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县域律所创新发展论坛:中国七成人口的法律服务市场尚未激活
“中国的律师制度恢复38年以来,成就举世瞩目。但我们看到了东部和西部律师之间的差距,中心城市和小城市尤其是县域律师之间的差距。同时,县域律师承担着中国70%以上人口的法律服务,其发展非常重要,但存在着非常大的瓶颈,尤其需要在规范和规模两个维度找到突破。”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蒋敏说。
12月2日,由法制日报社等主办的2017年县域律师事务所创新发展论坛在江苏宜兴举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现场注意到,多名与会嘉宾指出了县域律师发展的困境,也提出了解决之道。
正如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万力所说,县域律师发展缓慢,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突出。绝大多数的服务资源和优质资源集聚在大中城市,县域以下虽然法律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低,但仍有广阔的市场,只不过由于缺乏精耕细作的能力,大量的市场需求尚未被激活。供给端与需求端存有距离,互不匹配。
因此,万力表示,如何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进一步科学有效地对接匹配供给端和需求端,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江苏正研究起草《加快县域律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占中国人口七成的县域法律服务市场未激活
数据显示,全国有律所近2.5万家,律师人数超过30万人,中国70%以上人口的法律服务由县域律师提供,但是与优质资源集聚的大中城市相比,县域律师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短板。
据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万力分析,在中国律师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县域律师业发展依然缓慢,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尤为突出。就江苏而言,该省现有县域律师3988人,律所414家,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9.77%、24.25%。总体上呈现出律所规模小、发展慢、收入低、人才少、业务种类单一、南北发展失衡的特点。
万力称,在市场的作用下,绝大多数的服务资源和优质资源集聚在大中城市,县域以下虽然法律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低,但仍有广阔的市场,“只不过由于缺乏精耕细作的能力,大量的市场需求尚未被激活。供给端与需求端存有距离,互不匹配。”
与会的多位嘉宾对于县域律师业的发展问题有着类似的看法。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蒋敏指出,中国律师业东部与西部之间差距很大,而中心城市与小城市,尤其是县域律师业之间的差距也很大,县域律师又承担着中国70%以上人口的法律服务,其地位非常重要,这些年虽然“发展得不错”,但依然存在着非常大的瓶颈,尤其需要在规范和规模两个维度找到突破口。
法制日报社副社长周秉键在分析县域律师发展现状时说,目前仍存在着受限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缺乏和缺少相关扶持政策等客观因素。部分县域律师自身也存在着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理念陈旧,同质化竞争、缺少差异化发展思维,创新热情不高,专业化、团队化、标准化建设缓慢等问题。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和科技进步,加剧了县域律师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
解决之道:抱团取暖,强化品牌管理与营销
中国县域律师,占据广阔市场的“地利”,如何将其转化为发展动力和优势?立足县域的中小律师事务所,又该如何克服行业痛点实现创新发展?本次论坛上,多位实务界专家贡献了自己的解决之道。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蒋敏从多个维度阐述了县域律师的创新之道。蒋敏认为,首先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做到同一地域的业务差异化,这样才能与强所去竞争。
同时,还要实现对内综合与对外专业的平衡。事实上,县域律所只做一项业务无法“吃饱”,所以在本区域要思考“跨界综合”,但不可能百花齐放,因此,对外应该打造叫得响的顶尖业务。
蒋敏说,律师业务的发展无疑会受限于地域,应借力互联网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越式发展。
蒋敏还表示,县域律师事务所打造一流律师尤为重要。而在混业经营到来的时代,律师事务所也可考虑“跨界抱团取暖”。
“待遇低下、培训缺失、晋升无序、发展滞后,是当前县域律师事务所人才成长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江苏剑桥人律师事务所主任何丹说,人才是律师事务所的“唯一财富”,虽然律所还有其他财富,但“都是服务人才的”。因此,他认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律师事务应营造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施展人才的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律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
路漫律师品牌机构创始人董家友则认为,县域中小型律所应该走“联盟”之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注重品牌管理与营销,共同搭建业务合作、人才培养、品牌运营、团队管理等全方位共享平台,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