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给80年代“最会演戏的男演员”排个名,达式常第三,唐国强垫底了?
原创 DJ雅清 DJ雅清
80年代,真是我国电影的好时候。这期间众多优秀男演员都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峰期,年轻演员脱颖而出,而一些备受观众喜爱的中年演员,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和活力。他们在银幕上并驱争先,各显其能,用精湛的演技,为人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
如今,4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那些昔日影像、动人的表演,仍然令人感到难忘。
那么今天,雅清创作团队的怀言,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我心中,80年代最会演戏的十位男演员,都分别是谁呢?同时按照我的理解,想为他们的演技,做个排名,不知和大家看法,是否一致呢?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咱们先从第十位说起吧。
第十位:唐国强
唐国强形象俊美,唇红齿白,玉树临风,具有成为电影演员的优质条件。他1975年出道,1979年便因在《小花》中扮演赵永生,而声名鹊起。尽管他在《小花》中部分桥段的表演稍显过火(如在战地医院见到何翠姑那场戏,情绪就过于饱满,显得并不真实),然而这么俊美的一个小生,出现在银幕上,和同样美丽的陈冲和刘晓庆相得益彰,谁又会不喜欢呢?
只是唐国强“成也形象,败也形象”。正当他走红的时候,银幕上突然刮起了一股“糙汉子”风,使得他处于无戏可拍的尴尬境地。
但现在回头看,唐国强在《今夜星光灿烂》、《孔雀公主》等电影中的表演还是非常准确到位的。解放军连长何战云和古代傣族王子召树屯,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银幕形象,都被他演绎得张弛有度,层次分明。
但是因为他被冠上了一顶“奶油小生”的帽子,所以戏路受到限制。好在唐国强不甘心、也不服气,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他毛遂自荐在谢晋执导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出演了连队指导员赵蒙生一角。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也为了证明自己,他很下了一番功夫。最终凭借“脱胎换骨”似的演技,在银幕上呈现了赵蒙生这个“硬汉”军人形象。
我觉得唐国强不仅有演技,而且可塑性很强。80年代他拥有较高名气,但却不是他的创作高峰期。后来,他更是凭借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出演的诸葛亮、在《雍正王朝》中出演的雍正等角色,而跻身于“最会演戏”的老戏骨行列。
唐国强在经历事业低谷和生活波折时,始终对表演满怀热爱,主动出击、潜心演戏,数次转型成功,彻底由一位“奶油小生”成长为实力派演员,并通过一部一部经得起考验的好作品,而让自己锤炼成了一棵“影视常青树”。我觉得他能取得今日之成就,与他的不服输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唐国强就是80年代演技最好的男演员吗?我觉得不是的。
同样在谢晋执导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出演角色的何伟,就比唐国强演得还要好。
第九位:何伟
如今可能很多年轻的朋友都不记得何伟这个名字了吧?因为他似乎已经息影很久了。大概从2012年起就很少再出现在影视剧之中的。
其实80年代何伟演的影视角色也不多。但个个形象鲜明,而且都特别接地气。
1984年,何伟初登银幕,就是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出演排长靳开来。在这之前,他是长春话剧院演员。为了演好靳开来这个“炮筒子”,他拿出了十多年的舞台经验和平日的积累,最终凭借富有层次与张力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脾气火爆但赤胆忠心的战斗英雄的形象。
何伟虽然身材不算高大、长得也不够帅气,但他所扮演的靳开来却实在让人难以忘怀。而也正是凭借生动感人的“靳开来”,何伟喜获金鸡奖、百花奖“双料”最佳男配角奖。虽然他一跃成为知名演员,但却保持着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几百封的观众来信,何伟都是一封封地回,一张张地寄照片,一个个的签名。
他觉得自己就是个真真切切的普通人,懂得尊重普通人的感情,没有明星的优越感。而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和专家的肯定,也是他多年如一日的努力和积累。
此后,我又在电影《迷人的乐队》和电视剧《上海一家人》中,分别扮演了憨厚朴实辛天喜和饱经世事的黑皮哥赵正。两个角色,身份不同,性格各异,但都被何伟塑造得形神兼备。只可惜他后来并未主演更多影视作品,演技也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觉得他是一位演技被严重低估的好演员。很为他感到惋惜。
