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环球零碳 | 核电即将卷土重来?
撰文 | 维小尼;编辑 | 郭郭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247篇原创
摘要:随着向低碳世界迈进,电气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核电的潜力巨大,但核电是否会复兴,还存在很多变数。在未来十年内,核能有可能与风能、太阳能一起成为低碳世界的解决方案。
在低碳能源转型中,核电常常作为一支重要力量,但因为核能的安全性问题,也很容易受到质疑或被忽视,各国在寻求减少排放和实现气候目标时,更多关注太阳能和风能等其他技术。
然而,随着乌克兰战争和全球能源危机的蔓延,各国开始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能源安全需求上,一些此前弃核的国家甚至开始回心转意,核电的前景似乎正在变得光明。
6月30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题为《核电和安全能源转型》的报告认为,核能可以帮助能源部门更快、更安全地摆脱有增无减的化石燃料,并指出,全球政策格局正在“为核电的卷土重来打开机会”。
报告指出,未来三十年全球核电容量需要翻一番,才能实现净零碳排放和能源独立的双重目标。IEA称,要实现净零排放,核电容量必须在2050年之前从目前的413GW翻一番,增加到812GW。到2030年前,每年增加的核电容量达到27GW。
相反,如果转型过程中核电产量急剧下降,到2050年从全球产量的10%降至3%,那么能源转型将更具挑战性,风险也更大,成本也会增加5000亿美元。
国际能源署署长Fatih Birol在这篇报告发布后,还发表评论称,在全球能源危机、化石燃料价格飙升、能源安全挑战和气候承诺的背景下,核能迎来一个独特的复兴机会。
但他同时指出,这将取决于政府能否制定强有力的政策,以确保核电站在未来几年的安全和可持续运行。
国际能源署的呼吁,如果只是表达了一种态度和观点,那么,在能源安全受到威胁的当下,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采取实际行动,有些开始重启或新建核电,有些在政策上发生了巨大转变。甚至包括德国和日本此前准备弃核的国家,也有重启核电的打算。
01 国际社会核电大转向
韩国是核电大转向比较坚决的国家之一。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包括韩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主张缩减或停止核电开发以杜绝核灾隐患。
韩国现有24座核反应堆中,有19座仍在运行。上届政府计划到2034年将运行中的核电站减少到17座。
但韩国新总统尹锡悦就职后,拒绝上届政府逐步淘汰核电的方案,承诺加大投资核电产业,使韩国重获安全核反应堆出口主要国家的地位。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6月5日宣布,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在全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升至30%以上。2021年这一比重为27.4%。该部门同时宣布恢复重启新韩蔚核电站3号、4号机组修建工作,并延长现有核反应堆运行期限。
尹锡悦政府还准备投入4000亿韩元(约3亿美元)开发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力争到2030年出口10座核反应堆。
韩国政府希望在扩大投资核电的同时,能藉此降低对于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少碳排放,若计划顺利实施,预计2030年时,韩国化石燃料进口依赖度将从2021年的81.8%,降到60%左右。
美国在核电发展上,最近也获得了新的推动力,并非常难得地受到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一致支持。
面对满足清洁能源目标和新电力需求的挑战,美国两党政客都正在重新审视核电——既延长现有核反应堆的寿命,又建造新反应堆。
甚至过去的怀疑论者,主要是民主党人,也开始接受这个想法——特别是在加利福尼亚州,该州唯一剩下的核电站代阿布洛峡谷(Diablo Canyon)核电站,计划于 2025 年关闭,该核电站去年的发电量占加州全州发电量的6%。
由于电力短缺的威胁迫在眉睫和气候形势恶化,加州州长加文·纽森最近表态,考虑可能会推迟关闭这个核电站,这是由对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电力短缺的预测推动的。
加文·纽森还表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活动家和前美国能源部部长出于气候原因向他施压,要求拯救代阿布洛峡谷核电站,有人会说这是正确的决定。
核电站是美国最大的气候友好型电力来源,去年的发电量占全美发电量的19%。最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洛杉矶时报》共同发起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44%的加州选民支持在该州建造更多的核反应堆,37%的人反对。
核电支持者说,关闭像代阿布洛峡谷这样的核电站将使其更难实现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到2035年实现100%清洁能源的目标,并在本世纪中叶基本消除地球变暖的排放。
为了支持核电发展,拜登政府还设立了一个 60 亿美元的基金,以帮助陷入困境的核电站运营商保持其反应堆运行,并使它们在经济上更具竞争力。
除了 60 亿美元的基金外,美国联邦政府还为华盛顿州和怀俄明州的两个旨在展示新核技术的项目提供 25 亿美元。
