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什么?荔枝里竟然也有虫,吃荔枝前必须知道的5个秘密

2022-07-10 07: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丁香医生 

天呐天呐!继上次扒了杨梅虫子之后,荔枝居然也发现了……虫子???

图片来源:微博

评论区大型崩溃!

有人说:从来都是直接塞嘴巴里,根本不看的!也就是可能一直在吃虫子?

有人出来澄清:自己真的在荔枝里看到过白花花的虫子。

还有些人更是绝望 :吃都吃了,那就继续吃吧。

认真好学的丁香决定一探究竟,荔枝真的有虫子吗?怎么判断有虫子呢?有了虫子还能吃吗?

荔枝里

真的可能有虫

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且咨询完专家后,先上结论:

真的会有虫子,但你吃到的概率并不大。

荔枝里常见的虫子,叫荔枝蒂蛀虫,是荔枝、龙眼这类水果常见虫害。

图片来源:网络

与杨梅中的果蝇幼虫往往深藏在果肉里不同,荔枝蒂蛀虫通常藏在荔枝的果核里,就算有,大概率是也吃不到的,不用太担心。

就算不幸吃了也没啥风险,无毒的。

不怕虫虫的可以左滑查看高清大图:

不过呢,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下:不怕吃到虫虫,小心吃到虫虫的粑粑。

真正见过荔枝里有虫子的朋友其实是少数,但大多数人都曾经见过,荔枝去掉果蒂后会残留一些黑褐色粉末……

朋友,那是虫粪,俗称「粪果」,通常是成果期,幼虫在果蒂与果核之间取食的时候留下的。

当你看到粪果时,大概率能在核里找到小虫虫。

图片来源:网络(黑褐色斑点就是虫粪)

但大家不能只靠蒂头的颜色,来判断荔枝有没有虫。

荔枝是一种很不耐存放的水果(例如扒开的果皮很快会变红褐色),如果放置时间较长,蒂头的位置也有可能因为酶促褐变反应而发黑(参考图 2)。

左滑还可以查看虫粪大图,看看你平时有没有吃到过。

斥巨资买了一斤荔枝,真实地扒了给大家看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如果看到荔枝蒂头黑黑的,但没有颗粒状的东西,那可能只是放得有点久了。如果黑黑的还看到了小颗粒……

其实冲洗一下也是能吃的嘛。

夏天快乐吃荔枝

还有 4 个小秘密

➊ 不用担心荔枝病,不过一次真的别炫太多

每年炫荔枝的时候,「空腹吃荔枝会致死」「吃荔枝会得荔枝病」的传闻也跟着一起上市了。

2017 年《柳叶刀-全球健康》的一项研究发现:「荔枝病」是一种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只是许多病人同时具有低血糖症状而已。

而经过对印度 400 多个案例分析发现,荔枝病是这样发生的:儿童 + 空腹 + 大量吃 + 未成熟荔枝 ,这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才造成了吃荔枝致死。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次性吃掉大量不成熟的荔枝,基本不可能,因此即使是空腹吃了荔枝,也不用过于担心。

不过,这可不是劝你「日啖荔枝三百颗」了!每天推荐吃水果 200~350 克,按照一个荔枝 30 克(大荔枝)计算,大概是 8~10 颗左右荔枝(吃太多,钱包也受不了啊)。

➋ 荔枝吃多了,可能有长痘痘风险

因为荔枝的糖实在太多了!

甜甜蜜蜜的荔枝,含糖量可以达到 15% 甚至更高(每 100 克荔枝肉就有起码 15 克的糖),而且升糖指数(GI)高达 70(高升糖食物)。

如果一次性吃太多,会带来很大的血糖和胰岛素波动,有可能使痘痘变得更严重。

高糖分还会让口腔处于高渗状态,让你感到口干舌燥。

➌ 荔枝真的很容易坏,赶紧吃或尽快放冰箱

荔枝最大的特色不只是甜,而是......容易坏。

这都要怪它自己。

果皮上全是缝,水分都跑了;

氧化酶没完没了地制造黑色素;

没事喜欢释放点乙烯(植物催熟剂)。

当被从树上摘下时,荔枝的这三个毛病就会严重发作。然后只要室温下放一天,荔枝自己就能把自己给「催」残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心疼杨贵妃,即使快马加鞭也得四五天才能运到京城,搁现在可能都没人买。

幸好,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我们有了高科技!

冷藏 + 低氧 + 保鲜液,再配合上快速的冷链运输……现在全国各地都能吃到比较新鲜的荔枝啦。

担心保鲜剂?好好冲洗就能洗掉。

拿到手的荔枝也别搁着了,要么赶紧送进肚子,要么赶紧放进冰箱。这玩意,抢的是时间啊。

实在吃不完,剥出果肉冻起来,你就会拥有冰凉甜蜜的荔枝冰沙啦。

➍ 荔枝冷藏蘸酱油后,风味更佳

荔枝是一种果糖含量不低的水果,而水果中的果糖温度越低越甜。相比于常温的,冷藏后的荔枝酸甜口感更清晰,夏天冰过再吃简直妙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另外,广东地区的朋友,还发明了一些奇特的吃法,比如荔枝蘸酱油,在甜蜜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丝咸鲜风味,那口感……啧啧啧……,感兴趣的朋友大可尝试一番。

不说了,准备去炫今儿个公费吃喝的荔枝了。

参考文献

[1] Shrivastava, A. et al . Association of acute toxic encephalopathy with litchi consumption in an outbreak in Muzaffarpur, India, 2014: a case-control study. Lancet Glob. Hlth. (2017)

[2] http://www.agri.cn/V20/gw/xdnycyjs/zzjs/gp/ql/201207/t20120726_2804765.htm

策划制作

策划:Murphy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