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香港青年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时光匆匆,香港回归祖国转眼已经是25个年头。
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从东方之珠到西部金城,一批批香港青年的脚步在祖国东南角和西北角之间往返,他们在位于祖国西北的兰州大学书写自己无悔的青春,见证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并架起两地沟通的桥梁。
他们沿着悠悠古道,欣赏自然美景,草原花海、大漠星辰;他们探索更多可能,讲述中国故事,追逐梦想、孜孜以求。他们的经历五彩缤纷,在西北的热土上埋下青春的种子,在一次次尝试中找到了心安的归属感,于祖国深深的怀抱中做着新时代勇敢的逐梦人。
“见识广阔的世界”
作为一名香港籍考生,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陈雅煊很认可“世间大学千万所,最好的大学是接纳你的大学”的道理。从软红香土的大都市来到雄浑壮阔的西北地区,陈雅煊所受到的心理冲击并非来自于地理风貌之差异,而是来自于风俗习惯之不同。她被西北地区的历史厚重感所深深吸引着,她解释说:“来内地读书是为见识广阔的世界,更是为满足我内心对‘旷野’的渴望,兰州大学恰好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一扇窗”。
将军苑,红瓦灰墙,阳光总是暖融融地洒在身上,陈雅煊人生中第一次看见雪,就是在兰大。尚未来到兰州之前,她曾对西北做过基本的了解,她对敦煌充满无限的好奇,她说敦煌文化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未来,她准备更加深入地了解兰州、了解西北。
这个暑假她会和其他11名同学共赴青海,以文化行者的名义,去乡村支教。她感激兰州大学所给予她的机会,想要交不同的朋友,想要体验不同的文化,“我们都是文化行者,都在用脚步丈量着中国,体现着青年人的担当与责任。”
陈雅煊
“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选择,也让人们更为清楚地认识到祖国母亲的强大。内地对于疫情的防控总是给人安心的感觉,我深深地知道这种安心的背后是因为有祖国的强大支撑。”她认为背靠祖国才能走向国际,随着香港和内地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她说希望未来可以留在内地,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陈雅煊目前正在小红书尝试发帖,积极接触互联网的新业态。她对内地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抱有极高的期待,“数字支付带给生活极大的便利,物流网的完善让人体验到速度的魅力,这是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景观,让人尤其感到兴奋。”
本学期末,陈雅煊进行了管理学类的专业分流,她坚定地选择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她解释道,内地的互联网行业所迸发出来的生机与活力是独有的,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希望未来也能参与到互联网生态相关的工作,书写在内地的新篇章。
“这里承载着对远方的想象”
今年是韦东雄在兰州大学求学的第三个年头。三年前,他只身一人来到祖国的大西北,从香港到兰州的2000多公里承载着韦东雄一直以来对远方的想象。他坐在飞机上俯瞰西北大地,被连绵无际的山丘所震撼,那是他第一次踏上这片辽阔壮美的土地。
“我是从经商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城市里,很想拥有一段不同的经历。”一向独立的韦东雄渴望体验不同文化,便毅然报考了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磁学专业。初来兰州时,生活上的不适很快便被自由丰富的校园生活代替,老师课程的讲授更加激发了他学习物理的兴趣。“兰大的老师打开了我对物理认知的大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让我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除了实验室,足球场亦是韦东雄大学生活绕不开的地方。每到周末,他都会和足球队的兄弟们约上几场足球,参加学院、学校组织的足球比赛。于他而言,足球是自身成长的见证,系着他的青春与友谊,拴着他的牵挂与记忆。
如果说足球队给予了韦东雄内心的归属感,独自旅行便是他灵魂的栖息站。每到节假日,韦东雄都会外出旅行,两年期间,他去了青海和西安、甘孜、天水、敦煌、宝鸡等地。比起高楼大厦、华灯璀璨的都市,他更想沿着悠悠古道,欣赏雪域高原、草原花海、大漠星辰的自然景观,体验祖国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
韦东雄在敦煌
甘肃是中国地理环境最复杂的省份,几乎是我国的自然缩影。“在兰州上学给了我更多了解祖国内陆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机会。”韦东雄从小就常常往返于香港—深圳两地,后来又来到兰大求学,这段经历使得韦东雄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变化与发展。“我们的祖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强盛,越来越多的香港学子选择到内地来求学,我能够感受到香港和内陆的学生有了更密切的交流与互动。”韦东雄笑着说道。
纵使明月千帆转,吾心安处便是乡。现在的韦东雄已经完全适应了西北的气候,喜欢上了兰州的冬暖夏凉,习惯了正宗牛肉面的味道。目前,韦东雄正在准备语言考试,他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出国深造,领略世界各地的文化,继续奔赴自由、奔赴山海、奔赴星光。
一场不断寻找自我的旅程
“见识更多的风土人情,领略不一样的风光美景”是香港籍学生陈君哲选择来到祖国西北的兰州大学学习的初衷。这份选择背后包含许多现实因素,陈君哲坦言,“当时香港疫情起伏不定,缺乏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综合考量觉得兰大是十分理想的选择。”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他认为兰大是“学风最好”的学校。
陈君哲
初次来到兰大,难免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情况。气候和饮食是差异最大的,“刚来的时候吃了点小亏,上火是常有的事”。好在陈君哲旅游经历丰富,适应能力比较强,很快便融入西北的环境。除了生活上的不适应,学习也成为陈君哲第一年大学生涯的困扰。“相比大陆学生,数学一直是我的弱项”,而他最初选择的经济学专业又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的学科,“学习感到吃力,即使非常努力,也和同学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他和班主任沟通之后,决定转到法学院,开启他的法学探索之路。文科出身的他在法学专业学习上更加轻松,心情也舒畅很多。
学习之余,他加入了轮滑社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全面的兴趣爱好,在钢琴、吉他、架子鼓等均有涉猎。他在学校的辩论队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当我们卯足了劲为学院争第一时是热血的,由于个人问题输掉比赛是难过的,为这事我痛哭了一场。”这是迄今为止令陈君哲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不是我在看书,就是书在看我。”陈君哲自小喜欢阅读,小说、散文、诗歌都是他热爱的体裁。他在书中寻觅、发现、了解自我,“鲁迅对我的影响最大,我喜欢他写作的风格”。说着,他拿出手机开始翻阅,找出一篇《起雾了》,透过他的文字,仿佛可以走进这个少年的内心深处。他的作品也曾在在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办的“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港澳台学生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甘肃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学校里第二教学楼、综合楼拔地而起,绿化覆盖率全面提高。”这是他对甘肃、对兰大最直观的感受。因为经常往返大陆和香港,对于沿海地区的变化,他感触颇深:“快速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时代日新月异,祖国也正在一步一步朝着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前行。”
“感谢”是采访中陈君哲说得最多的字眼。作为港籍学生,他得到了很多的照顾,学长学姐、班委都带给他很大的帮助,经济学院王及斐老师对于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及时解答,支撑陈君哲度过适应期、重拾信心。
谈到未来,“目前的想法是向往稳定,所以公务员是不错的选择”。他希望自己可以心无旁骛,在适合读书的萃英山下努力追赶,也希望“兰大可以建设得越来越好!”
