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I填志愿,真可以一分不浪费?
随着各地陆续发布2022年高考成绩,填报志愿成为目前高考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同时,“半自助”的志愿填报模式渐成为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广告宣称,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按照指定分数查找院校、名次,模拟高考志愿填报,智能推荐报考院校,保证“一分都不浪费”。
那么,依托所谓算法、大数据、AI人工智能的志愿填报软件预测准确吗,得出的录取概率可信么?
对此,《南方都市报》记者魏志鑫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把一生的幸福草率地交给所谓的人工智能,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
同时,AI填志愿应用的火热,本质上缺少智能、脑子里都是肌肉。
AI指导填志愿,就是依托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做数据分析,试图以一种纯粹客观的思维和方法,测算出考生报考某所大学的成功概率,从而帮助其作出报考或放弃的决定,实现“上岸”成功的最大化。
事实上,这些“AI志愿填报工具”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互联网大厂做的免费工具,例如阿里、抖音、百度的相关软件平台都有推出,免费提供使用,另一类的开发公司较小众,但通常号称“深耕志愿填报许多年”,推出的填报工具采取收费模式,价格在99-399元不等。
这些工具的核心服务内容,就是整理近几年全国高校的录取分数线,然后结合用户报出的分数进行对比匹配,给出所谓的“录取率”建议。有的软件还会提供“适合专业测评”“职业方向测评”等增值服务。
愚以为,对于越来越纷繁复杂宛若又一场高考的志愿填报而言,确实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
但在全国范围的志愿填报,各地情况不一,考生们的个性化需求不同,所谓填报工具的参考能力很难达成有效筛选,只是提供设定条件下的一些相对较优选择。
此外,也不要迷信所谓的人工智能黑科技。
本质上,此类工具都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而是各厂商通过算法来进行的优选。
占有足够多的数据,进行足够多的计算,但依然可能出现智障,这是此类工具的必然结果。
对部分人可能一键选择(目标明确而且分数与需求之间的选择较为单一。
对大部分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娱乐工具。
那这样的工具真的有市场吗?
会和课外辅导一样,成为一个大产业吗?
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193万,比去年增加115万。
此前有专家预测,高考高招改革将催生出6000亿的市场规模,且每年还将新生2000亿的市场。
但事实上,参与此次工具比拼的各方,心态不一。
一年一度的高考,其本身能盈利的时段和盈利空间都不大,且衍生链条薄弱,很难成为一个产业。
目前而言,互联网大厂的此类工具,主要是通过蹭热点,给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刷存在感,没有盈利需求。
而一些小众应用,良莠不齐,未必不会出现误导情况。
整体而言,考生和家长就当做是自动驾驶,只能辅助,决不依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