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问诊”互联网医院:医生“上线”,激励机制如何“在线”?
【阅读提示】
一些医生对互联网医院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由于线下医疗服务需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服务定价不尽合理。有医生建议,要为医生线上出诊提供“阳光收入”,相关部门也要及时制定互联网医院诊疗的相应规范及物价标准,完善绩效激励评价机制。
“线上接诊时要先了解患者主诉,详细询问病史,查看病历资料,再给予患者治疗建议,开具药品处方并书写病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互联网医院医生张珂向《工人日报》记者介绍了她线上接诊的流程。
互联网医院为医患沟通架起了新桥梁,依托线下医院,很多互联网医院还入驻了力量强大的医生队伍,为群众寻医问药提供便利。但是记者在北京、沈阳、深圳等地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医生对互联网医院的积极性并不高,有的互联网医院医生甚至存在零出诊、零评价、零回复现象。
《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显示,互联网医院真正能实现有效持续运营的不足10%,大部分处于建而不用或浅尝辄止的状态。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赵永胜表示,互联网医院真正落地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调动医生的积极性。
医生利用闲暇时间回复患者
2018年,经过严格培训和准入考核后,张珂正式成为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的一名医生。在她看来,互联网医院不仅能让患者和医生保持联系,方便及时、顺畅沟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患关系。
据介绍,很多互联网医院有严格的医师准入机制,医生不仅要具有医师证、实体医院执业资格证,以及独立临床经验,还需要取得互联网医院执业资质。
北医三院医务处处长、互联网医院办公室主任胥雪冬在《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中表示,线上接诊能及时满足患者的复诊需求,从而将线下门诊资源更多地提供给首诊患者。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衔接,患者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能形成闭环,使得治疗具有连续性。
互联网医院为患者寻医问药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很多医生却对此积极性不高,一些医生仅把互联网医院的工作当成“副业”。
张珂直言,在日常工作中,她首先要保障线下医疗服务的时间,接诊互联网医院患者则主要利用休息时间或碎片化时间完成。目前,她平均每周在互联网医院接诊30余人次。
今年4月,记者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诊室看到,主治医师李雅琴正用手机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对线上患者的问诊进行答复。她告诉记者,线上有患者问诊,医生会收到短信通知,一般也是利用休息时间回复。
线上诊疗服务定价不尽合理
除了在工作时间难保证,《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互联网医院诊疗费定价不合理,也是医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沈阳一家三甲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周雯告诉记者,其实在互联网医院出诊并不比线下轻松,而且出诊时不同级别的医生均按普通门诊诊察类项目价格收费,主任医师和医师的诊疗费都是9.6元。
“诊疗服务定价不尽合理,存在‘一刀切’现象,不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高级别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周雯说。
周雯还直言,相比线下,她在线上为每位患者身上花费的诊疗时间要多出20%,有时为了确定患者的病情,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与患者在线交流,而且大部分诊前咨询是免费的。
《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指出,以线上复诊为例,北京收费50元,而医院知名专家线下普通号是100元,特需号是300元。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互联网医院相关负责人对此也深有同感,“目前的线上诊疗费难以调动医生积极性,医生完成线下高负荷工作量后,利用休息时间开展线上问诊服务,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而只能收取最低诊疗费标准,即25元,难以调动积极性。”
为医生线上出诊提供“阳光收入”
“增加医生的活跃度,需要为医生线上出诊提供‘阳光收入’。”周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下诊疗受限,这对医生上线并持续提供线上服务起到催化作用。“不过,要想让医生真正拥抱互联网医院,并参与其中,还需要满足医生的多元化需求。”
《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强调,对医院建立有效利益分配机制和成本补偿机制,对医生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评价机制,是互联网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大前提。
报告还指出,互联网医院整合了线上线下流程,相对传统诊疗服务来说,业务模式和用户就诊路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医生的绩效激励如果不能跟随业务调整,势必会制约互联网医院的发展。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复诊服务,按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诊察类项目价格收费和支付。
赵永胜表示,为提高医生积极性,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每周定期开互联网医院例会,同时将诊金全部作为医生绩效奖励。
张珂建议,相关部门及时制定互联网医院诊疗的相应规范及物价标准,完善不同角色人员的绩效激励评价机制,让医生、护士、药师和技师的劳动价值能分别得以体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