校园O2O平台,为北大、人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部分高校,提供了校园外卖小程序,形成了外卖平台之外的独立校园外卖体系。

数据显示,加入其中的高校,不少档口月销售都达到了千单以上。

其次,团餐场景的餐饮小程序和社餐小程序不同之处还在于,服务功能不同。

社餐品牌的点餐小程序应用,多数相当于是把线下门店的菜单电子化,但又不仅仅完全照搬,比如可有针对性的对特定菜品进行组合售卖。

同时,在售前、支付界面,会着重突出储值、入会成为会员等能够提前回款、锁定顾客成为私域用户的功能按钮。

而在团餐,特别是医院食堂场景,餐品的SKU更多,而且需要定时更新,还要照顾到有特殊医嘱的营养餐,所以灵活性更强。

此外,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都属于公众服务器,只提供支撑业务,餐饮小程序在工作时,就需要和甲方单位的服务器互相多次读取与写入相关数据,这就会出现收款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一位曾参与天津市肿瘤医院订餐微信小程序搭建的人士表示,“ 产生多收或者漏收情况的概率一般在万分之二至万分之三 ”。

然而,从使用后产生的经营结果上来看,团餐场景下的订餐小程序和社餐一样,确实在降本增效。

承包了河北科技大学食堂30多个档口的高先生向「团餐界」表示,通过引入某餐饮SaaS厂商的二代码小程序不仅平抑了客流高峰、缓解了线下点餐排队拥挤的问题,还提升了营业额,去年最好的时候,营业额环比增长了81.5%。

此外,该项目通过资源互换的方式,引入了某银行参与,自己并没有承担软件开卡费用。

据国内头部餐饮SaaS服务商「哗啦啦」某大客户负责人介绍,疫情之下,团餐业这波小程序推广与应用,在他们接触的客户当中,更多的是团餐运营方主动找过来的,要么是主动更新升级、要么推动了甲方进行采购。

但小程序在帮助团餐运营方降本增效的背后,私域价值能力却失效了。

“团餐场景下的固定客流,是把双刃剑,好处是经营方不用额外推广,就会有人来消费,但反之,他们又是阶段性的,比如你在这里上完4年大学,就会离开,在那里看病就医,痊愈了就会走,在企业里,肯定不需要理由,就会天天去食堂吃饭,你用小程序把他们圈起来,让他们多复购,显然没有必要,也没意义”这位负责人向「团餐界」表示。

此外,团餐的利润又很薄,拼的是规模,用发券的方式刺激他们,也摊不住成本,所以,目前来看,用社餐私域的玩法运营团餐人群的价值,还没看到”他继续说。

而疫情之下,除了餐饮小程序在团餐领域被广泛应用之外,作为餐饮小程序背后的主要开发者和推广者,国内餐饮SaaS服务商正在和头部团餐企业密集「联姻」。

头部团餐企业一体化数字转型提速了。

餐饮SaaS企业密集「联姻」团餐百强,团餐一体化数字转型提速

2020年9月18日,团餐百强企业万喜集团与「客如云」达成战略合作,开始整体接入各类前端数字化产品,打通整个预订、下单、支付环节,使其旗下经营的食堂向网络化、数据化迈进。

2021年9月16日,团餐百强企业山东「煜桓饮食」与国内餐饮SaaS市占份额第一的「哗啦啦」达成深度合作,后者将为其提供POS收银、供应链管理等模块的一体化团餐管理解决方案,助力煜桓饮食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2021年11月11日,「哗啦啦」又宣布和国内团餐龙头企业「千喜鹤」达成合作,携手助力「千喜鹤」完成后端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据「哗啦啦」内部人士透露,和「千喜鹤」的合作早在5年前就开始接触,并且这次合作不仅限于后端供应链,而是从前端收银、到数据中台建设,再到后端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是整个一体化的。

“对于to B型企业,只做单点业务的数字化升级,很难产生差异化优势,因为数据只有流动起来才有价值,就算前端收银系统功能再好,不能跟ERP系统、供应链系统打通也没有意义”这位人士表示。

同年10月28日,另一家餐饮SaaS公司「奥琦玮」则公布了旗下供应链智能管理产品「喰星云供应链」,和团餐十强安徽蜀王集团合作6年来的成果。

一是流程数字化、整体采购成本下降3%;

二是操作移动化纸质单据耗用量降低90%;

三是业务财务集成,手工制单量降低50%-60%。

在这之后,「奥琦玮」还表示,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助力蜀王实现数字化驱动业务创新与增长,构建规模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而根据亿欧智库的研究分析,从餐饮SaaS厂商的角度来看,团餐企业这轮数字化转型提速,势必是一门「捆绑式」的好生意,这是因为:

餐饮数字化服务具有天然的all in one属性,没有企业愿意收银用一家的系统,供应链用另一家,资金归集再用另外一家,企业对效率的追求,天然决定其必然会选择一家合作到底。

此外,随着中国餐饮行业全业务数字化时代的来临,餐饮数字化逐步完善,SaaS厂商要想长足发展,必须从卖工具、挣年费,转向卖服务,以工具为基础,帮助企业做增长,这样才能不掉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