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甘肃日报述评:全省经济逆势下滑形势严峻,砥砺前行未懈怠
开栏的话:
今年以来,受省内外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省经济逆势下滑,形势十分严峻。面对诸多困难问题,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采取有效举措,全力遏制经济下行势头。全省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保增长、抓项目、促发展,经济止滑势头初显。为了全面准确解读我省经济走势,突出亮点特色,展现发展成就,提振干部群众信心,力促经济增长回升,从今天起,本报开设“提振信心力促增长”专栏,刊发当前我省经济大势解析、经济发展特色亮点、重点企业改革创新经验做法等稿件,鼓舞全省上下保持发展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切实改进作风、提高能力、狠抓落实,坚决打赢经济止滑企稳攻坚战,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经济增长。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新动能加快成长,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呈现令人欣喜的态势。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特别是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7倍,1至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2%、税收收入增长15.3%,高于全国平均速度,分别位于全国第19位和第10位,物价保持平稳,城镇新增就业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逐步增加,经济企稳向好的迹象逐步显现。但同时,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等主要指标出现了在“十二五”时期高速增长后的调整性回落,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兰州砥砺前行未懈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全省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不懈努力下,我省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目共睹。
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7152.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2000年增长5.03倍,年均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34.1亿元,增长21.6倍,年均增长2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86.81亿元,增长12.8倍,年均增长17.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693.5元和7456.9元,分别增长5.23倍和5.22倍。
粮食生产自2004年以来实现“十三连丰”,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842.2万人减少到25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0.5%下降到12.9%。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3.1%,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0.41∶60.31∶19.28调整为2016年的13.61∶34.84∶51.55,产业发展实现了二一三向三二一质的跨越。
重提成绩,并不代表要躺在功劳簿中自滞不前,这是激励——要拿出驰而不息的精神;是警醒——守成者没有前途;更是鞭策——奋进者才有未来。
警钟敲响振聋发聩
行之愈远,路之愈艰;行之越深,路之愈险。
甘肃自然条件差、基础欠账多、贫困程度深,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逐步拉大,发展水平低、综合实力弱的问题一直十分突出。
不可否认的是,为了尽快做大经济总量,过去一个时期部分市州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存在轻视生态、环境和安全上项目搞生产的现象,生产方式粗放、技术水平偏低、产业层次不高的问题较为普遍。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环保安全政策进一步加强,全省企业生产萎缩、项目投资减缓的问题逐步显现。
特别是去冬今春的中央环保督察和中央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查所暴露出的问题,毫不客气地给甘肃敲响了一声洪亮的警钟,使省委省政府更加清醒认识到,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痛下决心抓整改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犹然在耳。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今年以来,特别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刻汲取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教训,直面问题、痛下决心、全面整改,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底线性、基础性任务来抓,坚决改变牺牲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
坚决贯彻、彻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重要指示批示和两办《通报》、国务院《会议纪要》精神,主要领导亲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省政府专门成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推进组,按照一个问题一个方案,一个问题一套班子,一个问题一张推进图持续进行整改,穷追深究、一抓到底。
截至目前,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已关停143宗并完成生态恢复,剩余1处国有窑街煤电公司天祝煤矿已停止经营性开采,扣除式退出方案国家已经同意;保护区内42座水电站中2座建成水电站已关停退出,9座在建水电站一律停建;25个旅游项目已完成整改21个,停工停业正在整改4个。
举一反三对全省60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批建程序、管理体制、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功能区勘界等进行全面清理整治。
制定《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版)》,将祁连山水源涵养重点生态功能区10个县列入范围,严禁发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确保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不再规划、审批、建设任何项目。
暂停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数4%、共计82户环保设施不完善、环保整治未完成、安全措施不达标、生产区域与自然保护区重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叫停了一大批不符合环保标准、安全要求、产业政策的产业项目。
制定出台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方案,2016年钢铁行业压减生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144万吨,剩余30万吨粗钢产能将于2018年全部退出。今年关闭退出煤矿10处、产能240万吨,剩余14处、342万吨将于2020年以前全部退出。对发现的15家“地条钢”企业已全部拆除取缔。
保“绿”护“青”终不悔
在全面整改过程中,我省出现了GDP、投资、工业等主要经济指标暂时下滑的新情况。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丛亮在回应“甘肃等地经济增长放缓”现象时称,由于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等存在差异,不同地区表现不尽相同。甘肃等地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更重要的不是经济增速,而是怎么把环境和生态保护好。
面对经济结构性下行,省委、省政府在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的基础上,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力促经济止滑趋稳。
——及时出台并推进落实《关于抓好当前“三重”(重点项目、重大产业、重要政策)任务落实促进经济趋稳向好的工作方案》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方案》,全力抓好各项政策的创新完善和集成落地。
——以上率下抓好落实,省级领导带头包抓省列重大项目,省政府领导联系重点企业,省直部门加强指导督导,分类指导在甘央企、省属和地方企业发展,“一企一策”帮助停产企业复产达产,开展重点项目观摩督查活动。
——破解新能源消纳、县域经济发展、电网输配电价改革等方面的瓶颈难题,按照一个难题一个方案的要求,着力消除影响发展的堵点和难点。
随着省委、省政府稳增长措施逐步发挥效力,甘肃经济正在努力逐步走出短期阵痛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由一季度的8.5亿元增加到前9个月的165.5亿元,工业用电量增速由4月份的9.2%提高到10月份的13.0%,铁路客运量增速由一季度的9.4%提高到前10个月的2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由一季度的2.6%提高到前10个月的10.2%,经济向好迹象愈加明显。
坚定不移走新路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我省在推动经济即期增长的同时,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契机,主动调整思路、转变方式,正在抓紧制定《甘肃省关于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的决定》和《甘肃省推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践行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我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从产业转型升级到对外开放,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保障改善民生,从生态环保治理到推进精准扶贫,已经制定出一套纲目并举、动静结合、系统完备的行动措施,并正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努力改变落后的局面。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也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一届甘肃省委、省政府和2600多万陇原儿女的不懈奋斗下,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宏伟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原标题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推动经济冲过险滩激流 ——当前全省经济大势述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