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天两检”成上海出行标配,摘星后不可以随意“浪”
通信行程卡正式取消“星号”标记,上海等地行程卡当天很快就实现了“摘星”。
该消息一经发布便刷屏各大社交媒体,半小时后一些平台的酒店、火车搜索量实现了翻倍,很多人把旅行、出差的计划重新提上日程。
那么行程码摘星后,上海市民前往外地是怎样的防控政策,低风险地区是否还需要隔离?对此,今日蓝鲸财经记者致电全国多地了解情况。
行程卡“摘星”后
上海市民去外地还要隔离吗?
苏州市疫情防控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14日内有上海市低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实行“7天跟踪健康监测”,来之前提前先向目的地社区街道报备,跟踪健康监测期间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便可正常通行,无需隔离。
成都疫情防控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上海低风险地区人员实行3天2次核酸检测,无需隔离,但需要提前报备。在核酸结果未出之前,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核酸结果出来之后便可自由通行。
重庆疫情防控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海来人员需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备,填报社区二维码,抵渝3天内进行2次核酸检测,两次采样间隔至少24小时,结果出来前原则上居家观察,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对所在社区或者酒店进行报备。
西安疫情防控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海低风险地区人员进入需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抵达后进行一次核酸检测,3天后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对方表示,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进行核算检测,陕西“一码通”将弹窗提醒并赋灰码,完成规定的核酸检测后变为绿码,灰码人员限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和公交)、限制进入人员密集和密闭性公共场所(小区、宾馆和医疗机构等除外)。
此外,南京、厦门、杭州等地,上海低风险地区人员入市也无需隔离,在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并配合当地要求进行报备、检测后便可正常通行。
总结来看,在行程码取消星号后各地防疫政策大同小异,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上海低风险人员进入国内大多数重点旅游城市基本不会受到太大的阻碍。
摘星后报复性旅游来临
但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浪”
可以看到的是,行程码摘星后,人们的出行意愿大幅提升。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6月29日15时30分,自“摘星”消息布半小时后,平台机票搜索量在30分钟内上升60%,酒店搜索量翻番,火车票搜索量上涨最多达到1.5倍。
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消息发布半小时内,平台机票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180%,酒店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220%。
酒店方面,6月29日,去哪儿平台上酒店预订量最高的top10城市是:成都、重庆、广州、杭州、北京、长沙、西安、深圳、武汉、上海。
二级市场方面,酒店餐饮、景点旅游、食品饮料、机场航运板块也纷纷迎来大幅上涨。
行程码摘星意味着受“星号”影响的日子已成为历史,但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也指出,摘星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浪”,而是防控标准统一、提高各地执行效率的一种手段。
摘“星”之后,中高风险区居民出行仍需遵循全国统一的防控要求和出行限制,也建议市民出行前了解清楚当地的防控政策。“广大市民朋友们应继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坚持‘三件套’‘五还要’,在出行中做好个人防护。”
“星号”替代品出现
媒体评:摘明“星”易,除暗“星”难
大数据行程卡也就是市民俗称的“行程码”,于2020年3月13日推出实施。它是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通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推出的公益性的行程查询服务。它的显示信息包括:用户加密手机号、行程信息更新时间、色卡、用户过往14天内所有到访过的国家(地区)和连续停留超过4小时的国内城市。
两年多以来,通信行程卡和健康码已成为居民出行、购买车票和机票等活动时必不可少的“通行证”。如今取消行程码的星号也意味着,过去两年里,以“标星”限制人出行自由的相关政策将一去不复返。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行程码已经取消了星号,但一些城市却出现了“星号”的替代品。
以杭州为例,在杭州市健康码上仍会显示“过去14天内到访过疫情重点所在市”。有市民表示,这个感叹号会在扫了场所码后会出现,如果14天内有风险区的城市旅居史,会自动识别出来,健康码右下角会出现红色感叹号。
对此,中国新闻周刊刊文评论称,摘明“星”易,除暗“星”难。
文章称,有的地方用不同颜色标示风险程度不同的人群,同时对其采取不同的限制政策。接下来不排除还会出现很多“星星”的替代品,“星星”形虽不在,但精神复活。
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讲,“摘星”并没有多少实质的意义,地方也很容易制造一个“星星”的替身。真正的暗“星”,是疫情防控中的“一刀切”,及其背后对病毒的无能为力又不思进取,以及不时呈现出的对公众权利的侵犯。越是治理水平低的地方,越容易以“牺牲”公众的权利为代价,而很多的“牺牲”本可以避免。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lanjingcj
专为记者打造的平台
行业热点丨传媒大咖丨传媒动态
微信勾搭小助理
lanjingzhuli
原标题:《“三天两检”成上海出行标配,摘星后不可以随意“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