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上评|为物理考生“兜底”,凸显高考改革精准化、精细化
近日,浙江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其中有几项规定值得关注:
一是今后物理选考科目将设置保障数量:6.5万。当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6.5万时,将以6.5万(而不是实际人数)为基数,按规定比例计算各等级人数,从高到底进行等级赋分。其他学科出现同样的问题时,也采取同样的办法。二是在考试时间上做了调整,将所有选考科目考试调整到高三进行,同时把考试时间从原来学期中的10月、4月,调整到学期结束时的1月、6月。
浙江省和上海市作为全国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承担着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的任务。这是一项前人没有做过的开创性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目前,浙江的高考改革工作已经平稳有序推进了三年,今年8月顺利完成了新高考录取工作。浙江的试点工作,在增加学生的学科选择权和考试选择权,分散学生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破解“一考定终身”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毋庸讳言,浙江高考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点,最集中地表现在选择权被部分学生、家长和学校功利性对待。这违背了新高考改革的初衷,也引发了舆论关注和社会争议。此次出台的《意见》,规定物理选考的保障数量、调整学考选考时间等规定,及时回应了社会的关切,也是对改革中问题的及时纠偏,有利于完善新高考制度。
以物理学科的考试改革为例,近两年,物理学科受到冷遇已成为普遍现象。学生之所以弃考物理,是因为物理考试的“性价比”不高,较难获得高分数,进而影响高考总分。而矛盾的是,物理学科是公认的理科、工科基础,对于学生知识构建与后续发展非常重要。通过设置“选考保障数量”,可以提高考生选考物理的积极性。比如,假如6.5万考生选考物理,卷面成绩排前1%的考生,赋分为100分,即有650名考生满分;如果只有5万名考生选考物理,按照新办法,仍然有650名考生满分。
而调整学考和选考的时间,限制高一年级选考科目数量,能够避免学校为了抢赶进度而打乱正常教学秩序,避免学生从高一开始就为考试疲于奔命。
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深化的过程。据介绍,8月以来,浙江先后召开了30余次座谈会,征求高中校长、学科教研员、一线教师、专家、学生、家长以及高校、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人大、政协等各界代表的意见,并通过线下调查、网上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多次研究讨论、反复比较,不断优化方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改革精神。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处理的关系错综复杂。不仅要考虑学生的需求,还要考虑中学的需求、高校的需求以及国家和社会需求。如何科学制定高考改革方案,尽量做更周全的考虑,更加贴近考生、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更有利于为高校培育和选拔优秀人才,无疑是摆在各地区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高考改革进入深化阶段,更要突出精准化、精细化。浙江先行先试,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的精神值得肯定,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得到的新经验,尤其可为后来者参考和借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