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展预告丨吴风颂廉——吴地廉勤主题文物展
钟灵毓秀、人文渊薮的吴地,孕育了崇文睿智、精致典雅的吴地文化,也在文明历史的激荡中,涌现了一批朝野公认、妇孺皆知的清官廉吏,各自演绎着令人钦佩的廉政故事,不断传播着清明正气的吴地廉洁文化,无论是“怀橘知孝、廉石载道”的陆绩,“先忧后乐、光耀天下”的范仲淹,还是“律己清严、法行民乐”的况钟,“不媚上官、为人一品”的暴式昭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一方的官风、民风、文风和社会风气,使得吴地逐渐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先进文化特质。
值此盛夏,在澹湖涟漪、荷香氤氲中,我们用精美的文物穿过历史长廊,以物说廉,以人明志,以史为鉴,为大家带来特别展览“吴风颂廉——吴地廉勤主题文物展”。本次展览由中共吴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吴中区监察委员会、吴中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吴文化博物馆承办,通过吴地廉勤文物、人物史料等的展示,在吴地2500余年的历史底蕴里,唤起大家见贤思齐、奋发向上的正能量;吴风颂廉扬正气,以史倡勤聚人心。
都有哪些代表吴地的廉勤文物和人物呢?跟着小吴悄悄剧透一小部分
反躬自省,斯民之康:韦应物
韦应物,京兆杜陵人,唐代官员、山水田园派诗人,因出任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三年,勤勉廉俭,体恤民意,加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德守正,以德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因此被尊称为“韦苏州”。
韦苏州集十卷
清康熙项氏玉渊堂刻本
吴中区图书馆藏
该书系唐代诗人、官员韦应物所作诗集,收其诗歌五百多首。韦应物于贞元四年(788年)任苏州刺史,在任三年,他勤于吏职,体察百姓疾苦,深得苏州人民的爱戴,所以世称其为“韦苏州”,《韦苏州集》即由此命名。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是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时为友人所作诗中一联,尽显其爱民之心。苏州刺史届满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无川资回京候选,寄居苏州无定寺,终逝于苏州。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韦应物一生为官的写照。
先忧后乐,光耀天下:范仲淹
范仲淹,吴县人。北宋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在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推行“庆历新政”,澄清吏治。庆历六年,因改革失败被贬的范仲淹为同遭诬陷被贬的好友滕子京挥毫创下不朽名篇《岳阳楼记》,含蓄规劝好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激发士子们的理想和豪情。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范文正公集十二卷
民国八年(1919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吴中区图书馆藏
该书系北宋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创作的文集。“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世称其范文正公,以表彰他济世治国的千秋功绩和先忧后乐的高风亮节。
范仲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正统教育思想,把“兴学”作为培养人才、救世济民的根本。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调任苏州知府,辟所居南园之地,兴建郡学。元代士人郑元佑在《学门铭》中说:“天下郡县学莫盛于宋,然其始亦由于吴中,盖范文正以宅建学,延胡安定为师,文教自此兴焉。”可见范仲淹为苏州文教所作的贡献。
智谋勇略、民族英雄:韩世忠
韩世忠,自号清凉居士,南宋名将、词人,民族英雄,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韩世忠出身贫寒但勇猛过人,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曾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
他戎马一生,具有良好的将帅风范,智谋勇略、临机制胜;治军严谨、赏罚分明;仁爱部下、知人善用。具备了《周礼》“六廉”中的“廉善”与“廉能”。
韩 瓶
宋代
吴文化博物馆藏
韩瓶是一种流行于南宋至元代时期的釉陶瓶,相传为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创,是“韩家军”作战时的军用水壶,用以装粮、取水。
韩世忠投戎以来,历经百余战,屡建奇功,与岳飞齐名,并称“韩岳”。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因战功被誉为“中兴武功第一”。后置背嵬军,兵屯楚州(今江苏淮安),使金、伪齐军不敢入犯,成为保卫东南、蔽遮江淮的重要屏障。
韩世忠一生血拼疆场,忠于国家,为拯救民族危亡立下赫赫战功。他智勇双全,战术灵活,发明并改进了多种武器;他心怀仁爱,爱民如子,是百姓心中的守护神;他轻财重义,一生清廉,历年赏赐而来的钱财和田产都分给了部下和百姓,这些无不彰显着这位伟大将领的英雄风范。
普赈减贷、深恤民意:申时行
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属苏州)人 。明代大臣。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第一名,获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申时行,行草七律诗扇
明代
苏州博物馆藏
释文:百壶双屐趁梅花,到处山村换物华。十里春云停玉树,数枝晴雪缀寒葩。风前破梦谁横笛,水上凝妆似浣纱。清绝孤山曾可拟,暗香疏影不胜夸。——光福看梅一首。时行为台室亲丈书。
勇于发奸,心系民苦:王鏊
王鏊(ào),字济之,号守溪,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吴县人。明代名臣、文学家。
王鏊自幼聪颖,博学多才,为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明孝宗时历侍讲学士、日讲官、吏部右侍郎等职。明武宗时任吏部左侍郎,与吏部尚书韩文等请武宗诛刘瑾等“八虎”,但事败未成。旋即入阁,拜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次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王鏊在任上尽力保护受刘瑾迫害之人,并屡次劝谏刘瑾,终因无法挽救时局而辞官归乡。
