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城瑰宝】兰州府城隍庙

2022-07-07 09: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厚植家国情怀,传承黄河文化。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走进大众,让大众感知历史文化!

兰州古称金城,是“控扼冲要、道通西域”的丝路要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的见证地,历史文化厚重,文物遗存丰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指示、批示精神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兰州市文物保护中心编辑《金城瑰宝》系列图文,力图将承载文明、见证历史的文物更好呈现给大家,让文物走进大众,让文物“活起来”,宣传推介兰州文物资源,传播文物蕴含的科学思想文化价值,传承弘扬优秀黄河传统文化。我们期待借此培育公众文化内涵,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并对兰州市文旅深入融合和全面现代化建设有所促进。

第16期 兰州府城隍庙

兰州府城隍庙牌坊

兰州府城隍庙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商业步行街中段北侧(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创建于北宋,之后各代屡有维修,据明代兰州知名学者黄谏的《城隍庙记》记载,金明昌七年(公元1196年)“尝修葺之”。元武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重修。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主体建筑部分毁于火灾。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通省官绅捐资重修,后二年始成。现存古建筑群为明、清建筑,占地面积9066m²。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州府城隍庙

我国古代城市内一般都建有城隍庙,庙内供奉城隍神,人们祭祀城隍神,祈求守护城市、护佑百姓。“城”是城墙,“隍”是干涸的护城河,“城”和“隍”都是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设施。城隍神,又称城隍爷,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多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大多由一些有政绩的地方官、国家的功臣、生前正直的人、行善的人充当。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兴起;唐代开始,民间已普遍祀奉城隍神;宋代,城隍神已被列入国家祭祀神灵的范围之内;至明清时期,城隍信仰得到普及,渐由守护神演变成与人间政府所派遣的“阳官”对应的“阴官”。城隍神的职能是:保城护民,惩恶扬善,监察万民,祛除灾厄。大多城隍庙里挂有“浩然正气”“护国庇民”等匾额,还有“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等对联。兰州府城隍庙祭祀的城隍为楚汉之争中“荥阳误楚,身殉汉皇”的“忠烈侯”纪信。

兰州府城隍庙建筑群坐北朝南,一进四院。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牌坊、戏楼(复建)、钟楼、鼓楼、享殿、正殿、寝宫等主体建筑。主体建筑周围环置围廊,“六属城隍”及“光眼”“痘诊”诸祠错置围廊之间。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布局对称严整。院内尚存的6棵兰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的唐槐、汉柏,以及大量的保存完好的精美砖雕、清代名人匾额及石狮子等附属文物与隍庙建筑群相映成趣,更为整个隍庙古建群增添了苍健毓秀之美。

享殿(又称献殿)

正殿

寝殿

兰州府城隍庙自创建至清末,一直是祭祀城隍及围绕城隍开展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民国初年,政府利用隍庙的一些殿廊,创办国货陈列馆,组织一些艺术品、农产品、矿产、药材等进行展示,供市民参观。解放后,兰州市政府筹资对兰州府城隍庙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将维修后的隍庙改名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交由兰州市总工会管理使用。1969年府城隍庙被兰州市革委会宣传组接管使用。“文革”后工会组织恢复,1979年5月1日府城隍庙作为市工人俱乐部重新开放。增设了离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职工业余秦剧团,兰州市职工书法协会,武术协会等文化活动项目。改革开放以后,府城隍庙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集古玩、字画、玉器、钱币、邮票等为系列的参观展览场所和开展各种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综合场所,成为职工之家和职工文化阵地。

兰州府城隍庙是甘肃省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布局对称严整,建筑精美宏大。主体建筑的雕花琉璃屋脊、吻兽和大量的砖雕,造形生动,线条流畅,形态优美,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水平,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难得的实物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砖雕

寝殿明间檐下砖雕宝瓶

寝殿、正殿之间柱廊遗存(2009年维修时发现)

兰州府城隍庙建筑群具有鲜明特色。其中围绕主体建筑物构建廊庑、在正殿及寝殿间修建柱廊(据调查,20世纪40年代两正殿、寝殿间曾有柱廊,50年代初被拆除)的早期建筑布局风格;在正殿梢间山面加施牌楼、寝殿明间檐柱下装饰巨型砖雕宝瓶等特有的修饰手法等为甘、青地区所仅见,对研究我国不同时期建筑布局的演变轨迹及不同地区的建筑技艺史,具有较高的价值。

清代牌匾

兰州城隍庙是甘肃省唯一幸存的府城隍庙,等级高,规模大,作为历史上兰州乃至甘青地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建筑遗存,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我国西北地区宗教及民俗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对研究地区宗教、民俗及政治、经济、文化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文/图 兰州市文保中心)

来源: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