第八位:毛永明
电影喜剧不好演。但毛永明作为80年代的年轻演员,却将喜剧演得自然、幽默、接地气。无论是《她俩和他俩》中的大林和小林,还是《飞来的女婿》中的祝兴,还是《小小得月楼》中的杨毛头等,他都塑造得活灵活现。
那时,他的定位和人设,似乎就是银幕上的“开心果”,每次在电影中出现,他都能给我们带来欢笑。他帅气的脸庞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成为他独有的标志,也为他塑造喜剧角色,增添了“喜感”。
尤其是在《她俩和他俩》中,毛永明一人分饰两角。他用细致入微的表演,将性格截然相反的两兄弟演绎得惟妙惟肖。而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使他在80年代那拨年轻男演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会演戏的喜剧明星之一。
有许多观众都说,在他的身上,能够看到上影厂老一辈喜剧明星韩非的影子。而事实上,韩非也的确是毛永明的老师,将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教给了他。
1983年,毛永明主演《小小得月楼》时,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滑稽戏,所以他不断尝试、反复实验,最终使自己的表演风格,与别的滑稽剧演员形成统一。在“抵制走后门”那场戏中,他所创造的“两个拇指在嘴边一吹,然后朝两边一分”的动作,既夸张又生活化,让人会心一笑。
后来,在80年代中后期,毛永明又在“阿满系列电影”——《风流局长》、《丈夫的秘密》、《多情的帽子》中,成功出演了阿满的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他那略显夸张的表演方式,在追求“真实自然”表演风格的当下,却并不被更多年轻观众所接受,所以渐渐地,他也便远离了大众的视线。
第七位:陈裕德
谁说演员就一定要长得高大帅气英俊,都跟唐国强似的呢?有的演员,就算长得“歪瓜裂枣”,但只要演技过硬,也同样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
比如陈裕德。
陈裕德在影片《瞧这一家子》、《柳暗花明》、《当代人》、《泉水叮咚》、《哑姑》、《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中出演过老病号、李二蛋、陈科长、老候、八怪、田福、柳铁旦等角色。尤其是《咱们的牛百岁》中的田福,给观众的印象最为深刻。
他所出演的角色,几乎全是缺点多多的小人物小配角。但在陈裕德心中却没有角色大小之分,他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加以独创,为每一个角色都倾注了热情和心血。而且他颇具喜剧表演天赋,总能演出独有的幽默色彩,给大家带来欢快的笑声。
虽然和毛永明一样,陈裕德也可以划归到“喜剧演员”的行列。但我觉得陈裕德的表演更胜一筹。因为他的喜剧表演,更加生活化。而且他也坚持认为:只有真实,才是喜剧的成败关键。
我至今都记得陈裕德在各部影片中的精彩表现,如留根的羞涩、田福撒化肥时的懒样、刘铁蛋吃完饭还用嘴在筷子上抿两下等,都是那么鲜活生动,如同生活的再现。还有在《咱们的退伍兵》中,柳铁旦用关切、爱护、还夹着点害羞的声音喊出“哑妹妹”时的模样,使观众马上就想到了《红楼梦》里贾宝玉喊的那声林妹妹,真让人忍俊不禁。
而这些,都是他常年观察和体会的结果。他显然是一位“天才演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拥有“神演技”。只是过世太早了,1996年,他因病去世,年仅56岁。我觉得在他之后,就很少有演员能达到“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的艺术境界了。
第六位:李志舆
李志舆的身份,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表演老师,演戏拍电影是副业。所以他出演的电影并不多。然而80年代,他在银幕上所塑造的几个角色,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李志舆气质儒雅,所以似乎总在影视剧中扮演文人和知识分子的形象。比如《苦恼人的笑》中的记者、《巴山夜雨》中的诗人、《勿忘我》中的医生等。其中我觉得他在1980年上影厂拍摄的《巴山夜雨》中所扮演的秋石一角,最为成功。他不仅出色地经受住了近景、大特写的考验,而且细腻地演绎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使人物深沉而有光彩。
在“杏花哭述不幸遭遇”那场戏中,导演给了秋石一个很长的近景镜头,李志舆充分运用了眼神的细微变化来体现角色的复杂心情,细致入微。而“舷边夜谈”那场戏,李志舆又一改演秋石沉默的形象,用一名“战士”的姿态,呈现出了秋石的夺目的智慧和思想光辉。
1985年,李志舆又在电视剧《徐悲鸿》出色地塑造了徐悲鸿的形象,并获得第三届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哪怕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他的演技也是耐人寻味的。他不仅演戏演得好,而且还培养了大量演艺人才,像潘虹、尤勇、马少骅、任泉、李冰冰、廖凡、宋佳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2021年12月5日,好演员李志舆也因病去世了,令人深切怀念。