能源部负责核能的助理部长凯瑟琳·赫夫在最近的美国核学会会议上表示:“拜登政府非常明确,我们将实现净零目标。它们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激进目标,而核能是该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并且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当然,除了韩国和美国转向明显之外,法国、英国、荷兰等国也纷纷重启核电或扩大核电使用。
法国是核电最坚决支持的国家。马克龙总统最近还表示,将恢复民用核电发展,旨在增加发电量,将新建六座EPR核反应堆,第一座将于2035年投入运营。
法国电力公司预估六个新反应堆的建设成本约500亿欧元(约3622.42亿人民币),具体取决于融资条件。
马克龙表示,法国电力还将启动另外八座核反应堆的可行性研究,官方将承担确保法国电力中短期融资能力的责任。
英国于4月发布《能源安全战略》,表示到2050年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要在目前的基础上翻三倍,届时可满足25%的电力需求。
02 德国与日本:对核电欲说还休
德国、日本两个国家,此前是反对核电民意比较多的国家,但最近面对电力短缺和能源危机,是否重启核电,也开始讨论起来。
德国联邦财政部长、自民党主席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在6月9日表示,鉴于气候保护、对俄依赖、通货膨胀等多方面因素,"民众希望能够考虑一切选项。"他说,尽管目前他并不认为投资新建核电项目能够有利可图,但是"德国不应该在一个全世界都在讨论的议题上固步自封。我建议大家把论据都不带偏见地放到台面上来。"
德国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葛林姆也对媒体表示,境内目前还在运作的核反应堆延长服役年限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喘息空间”。
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也表示,为了防止电力短缺,有必要让德国的核电站运行到 2022 年以后,光有其他预防措施是不够的。
尽管有一些呼吁和争论,但德国总理溯尔茨近期重申了反对核电站继续运行的立场。
日本可以说是对核电危害最有切身感受的国家。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对日本民众的心里冲击非常巨大。此后,日本核电机组全部暂停,日本政府关闭了境内的54座核电站。
但日本是一个能源紧缺的国家,每次电力紧张情况下,都会兴起重启核电的呼声。
特别是岸田文雄在去年就任日本首相后,一直是坚定的“核电重启派”。他曾多次强调,不希望再建任何新的核电设施,但将努力重启现有的核电站。“这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他举例道,如果能启动一座核电站,相当于向国际市场供应100万吨液化天然气。
日本经产省日前公布的清洁能源战略中期报告也明确表示,应将核电与清洁能源共同作为重要电力来源持续使用。日本政府希望到2030年将该国能源结构中的核电贡献从2019年的6%提高到22%。
不过不管是德国还是日本,重启核电都面临巨大的国内舆论压力。对于两国政府来说,短期内想强推核电弥补能源供应缺口,恐怕并非易事。
03 核工业界敦促G7支持核扩展以解决气候和安全问题
除了各国想通过重启核电缓解能源危机外,核工业界最近也发布联合声明,呼吁七国集团(G7)领导人支持核扩展以解决气候和安全问题。
在6月26日在德国举行的领导人峰会之前,加拿大核协会、日本原子能工业论坛、欧洲核工业协会、美国核能研究所、英国核工业协会和世界核协会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七国集团大型工业化国家应鼓励延长现有核反应堆的运行寿命,并支持重新启动其他核反应堆,以帮助实现实现低碳和安全能源供应的目标。
主要内容包括:
1/ 尽可能地鼓励延长核反应堆的运行寿命,并支持重新启动其他可运行的反应堆。这些组织表示,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延长现有反应堆的运行寿命是确保额外低碳发电的最低成本方法。
2/ 将核能纳入国家和国际绿色融资政策框架,表明核工业将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发挥关键作用,不仅在G7国家,而且在发展中经济体也应这样。
3/ 在务实的政策工具和高效的监管框架支持下,为新的国家产能目标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
4/ 支持小型和先进核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将扩大核能的应用范围,以便在发电部门之外实现更深入和更广泛的脱碳。
该联合声明说:对于寻求摆脱化石燃料并实现公正和公平的能源转型的国家来说,核能是一种可获得的、负担得起的、清洁和可靠的解决方案。每座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都会产生数以千计的高技能就业机会,支持供应链并刺激当地经济。
除了发电之外,核技术还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热能供应和氢气生产,使经济的其他部门,如运输、化学品和钢铁制造等脱碳。
在G7峰会结束后发表的公报中,G7确实承诺通过支持液化天然气、天然气和核电扭转气候政策,采取了与欧盟类似的立场,将天然气和核能作为过渡技术,并强调部署先进技术,包括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等。
总之,随着我们向低碳世界迈进,电气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核电的潜力巨大,但核电是否会复兴,还存在很多变数。投资规模大,交付周期太长,核能无法为当今的能源挑战提供即时解决方案。然而,在未来十年内,核能有可能与风能、太阳能一起成为低碳世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参见阅读原文)
--------
关于我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