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飞《苏州河》:建构上海1949情境下的世相百态 | 新批评
原创 尤佑 文学报
海飞长篇小说《苏州河》近期推出,1949年苏州河边。一系列凶杀案离奇发生,警察陈宝山在查案过程中,逐渐发现凶杀案与国民党潜伏在新政府中的特务有关,而他周围的人,包括妻子、徒弟、上司、发小、女友等,个个有来历,或为共产党潜伏的特工,或为国民党安插的特务,彼此互有纠葛。在风云变幻的时局里,在刀尖和风声里行走的旧警察陈宝山,在爱恨情仇的纠缠中,将何去何从……
海飞的写作,专注于塑造人物与镶嵌历史,专注于小说语言的诗性与谍战世界的神秘,不断地拓宽小说的视阈,并用日常细节打通内部精神通道,让小说耐得住咀嚼和回味。新作《苏州河》正显示了这种特质。
建构上海1949情境下的世相百态
——谈海飞长篇小说《苏州河》
文/尤佑
海飞长篇小说《苏州河》近期推出,这是一部关涉时代与人生的大作品。海飞倾心八载,倾力三年,以1949年的上海为背景,演绎了刑警陈宝山的悲情人生。海飞以史实为轮廓,用情境还原法再现当时的世道人心,可谓是一部富有海派特色的小说。
在搜寻创作素材过程中,海飞不仅翻阅了大量的史料,而且实地探访了瑞金路的上海公安博物馆。他对上海解放前后的警察局的变迁以及无声暗战的地下共产党员和国民党特务之间的博弈了如指掌。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苏州河》中有迹可循。它们像是岛屿链,勾勒出1949年的上海境况。另外,还有历史人物的介入,无论是儒雅的俞叔平,还是严酷的毛森,他们就像是一幅巨型浮雕上的固定卡点,将真实的历史境况呈现给读者。海飞在处理轻重虚实的时候,做足了考据,纵深再现了上海警察变迁史。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一书中,详细讨论了文学的“轻与重”的问题,他在书中将“轻”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力量加以确立。我觉得海飞近些年的“谍战小说”的创作符合卡尔维诺的“轻重”原则,在虚拟的电波中,海飞经营着平静似水的人际关系,而那些看似年轻气盛的爱情故事底下总掩藏了厚重的历史真相。
上海战役中十万解放军睡马路、人民公安上海大接管、国民党特工执行的“永夜计划”……诸如此类的“海上旧闻”与小说情节精妙融合,延展到历史幕布下的人生舞台,行文在过去与现在、现实与虚构中轻巧穿梭,一张一弛中消解纯历史的厚重感,延展了小说文学性,人物之间的情感湿漉迷人中透着真切。
《苏州河》不是一部简单的谍战小说,它显示出更大的气象——沉稳大气、宏阔细腻、诗意日常。它延续了海飞小说的设计感、故事力和隐秘性,以浓郁的诗性写尽小人物的苍凉命运。
海飞曾说:“我可能成不了诗人,但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诗心。”海飞是有诗心的小说家,以《苏州河》中最暴力的“杀手老金”来佐证。他是三宗凶杀案的行凶者,狡猾、凶残、阴冷,乃其本性,但海飞写出了他的诗性。他是从背后袭击宝山的人,也是宝山的棋友。在暴露身份的那一夜,他满脑子想的竟然不是逃亡,而是“下棋”。霎时,“潜伏”在黑暗中的老金变得立体了,他代指着“每个人都会因为职业而不同”。老金的为人本心在“司机”、在“棋友”,他有着令人惊诧的人生况味与丰富内心。而海飞对每一个人物倾注的心血,让我感到《苏州河》中的人物个性鲜明。
《苏州河》是一部符合“海派文学”特点的小说。它符合海派的“大众”性和“为人生”的特点,符合海派文人提倡的“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同时它也是一部关涉时代与人生的小说,1949年前后的上海往事,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表里不一、身份迥异的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
海飞说:在沉浮的变局中,是什么让我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苏州河》从头至尾,都在探讨着这样一个话题。在这座上海式日常生活的博物馆内,陈列着上海警察局的变迁史,苏州河倒映着历史真相,从赫德路到福州路,从男欢女爱到特工暗战,从日常叙事到诗性抒情,都让人看到海派小说的风貌。
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回归日常、叙写局部、注重细节,是海飞的创作方向。无论是市侩小民,还是水月镜花。陈宝山与童小桥、周兰扣、来喜之间的情感纠葛,呈现出一种现实,以及一种心境。正如海飞在后记中阐释:人是不能选择时代的,只能在时代中选择一种活法。一名优秀的刑警,或者说侦探,并没有被留用继续当警察。在爱情抉择中,我让他娶了不爱的人,保护不了爱着的人,抽身远离了不爱自己的人。
宝山的爱恨与死亡,恰恰体现了其“直肠癌”般的“警察意志”,更呼应了海飞的“反英雄”情结。在某种意义上,宝山的“必死无疑”有着“守节”的正义感。同时,陈宝山饮弹身亡,这样的结局总让人感到时光苍凉。其悲情在于时间的不可逆转,他忠于旧时代的“警察局”,忠于“俞叔平”,忠于那些扑朔迷离的案件和难解难分的爱情泥沼。而新上海的“公安局”、来喜与炳坤,还有遗腹子苏州河,都将以宝山的殒没而迎接光明。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如是说:人的意识首先表现为“时间意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是人类悲哀的来源。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幻变使人类不断思考和体悟瞬息飘忽的时间,并促成或悲悯、或旷达、或感伤的潜在思维模式。从时代与个人的命运来说,小说是一个不断向原点返回的可逆过程,它是一个不断返回到深厚,关注过去,关注时代裹挟人性的终极问题。
海飞被称为小说界的“故事海”。他专注于属于自己的时光和记忆,专注于塑造人物与镶嵌历史,专注于小说语言的诗性与谍战世界的神秘,他不忌讳重复,不断地拓宽小说的视阈,并用日常细节打通内部精神通道,让小说耐得住咀嚼和回味。
原标题:《海飞《苏州河》:建构上海1949情境下的世相百态 | 新批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