第五位:郭凯敏
郭凯敏和唐国强虽然都属于80年代大银幕上的“英俊小生”,但我觉得郭凯敏的表演更加质朴、率真、接地气。
他1975年出道,1980年因在《好事多磨》中扮演沈志远,和在《庐山恋》中扮演耿桦而崭露头角。尽管《庐山恋》中的耿桦和《好事多磨》中的沈志远,两个角色在人设上有许多雷同之处,但郭凯敏还是通过认真分析和琢磨,找出了两个角色的不同之处,并且通过富有分寸的表演,把握住了人物的内心节奏,和感情发展线路,塑造出了人物个性。
郭凯敏出演《庐山恋》时,22岁,对于人物的生活情景,他并不熟悉,也没有恋爱经验。但他通过走访同类人物、认真分析理解角色,最终还是摸到了角色的脉搏。他所扮演的耿桦,虽有才华,却没有傲气,表演风格深沉含蓄,又朴实率真,将耿华性格中的腼腆和倔强,都诠释得层次分明。
因为《庐山恋》的成功,所以上影厂有心将他和张瑜打造成“黄金搭档”。因此紧接着又安排他们在电影《小街》中进行合作,分饰男女主角。可是《小街》中的夏,相比《庐山恋》中的耿华,表演更有难度。因为这个角色的性格色彩变化也比较大,前期活泼开朗,而后期则沉稳内向。另外根据剧情,夏的眼睛意外失明,所以在塑造这个角色时,外部动作就不能过多。
可是通过郭凯敏在《小街》中的表现来看,他的表演相比较《好事多磨》和《庐山恋》,有了极大的提高,他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形体节奏,将夏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刻画得入目三分。
第四位:杨在葆
杨在葆早在60年代就已经成名并走红了。然而在80年代,他也佳作频现,而且所塑造的银幕角色几乎全都性格鲜明、铮铮铁骨,像雕塑一样,树立在观众的心中。
他外形出色、气质硬朗,是著名的“银幕硬汉”。无论是《红日》中的连长石东根,还是《年青的一代》中的肖继业,也无论是《从奴隶到将军》中的罗霄,还是《血,总是热的》中的罗心刚,还是《原野》中的仇虎、还是《代理市长》中的肖子云,杨在葆的每一次表演,都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迸发着难以抑制的激情,令人过目难忘。
其中咱们不得不提到他在1982年北影厂所拍摄的《血,总是热的》中所扮演的厂长罗心刚。他摒弃了当时正流行的“高大全”的表演模式,而是将罗心刚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改革者的形象,深受欢迎。
尤其是影片末尾罗心刚那长达三分钟的演说,十分考验演员的演技。但杨在葆通过层次丰富的演绎,通过抑扬顿挫的表达,将罗心刚内心的火热,体现得淋漓尽致,振奋人心。仿佛银幕上的杨在葆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电影中替老百姓讲出心里话。他因此荣获当年金鸡奖和百花奖“双料”影帝称号,完全是实至名归。
1985年,他又执导并主演了电影《代理市长》,将萧子云这位代理市长,同样塑造得神形兼备。他深刻内敛的表演再次获得影迷的认同。
只是这位表演艺术家,也于2021年2月13日去世了,享年85岁。
第三位:达式常
达式常其实和杨在葆是同辈明星,也是在60年代就初露锋芒了。然而更多的观众,似乎都是在七八十年代才认识他的。他在《年青的一代》、《难忘的战斗》、《东港谍影》等电影中所塑造的形象,都那么令人难忘。
时间进入80年代之后,人到中年的达式常更是在银幕上绽放异彩,陆续出演了《他们在相爱》、《燕归来》、《人到中年》、《谭嗣同》、《书剑恩仇录》等众多脍炙人口的影片,创造了多个不同性格的艺术形象。
他的表演细腻、含蓄,表达感情深沉,尤其擅长塑造知识分子形象,再加上他外形英俊,年过40岁仍然颜值在线,所以还是被很多影迷称为80年代的“英俊小生”和“抒情小生”。在电影《燕归来》中,达式常所扮演的男主角林汉华,年龄跨度大、内心感情也很复杂,但他却凭着深沉含蓄、感人肺腑的精彩表演,让我们走入了林汉华的内心。他因此获得第四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实至名归。
1982年,他又和潘虹联袂主演了电影《人到中年》。在这部80年代初的“现象级”的影片中,达式常所扮演科研工作者傅家杰,虽然更多的时候是作为女主角陆文婷的陪衬而出现,但达式常的表演,还是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我觉得,如果没有达式常的傅家杰,就没有潘虹的陆文婷。他们俩在片中的表演,是相辅相成的。
1984年,达式常再次突破自己,在电影《谭嗣同》中出演了谭嗣同一角。在这部影片中,他坚定自若,一脸浩然正气,外形举止稳健刚毅。其中一个片段,令我记忆犹新:谭嗣同伸手摘下宝剑,猛然一抽,又“嗖的”一声,将它插入刀鞘,双手捧给王五,深情的说道:“我相信将来的中国人一定会踏出一条更新的路。”那动作,那神采,那语音,完全是一派刚烈之气。英伟不凡的壮士形象跃然而生。
因为达式常在《燕归来》、《人到中年》、《谭嗣同》等影片中的出色表演,所以他在我心中,是80年代“最会演戏”的男演员中的探花郎。
第二位:周里京
而排名80年代“最会演戏”的男演员第二的,是周里京。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他可塑性很强,无论是柔情男子,还是荧幕硬汉,他都演绎得栩栩如生,真正做到了“演员随着角色走”。
