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液流电池突然香了?背后原因是这个

2022-07-05 15: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张力奇

出品:全球财说

几乎是一夜之间,看上去像是新事物的液流电池出圈了。

安全性显著

7月4日,液流电池概念股火了。其中攀钢钒钛、国网英大涨停。尤其是攀钢钒钛已经是两连板了,今日收盘涨停板封单超过32万手。6月以来这只股票累计涨幅达到37.31%,格外引人瞩目。

实际上,背后的支撑早前就已经明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政策已明确液流电池同样是新型储能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此外,国家能源局官网近日还发布了《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文件对新兴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安全性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将三元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从中大型电化学储能可选方案中剔除。

作为国家能源局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目前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正在进行最后的电池单体调试和系统调试阶段,即将在今年8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资料显示,全钒液流电池采用水系电解液,活性材料的反应温和,无爆燃风险,具有原理层面的本征安全性。

全钒液流电池的充放电是均相反应,不涉及复杂的固态相变,不会由于电极材料的应变而导致容量衰减,可深度、大电流充放电而不易损伤电池,循环寿命可达16000次以上,理论运行寿命为20-30年。

什么是液流电池?液流电池是由Thaller于1974年提出的一种电化学储能技术,是一种新的蓄电池。

液流电池由点堆单元、电解液、电解液存储供给单元以及管理控制单元等部分构成。

这种电池是利用正负极电解液分开,各自循环的一种高性能蓄电池,具有容量高、使用领域(环境)广、循环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是一种新能源产品。

液流电池种类较多,根据电极活性物质的不同,可分为全钒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锌铁液流电池等锌基液流电池和铁铬液流电池等体系。

其中,全钒液流电池成熟度最高,商业化进程最快。锌基液流电池等其他电池体系还处于研发和商业化初期。

技术已位居前列

目前,国内外从事液流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机构有20家左右,主要包括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中南大学、融科储能、上海电气和日本住友电工、英国Invinity、德国Fraunhofer UMSICHT等。

以大连物化所为代表的国产液流电池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据《中国能源报》报道,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研究员团队近日与比利时科尔德集团控股EcoSourcen公司签署了新一代液流电池技术许可合同,共同推动该技术在欧洲市场的推广应用。这是大连化物所新一代液流电池技术首次输出至发达国家。

国泰君安研报认为,电池端技术壁垒较高,具有技术积累和资本优势的行业龙头将保持长期竞争力,代表性企业是大连融科、北京普能。

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开展了相关布局,包括国网英大、上海电气。PCS环节推荐固德威;变频器环节推荐汇川技术。

随着国内液流储能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1月份国家电投自主研发的铁/铬液流电池堆“容和一号”量产线投产;8月份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进入商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多家公司也纷纷亮出“底牌”。攀钢钒钛目前已与大连博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钒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其希望主动融入钒电池储能产业链。

上海电气已推出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可实现分布式、集中式全覆盖调峰调频。

国网英大已落地“汉口火车站西侧充电塔新建工程综合能源项目(含钒电池储能)”项目,不过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在应用领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河钢股份已经建成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实现了光伏发电、钒电池储能经设备转化为直流和交流电直接应用。

公开资料显示,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采用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系国内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大功率、大容量储能,具有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响应速度快、能源转换效率较高、绿色环保等优点。

储能电站在商运后,一期投入电解液储罐预计可储存 400MW·h 电量,用于电网侧“削峰填谷”和安全保护,并扩大电网对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吸纳容量。

不过,国泰君安也提示,未来的风险在于液流电池成本下降不及预期、产业链形成不及预期、其他新型储能技术的威胁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