“我们的群体在不断发展壮大”
对于第二临床医学院2018级麻醉专业的香港籍学生陈嘉禧来说,四年的大学时光足以让她认识并熟悉兰大,“我从小在南方长大,渴望感受其他文化,西北的壮阔苍凉深深吸引了我。”受到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她着迷于法医的职业魅力,坚定朝着医学的方向前进,她十分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医学是她眼中的星辰大海:“医学是互通的,医生以捍卫人民生命健康为职责使命,只要学医,就不违初心。”
陈嘉禧
“忙碌而又充实”,她这样概括自己的大学生活。背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实验,是医学生的常态。“每天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使我不用百度求医问诊了,知识是我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疫情期间,她积极报名抢到“班级四个”的志愿名额,作为一名准医务工作者,她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于是斗志昂扬、满腔热血投入志愿工作。
作为一名港籍学生,陈嘉禧十分感谢学校提供给港澳台同胞的政策福利,让她真正体会到被关怀被重视的感觉。“我希望和大家融为一体,建立亲密友好的伙伴关系”,所以陈嘉禧申请参加了军训和思政课学习。
四年的大学生活让陈嘉禧见证了很多的变化,“大一刚入学时,感觉自己像一个‘外人’,但现在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了。”学校设立中国历史文化网课、开展国情教育,她都积极学习,“香港青年应该多了解历史,祖国的发展与香港人的共同努力,才创造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从兰州地铁的开通,到港珠澳大桥的启动运营,感觉大家出行高效便捷,百姓也安居乐业。”
谈到香港同胞群,陈嘉禧还记得最初刚加入这个群体时的情形。“军训体检抽血时,我遇到一位研究生学姐,正在做一个关于环境成分测量的课题,她得知我来自香港后很惊喜,随后就把我拉入香港同学群里,这个群延续到现在。”
从2018级到2021级,这个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的群,在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学校里的香港同学越来越多,这离不开内地更加开放包容的接纳。”陈嘉禧说。
仰望星星 成为星星
从小往来于内地和香港的2021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蔡一真同学对内地已经十分熟悉,但来兰州求学前,他心里仍有几分忐忑,总担心会不会有文化差异,自己又能否适应。“但那些担心完全没有发生,兰大是个很包容开放的学校,即使来自不同地区,同学们也相处得很好。”他笑着说。
除了香港,蔡一真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深圳。往日的小渔村,如今变成了大都市,而香港回归后,祖国不断给予其政策支持,不断强大的祖国也让香港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这是只有身处香港才感受到的变化。”
探索宇宙是蔡一真初中时就有的梦想,“我想观察完整的世界,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往下挖、要么往上看,往下有尽头,往上却是无尽的未知,我想亲自解开这些未知。”蔡一真经常在夜晚用望远镜观察星星,榆中澄澈的星空为他提供了绝佳的观察条件。
初来兰大时,理科知识的难度让他有些吃不消,但榆中四季分明的宜居气候,让他很快地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节奏。远离喧嚣,远离光污染,一切都回归于本质,剩下的只有在黑色天幕下仰望点点繁星的少年。虽然学习有些吃力,但蔡一真告诉自己,物理是天文学的基础,浩渺的星空又那么令他着迷,一定要在兰州大学的学习平台上努力钻研,迎头赶上。
蔡一真在宿舍学习
蔡一真在读物理学史时了解到,中国在天文观测方面的历史记载十分丰富。早在尧帝时期,中国就有专门观测天文的史官,而到了今天,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的建成都体现着中国在天文领域的强大实力,自从2020年12月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坍塌之后,全世界就只有一只“天眼”还在凝望着宇宙,那就是我们的中国天眼——FAST。
“本科毕业后我打算继续去中国科学院大学读研深造,那里有中国最好的天文观测设备,我想去那里继续坚持我的爱好。祖国一直很重视天文领域的发展,科研实力也一直居于世界前列,我也希望自己能在这个领域里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