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风樯阵马,笔力扛鼎”,王铎书法河南展出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22-07-08 18:41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王铎是晚明最具个性的书法家,是北方雄浑书风的标志性人物。澎湃新闻获悉,今天(7月8日),由河南博物院主办,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省内外19家博物馆,共同协办的“风樯阵马,笔力扛鼎——王铎书法艺术展”在河南博物院正式开展。展览遴选了近80件(套)展品,涵盖了王铎的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和传世拓本,展现出书法家执着的艺术追求和鲜明的主体精神。

《王铎草书长卷》局部 河南博物院藏(资料图)

展览精心遴选了20家文博单位的近80件(套)展品,涵盖了王铎的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和传世拓本,以及交友同道的部分作品,荟萃一堂,按“法古摹圣”“探径寻己”“达观立帜”“文友书作”四个部分展示,不仅反映了特定的时代风格和审美取向,更展现出书法家执着的艺术追求和鲜明的主体精神。

《拟山园帖》局部(资料图)

王铎,河南孟津人,传世作品以行、草著称。王铎恪守一日临帖,一日创作之道,长年如一。从早期摹习“二王”,取法高古,经中年行笔直出胸臆,力道奔腾若江河,至晚年狂草技法已臻化境,他的艺术风格,如同乘风的桅帆,临阵的战马,充满流转自如、劲道千钧的力量,是北方雄浑书风的标志性人物,世称“神笔王铎”。

王铎自画像

明末清初,鼎革之变,旧时王铎“君择臣,臣亦择君”的选择,是饱受儒家伦理观念浸润的传统知识分子对政治伦理的深层反思,却也难逃内心深处的负疚,以及“贰臣”简率二字的道德指责。

王铎把他满腔的入世情怀与现实关怀附于笔尖,随形落纸。王铎的书法作品,既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又记录着他颠沛起伏的沧桑人生。作为晚明最具个性的书法家,王铎所倡导与实践的连绵草书气魄宏大,在晚明书坛独树一帜。王铎的书法美学,置于当时,与董其昌为代表的高秀圆润书风形成奇妙的对比和平衡;置于后世,体现出近百年来激变时代的审美趋向;置于历史,则印证了经典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王铎的艺术成就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嵩樵、石樵、十樵、痴樵、雪山。明万历二十年生于河南孟津双槐里。曾祖、曾父、父亲均为诸生。王铎十四岁开始读书,十六岁入庠,三十岁中举,天启二年三十一岁时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同期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的还有倪元璐、黄道周,当时人称“三株树”和“三狂人”。“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同为储相”,获得了仕途中很高的起点。崇祯十一年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教习馆员等职,秋讲日进讲《中庸·唯天下至圣章》,“力言加派,赋外加赋,白骨满野,敲骨剥髓,民不堪命,有司驱民为贼,室家离散,天下大乱,致太平无日”,遭到崇祯帝切责。弘光朝廷建立,入阁为次辅,次年五月十五日,豫亲王多铎进入南京,王铎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文武数百员出城受降。清顺治三年,以原官礼部尚书管弘文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顺治六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同年晋少保。顺治九年病逝故里,谥文安。王铎入清以后,大节已亏,颓然自放,“按旧曲,度新歌,宵旦不分,悲欢间作”。王铎于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以书法见长,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及诸多诗文书画传世。

“ 子尚知狂性,非因徇禄留, 大钧畴所坏,小智果难周。石脑求滋润,金龟积悔尤。 潜愚怀旧咏,寤叹不能休。” 河南博物院藏

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他以其独特的书风和书学成就,确立了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王铎擅长真行草隶各体,楷书师法钟繇,又学颜真卿及柳公权,笔力洞达,既端正庄重,又显灵气俊逸。行草书最为世人所重,宗法“二王”,后得力于宋米芾,其手卷苍劲跳跃,布势连绵,变化神出。六尺到丈二巨幅立轴,写来得心应手,一气呵成,雄健悠肆,骨力畅达。王铎长于布局取势,章法奇特,为明末清初在草书上最具成就的书家之一。他与倪元璐、黄道周、傅山等书家一道,提倡取法高古,开展复兴书坛的活动,一扫明末书坛因循守旧之气,开创了明末清初大写意书风格局。

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于他超迈雄奇的行草书。他的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马宗霍称“明人草,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拟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如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林散之称其草书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并不为过。有人以他的线条与明代另两位草书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则他的遒劲既有异于徐渭的粗放,也有别于祝枝山的生辣,至于文征明、董其昌则更不在话下。此外,他在结构处理上的构成意识也是前所未有的。空间的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观念,具有强有力的理性处置效果——在如此狂放变幻的草书中锤炼出如此冷静、有条不紊的效果,实在是出人意外同时又使人对他的能力敬佩不已。如果说从张芝、张旭、怀素、黄山谷直到徐渭,草书的发展是以用笔的丰富顿挫为准矩,而在结构处理上则一放再放,抒泄无遗的话,那么王铎则成功地阻遏住这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洪流,他用冷静的理性把这匹脱缰的野马笼住,纵横取势,变化多姿,不落俗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

他在笔墨上的创新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不能不说他这有意无意之中的创举是对书法形式夸张对比的一大功绩。在他以前,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主动地追求“涨墨”效果。

王铎的书法对中国书法后来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也波及到海外书坛,特别给东瀛书法影响颇深。

本次展览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法古摹圣”“探径寻己”“达观立帜”“文友书作”。

第一部分:法古摹圣

展览现场

摹习古人是王铎书法生涯初期的中心。他从小“敏而好古”,十三岁开始临帖习字,三年后已能字字逼肖,此后一生,他坚持习帖从未中断。王铎曾说:“书法贵得古人结构”,书帖尤其是二王帖给了他无穷启发,帮助他领悟前人书学精髓。王铎晚年所以能风格自树,与其对法帖的深刻领悟有着密切关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第二部分:探径寻己 

四十岁以后,王铎在书法风格上不再一味追摹古人,而是在透彻领悟前人书迹的基础上,着意变化以求建立自我风格。在探索风格变化过程中,王铎不仅继续品悟二王书法真谛,还特别注意到米芾“跳荡腾挪”“欹侧爽利”的强烈张力,这些参悟推动着他“更上一层楼”。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第三部分:达观立帜 

五十岁以后,王铎书法风格愈益明显,高轴大字结体更加稳定,笔画多呈纵向拉伸,据案书写的手卷、册页、扇面精致典雅,点画的起笔粗重,而后迅疾提起,形成不规则的三角形,笔画使用以折居多,字与字之间的缠绕更为普遍。他所倾慕的“挥洒而出,不主故常”之境终于修成。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第四部分:文友书作

展览现场

明中后期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反对因循、积极突破的因子在迸发。王铎与同时代许多文人有过紧密交往,他们肩从齿序,吟诗咏词,文书互达,有慷慨悲歌,亦有才子佳人,凡此种种,在明末清初的家国情仇中演绎着别样的时代交响。王铎书法艺术风格深受时代影响,同时他作为书界名人,又影响了时代风尚。王铎友人书法作品为我们了解明末清初士人生活打开了一扇明窗。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本文综合自河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书法空间以及澎湃新闻此前相关报道资料)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