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学教授导游带你深度游徐家汇:这里是海派文化的源头之一
徐家汇是了解上海历史文化的必去景点,可匆匆一趟走马观花,又能领会多少?但要是有研究徐家汇历史文化的大学教授和学者陪同解说,收获定然不同。今年夏天起,上海首个都市开放型旅游景区——徐家汇源推出了“汇游徐家汇”公益活动,在每月最后一个周末都会请来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担任“导游”,为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揭开徐家汇的神秘面纱。
11月25日下午,又到了“汇游徐家汇”的例行活动时间,复旦大学档案馆馆长沈文忠和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平出席了讲坛,为在座的游客介绍了徐家汇的徐汇源景区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讲坛结束后,李平还带领游客前去圣母院旧址游览,做出精彩的文化解读,并为有兴趣的游客规划更详细的徐家汇游览路线。
李平与沈文忠在“汇游徐家汇”讲坛现场。徐家汇与租界遥遥相望
活动从讲述徐家汇的名称来历开始。徐家汇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晚明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在此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逝世后即安葬于此,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库”,后渐成集镇。其地处蒲汇塘、肇嘉浜和李漎泾三水汇合处,又因徐氏家族汇居于此,便在清康熙年间得名徐家汇。
徐家汇教堂。视觉中国 资料徐家汇是上海天主教的发源地,这与徐光启也有所关联。“一直到1994年我们都只强调徐光启是一个科学家,但既不讲他是封建时代的大官,也不提他的天主教信徒身份。其实徐光启是中国最早皈依天主教的信徒。”李平说。
徐光启官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死后却什么都没留下,是一位勤俭廉政、两袖清风的好官。沈文忠推测,这或许正出于徐光启的宗教信仰,因为天主教教义要求教徒要绝财、绝色、绝意,杜绝心中的贪念。
说到近代上海,就不得不提起租界。在近代历史上,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也最为充分,对上海和周边地区的近现代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徐家汇并不属于租界,而是与租界遥遥相望。
李平介绍说,上海法租界的历史其实较短,它的建立比耶稣会来到徐家汇要更晚。法租界的面积相对较小,并且真正居住在法租界的法国人并不多。“其实来上海的法国人很多都是神职人员,相当一部分来到了徐家汇。”李平说。
徐家汇与租界遥遥相望的关系取决于它的宗教属性。李平说,相较租界在商业、地产、服务业、建筑、经济贸易等方面对上海发展的影响,徐家汇的存在则更偏重于精神作用。“当然也不完全是精神上的,徐家汇不是一个真空之地,它受到法国政府、法国驻上海领事馆,甚至法国军队的影响。”说到这里李平举了个例子:肇嘉浜路原本的位置比现在更偏西,1860年法国军队将肇嘉浜往东改造,挪出位置让教会建造更多建筑,并腾出一块供法国军队使用的空地。
讲坛结束后,游客前往圣母院遗址参观。圣母院曾收容女婴八万多人
接下来,李平对徐家汇的宗教历史建筑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肇嘉浜贯穿徐家汇,以此为中心可将徐家汇分为东西两岸。徐家汇的很多历史遗迹都在西岸,那里有耶稣会最早创办的一系列宗教机构和设施。这些机构包括孤儿院,以及徐汇公学这样的教育机构,还有博物馆、天文台等等。西岸是男性天主教徒主要的活动场所,比如徐汇公学就是男校,土山湾孤儿院收的也都是男性孤儿,去大教堂礼拜的也都是男性;东岸则是修女会的活动范畴,因而建造了很多女校以及圣母院。“圣母院当年占地有6000多平方米,据说比土山湾公院还要大。”李平说,“当时资料中的形容是‘占地百亩,二桥横空,两水盈盈,女墙之内,崇楼杰阁,不知东西’,可见其规模之大。”
如此庞大的圣母院,在战争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也成了很多孩子的庇护所。据《圣经报》民国33年5月统计,徐家汇圣母院的育婴堂曾经收过的孩子不下八万人。大部分女婴在圣母院中都得到了抚养,一些残疾女孩会终生留在修女院中,由修女帮助她们生活。
而男孩在土山湾孤儿院也得到了照料。土山湾孤儿院为孩子们提供两年制的小学教育以及两年半的半工半读,所谓“养之育之,教之以手工技术”。土山湾孤儿院的职业教育非常先进,分为印刷部、绘画部、木器部、发行部、铜器部等五部,各种技能培训一应俱全,且其生产的东西远销海外。“他们制造的牌楼等参加了好多次世界博览会,产品中西合璧,很具有开放精神。”李平说。
此外,土山湾孤儿院的孩子们生活也很丰富,有自己的乐队和足球比赛。“他们的生活都由民间捐款支持,生活并不奢侈,而是很清苦。”这样的环境不仅为孤儿们打造了一个温馨的家,也培养了很多人才,比如著名艺术家张充仁就出身于土山湾孤儿院。
土山湾博物馆徐家汇引领了上海的现代化
李平强调,天主教耶稣会在徐家汇留下的痕迹是一段抹不去的历史,然而它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宗教。耶稣会是一个提倡改革、重视文化、教育与科技的修会,当他们来到中国时,除了传教,也对上海的科技、教育、艺术和建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徐家汇的耶稣会带来了天文台,徐汇中学的教育,以及慈善事业,还有最早把西方的油画艺术传到中国的土山湾博物馆,都引领了上海以后的发展。”李平说,“何为海派精神?就是海纳百川、理性与中西贯通的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徐家汇引领了上海的现代化和现代性。”
对此沈文忠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外国传教士眼里,办学校、办医院,传播自然科学是他们传播福音的最好方式,但客观上这也对上海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作用。“上海是近代百年中国的工业中心,经济中心,商业中心,行业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这么多‘中心’,其地位是怎么来的?毫无疑问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没有西方文化进入,没有中西文化融合,就不会有近代的大都市,也不会有近代上海是整个国家的工业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沈文忠说。
“汇游徐家汇”活动已举办数次,而近期有关徐家汇的主题活动也不止这一场,可见上海的文化旅游界中,已然掀起了一阵“徐家汇热”。对此李平认为,徐家汇凝聚了上海的人文精粹,它是上海最具有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地方。“若有外国人、外地人来上海,没有到过徐家汇,可以说他们没来过上海。”沈文忠说,一个城市的精神与文化地域是存在关系的,即一定的文化地域能形成特定的城市精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