周里京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80年初登银幕,紧接着便佳作频现。陆续主演《年轻的朋友》、《夜上海》、《我们的田野》、《人生》、《高山下的花环》、《肖尔布拉克》、《新星》等众多影视剧。其中有三个角色,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第一个角色是电影《人生》中的高加林。他的外形其实与我们想象中的高加林有很大的差距。然而他的一举一动、每个眼神都特别真实自然。令观众随着银幕上高加林的命运起伏不定,同时为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悲剧,感到惋惜和痛心。我觉得周里京扮演的高加林,是对原著最完美的演绎,很是深入人心。
另一个角色是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中的赵蒙生。我认为他的演绎,比电影版中的唐国强,更为准确、生动、深刻。他握住了赵蒙生的人物特点,把这个原本养尊处优,生活懒散,然而在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之后,一步步完成蜕变,并实现人格的升华的英雄人物,塑造得真实可信,触手可及。
周里京因在这版《高山下的花环》中的出色演绎,而获得了第二届金鹰奖视帝称号。当之无愧。
还有一个角色,便是电视剧《新星》中的李向南。周里京凭借内心的深刻体验,通过细腻的表演,刻画了人物性格,体现出了李向南独特的人格魅力。剧中曾出现了大量的会议场面,很多演员都很难在枯燥乏味的场景中演出彩来,然而周里京却演得生动传神。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剧中李向南的人物造型?短短的寸头,白色旧衬衣,外加一双布底鞋,这是周里京主动要求的。因为寸头体现李向南的干练,旧衬衣表示李向南生活朴素,而为何是穿布鞋而不是皮鞋?周里京说,李向南一天办14件案子,哪有功夫擦皮鞋?我想,也正是因为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所以才使得他演绎出了一个走路带风的年轻县委书记的形象吧?
只是周里京现在也很少演戏了,我想这对于众多喜欢他的影迷来说,也是一件挺遗憾的事情呢。
第一位:王心刚
王心刚仅仅就是“帅”吗?当然不是的。银幕上和他一样帅的男演员比比皆是。然而他为何能成为几代影迷心中的“NO.1”?我觉得,一是他演技精湛,二是他为人刚正不阿。
一个演员,尤其是像王心刚这样具有影响力的大明星,其实是具有榜样的力量的。而在这方面,王心刚这位老艺术家的表现,显然完美无瑕。
这才是我们喜欢他的真正原因。也是他位列80年代“最会演戏的男演员”榜首的最大理由。
王心刚50年代出道,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他以英俊的形象、精湛的演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银幕军人形象。一提起他,我们就会想到《海鹰》中的张敏、《勐龙沙》中的江洪、《红色娘子军》中的洪长青、《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东等。
然而在80年代,已经50多岁的王心刚,同样在大银幕上绽放出了璀璨的星光,和异样的华彩。
1982年,他应邀在北影厂拍摄的《知音》中塑造蔡锷将军一角。他挺拔的外形,不仅演绎出了蔡锷的军人风度,而且富有层次和张力的精准表演,更将蔡锷身处复杂情况中的不同面貌都展现了出来。
很多人都以为王心刚只能演军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扮演文人形象,同样深入人心。比如在同为北影厂拍摄的电影《伤逝》中,他出演知识分子涓生一角,表演状态,就与《知音》完全不同。他通过大量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含蓄的形体动作,将涓生惆怅、懊恼、惶惑等神态表现得十分准确,把封建社会下彷徨、徘徊的知识分子的性格表现得恰到好处。体现了一个专业演员的深厚功力。
王心刚不仅在角色的塑造上追求美,而且在生活中也是严于律己,表里如一。作为影迷大家常常称赞他的为人,而他自己却总是表现谦虚谨慎,他说:演员——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难道可以一只手去创造美,另一只手去破坏美吗?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所以他所塑造的角色,才会和自身形成统一的和谐之美。
可是现在,像王心刚这样表里如一的好演员,真是少之又少了啊。
亲爱的朋友们,以上十位,便是我心目中最会演戏的男演员,他们在80年代,用一个个经得住时光洗礼的银幕形象,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当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电影的百花园,还有众多优秀的男演员出现。那么在大家的心中,最会演戏的演员又是谁呢?欢迎网友们通过留言区,进行补充。
原标题:《给80年代“最会演戏的男演员”排个名,达式常第三,唐国强垫底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