面对武宗宠信宦官、刘瑾等人倒行逆施,王鏊勇于发奸,对抗权宦,正义凛然。归乡后,目睹吴中重赋之苦,力作《吴中赋税书与巡抚李司空》,剖析重赋成因和对策,以期减轻百姓疾苦。他亦是当时吴中文人集团的重要领袖,其制义对于明清科举影响深远。
王鏊,草书七律轴
明代
苏州博物馆藏
此轴录王鏊所作《送吴文之会试》一诗。以署款官衔可知,当是其晚年居苏时的杰作。
王鏊由苏州东山一位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当朝宰相,后因朝政腐败,难以实现其远大抱负而辞官归里。王鏊一生忧国忧民,高风峻节,受人敬仰。为官期间,不顾个人安危,勇于与宦官刘瑾等邪恶势力抗争,力救一批朝廷重臣,功垂青史。
王鏊才华横溢,文章议论明畅,晚年归乡后纵情太湖,写出不少直抒胸臆的诗文,融爱国爱乡情怀于绿水青山之中。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艺术上的独到见解影响着苏州一代代文人,是苏州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表率。
律己清严、法行民乐:况钟
况钟,字伯律,号龙岗,江西靖安人,明代官员。况钟自小习知礼仪,处事明敏。曾授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由于他勤谨廉洁、博识干练,因此极得赏识,多次受到成祖嘉奖。
况钟于宣德五年(1430年)出任苏州知府,至正统六年(1441年),在苏州任期十年已满,当地官民二万多人向上级请求留任况钟,遂任职长达十三年。况钟一生为官,清廉刚正,匡国济民,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和包拯、海瑞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明史》称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况钟像赞(拓片)
苏州碑刻博物馆藏
况钟像碑,明代刻石,碑上刻明代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所作况钟赞语及况钟的半身像。
况钟为人秉心方直、律己清严,为官注重秉公执法,勤谨干练。明宣德五年(1430年),出任苏州知府。时年苏州豪强污吏相互勾结,为非作歹。况钟刚到任上,处理事务故意装作不懂,无事不向左右请教,实则暗地查明豪强污吏的罪状。月余后,况钟下令召集所有官吏到府衙听审,当众宣读受贿官吏之行,桩桩据实,受贿者只得认罪。其后,况钟更是对余下官吏严格考核,使官吏们都心有余悸,再不敢胡作非为。
况钟在苏州铲除豪强、扶植良善,清除积弊、平反冤狱,深得民意。治苏十三年的时间里,他两袖清风,回京述职时,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欲表谢意,况钟全部拒收,并写诗自勉:“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为官有骨,民心所向:暴式昭
暴式昭,字方子,河南滑县人,廉吏。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任苏州西山甪里巡检司任九品巡检官,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被撤职,全家竟穷得无米下锅。百姓佩服他廉洁,感谢他的平日恩惠,全岛七八千户自发捐米捐柴,冒雪送到他租住的居所。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吴大澂部出山海关购置马匹,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病逝于关外。
暴式昭旧用文房用具
清光绪
暴式昭纪念馆藏
清光绪四年(1878),暴式昭出任苏州府震泽县平望司巡检,光绪八年(1882)因其母亲病故,回乡守孝三年,后到西山任苏州府太湖厅甪里司巡检。暴式昭到西山后,为官较之前更加清廉,生活更加节俭。他称:我母亲活着的时候,我尚且要廉洁奉公,而今怎么能为了妻儿的温饱去做不该做的事情。
由于没钱买房,暴式昭只能携妻儿租住在甪里村简陋的民房里,在房后开荒种菜、养鸡养鸭,夫人动手织布贴补家用。因暴式昭为人刚正不阿,从不孝敬贪贿渎职的知府魁文农,多次遭上司训责,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遭革职,断了薪俸,只能靠村民接济度日。西山百姓听说此事后,更加佩服暴式昭的廉洁品格,纷纷自发送米送柴以感谢他平日对百姓的种种恩惠。
规矩镜
汉代
吴文化博物馆藏
规即画圆的工具——圆规。矩指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矩尺。两字组合在一起,多用来比喻标准和法度。“规矩”的含义为规定的法则、标准和习惯,更是用来形容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
规矩镜上的纹饰,实为古代六博局纹。在这类铜镜上,一般都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作装饰,所以也称为规矩四神镜。在这种方与圆相对比形成的图案结构中,更能感受到中国古人对万事万物法度、标准与“规矩”的敬畏。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用历史映照现实,更加自觉牢记初心使命。
青花一把莲盘
清代
吴文化博物馆藏
盘心主题纹饰绘莲花、莲蓬、茨菇、浮萍,姿态秀美清雅,香蒲、慈姑、红蓼穿插其间,用锦带扎束在一起。
该盘纹饰中的莲花、茨菇、红蓼均有深奥的喻人准则。“莲”与“廉”谐音,寓意清正立本,廉洁自好。茨菇是一种水生植物,叶子好似一个个箭头,看似锋利,但并不伤手。《农政全书》记载:“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名。”寓意为官者应爱民如子,为官一任,哺育一方。越王勾践“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的故事里,正是用带有刺激性的蓼花来刺痛自己的眼睛,以使自己能不缀于朝政,这也是君子不忘初心的印证。
以诸类花卉装点瓷盘,足见人们对警示官吏,清廉为政的重视。
漆 砚
清代
吴文化博物馆藏
砚是古代文房用具,漆砂砚作为其中一类,以轻巧、美观为人所喜爱。在装饰漆砂砚时,常以松石、螺钿、云母、彩石、象牙等材料镶嵌,图案常具喻人趣味。
此件漆砂砚盖上以螺钿工艺展现了栩栩如生的梅花图案。古代文人将梅花视为傲骨,提到梅花自然就会联想到坚韧不屈、一身傲骨的君子品格。以四君子意象装饰文房用品,更是对高洁品格的不懈追求。
廉政史话 千古流传;风物遗存,润物无声。吴地文明博大精深,愿此次展览,能助力廉洁文化在吴地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也愿每个走进展厅的你,可以在这炎炎夏日里,赏精美文物,品历史底蕴,感受吴地徐徐吹来的清廉之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