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厉以宁:改革并不是不要农民,改革需要新农民

澎湃新闻记者 张宁
2017-12-04 13:12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改革并不是不要农民,改革需要的农民是新农民,改革不是不要进城来打工的人,改革是需要这些打工的人能够自己创业、回家再创业,这是更理想的。”12月2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由腾讯新闻主办,原子智库承办的“2017年腾讯风云演讲暨原子智库年会”上,表达了上述观点。

厉以宁表示,担心改革太慢,是他现在对中国经济担心的最紧要的问题。“最近我在几个省做调查,人们反映经济形势已经好了,稳中有进了。但实际上我认为我们面前的问题还是挺多的。”

厉以宁指出,当前中国改革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在今天怎么样能够把实体经济发展起来,二是对农村的情况还要进一步细化,三是如何在国际上打响中国产品品牌。

谈到农村问题,他坦言,改革并不是不要农民,改革需要的农民是新农民,改革不是不要进城来打工的人,改革是需要这些打工的人能够自己创业,回家再创业,这是更理想的。“农民是种职业,而不是身份。农民是身份,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那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现在不是这样了,农民是一种职业,愿意当农民就当农民,不愿意当农民就不是农民,因为他不是这个职业范围了。这是习近平在报告中强调的一点,要在农村中造城,产业主体、市场主体、经营主体把农民变成这样的。他可以采取这种形式,比如说合作社、股份制、独家经营,这是完全可以的,农民有这种想法是好的。”

“改革要走创新的路,发挥农民积极性的路,发挥他们很多想进城工作积极性的道路,仅仅靠以前的就业到处安插人,这样是没有效率的。”厉以宁指出。

以下为厉以宁的演讲实录:

厉以宁 视觉中国 资料

现在大家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当前你担心的最紧要的问题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担心改革太慢。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现在最要紧的问题在哪里呢?是把发展方式进行变换,要把过去那种数量型的、速度型的改变为今天的质量型的、效益型的发展方式,这个发展方式不是很顺利的就能改过来的。

最近我在几个省做调查,经常听到一些反映。其中一个反映是什么呢?经济形势已经好了,稳中有进了,这样的话我们补短板、降成本、去库存,这样一些政策是不是也可以放松一点了?因为形势好了。比如说为什么会有补短板的活动?降成本的活动?就是因为现在经济不景气、前一段经济不景气。

第二个要谈到怎么样把我们的经济能够真正有效地转到新发展方式上去,科技创新是一个主要的动力,而且也是主要的成就。没有这样创新的话,发展也不一定是新的发展。

另外我们应该看到对中国的形势,往往比我们想象得要乐观一些。实际上我是认为我们面前的问题还是挺多的,讲三个我自己遇到的问题:

第一个,在今天怎么样能够把实体经济发展起来。实体经济发展起来是需要人才、需要创新、需要新的营销观念、需要新的管理理念,这是一系列问题,不是简单说就转了吧,没有那么容易。

第二个,对农村的情况还要进一步细化。中央的政策是对的,但是为什么经常听到一些没有报道的消息呢?比如说农业产业化生产的东西卖不掉了,整个村子就陷在不好办的格局中。那你要让他脱贫,要让他奔向小康社会,你在营销方面要下多种工夫。怎么样把农村中的营销问题跟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结合在一起呢?这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个,我们在工作的时候经常要想怎么样把产品真正打到国际上去,在国际上能够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专门特色的产品,这点还不够。对于品牌的概念就不如人家,所有的这些都是要做的工作。

改革并不是不要农民,改革需要的农民是新农民,改革不是不要进城来打工的人,改革是需要这些打工的人能够自己创业,回家再创业这是更理想的。农民是种职业,而不是身份。农民是身份,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那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现在不是这样了,农民是一种职业,他愿意当农民就当农民,他不愿意当农民就不是农民,因为他不是这个职业范围了。这是习近平在报告中强调的一点,要在农村中造城,产业主体、市场主体、经营主体把农民变成这样的。他可以采取这种形式,比如说合作社、股份制、独家经营,这是完全可以的,农民有这种想法是好的。

这就提出了对今后的两个希望:

第一个希望,一定要看到中国当前正在发生人力资本革命。现在的农民,我在几个省走了以后感觉到他们一部分人已经变了,变为什么?变为怎么样来运用服务业作为职业,他不种地,但是他帮人种地,他有拖拉机、播种机,可以去租,农民去搞服务业了,这是一个大变化的。中国的农村应该说人太多,但是人太多的问题是不能随便让人去找工作,有的工作还不干呢,所以农民自己创业和农民经营服务业、农民经营生活服务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我们做,需要我们安排,所以在这一点我们要有新的认识。

第二个希望,在当前教育对农民已经起了越来越深的作用,有三个例子都可以说明,第一是高中的普及,高中的普及不是单纯把义务教育再延长几年的问题,因为实际上是为很多农民进高等学校做准备的,这是一个大变化。第二是职业技术教育要发展,因为很多农民认为我家的孩子是能够当一个技工、技师,这就是不错了,慢慢走吧,他认为这个保险。第三是农民能够在农业上有新的创新,这个在一些地方像种花,从来没有说农民在山坡上种花,种花以后使经济起来了。

所以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应该有新的认识,我们担心的刚才讲过了,正是怕中国经济停滞。如果不走这条创新的路,发挥农民积极性的路,发挥他们很多想进城工作积极性的道路,仅仅靠以前的就业到处安插人,这样是没有效率的,一定要跟创新结合起来。创新不能谈得多、做得少,对当前应该有这种担心,但是希望是存在的。

十九大文件最要紧的问题是什么?目标已经定了,路径已经清楚了,现在我们要领会。但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实干,大家都能实干,我们的经济就快了,就发展起来了。而且在这里一定不要去追求高速度,再追求高速度只能自己拖慢了前进。中高速增长在当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高速度有的地方要GDP超过10%,我不知道这些地方能维持多久。假如你不变的话,将来生产出来依然会积压,依然会走旧路子。攀比从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障碍,你到8%了,我非要超过你到9%,那个说我到10%的增长率,这样的攀比对中国经济是有害的。我们要冷静下来,根据情况走创新的路,这样我们就可以步子更稳,而且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定)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