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开山不易,守山更难 !写在鼎湖山保护区成立66周年之际
对于孩童来说,鼎湖山是一座鹅卵石铺成的山、山上有从未见过的蝴蝶;对于学生来说,鼎湖山上有可以祈求高中的香火、是可以和伙伴出游的户外森林;对于成年人来说,鼎湖山是个吸氧洗肺的大氧吧,一个亲子相处的好去处……
这些人们看到和体验到的,
只是鼎湖山的冰山一角。
鼎湖山。
从地理上看,在沙漠环绕的北回归线上,鼎湖山凭借独特的季风气候,养育出一片生机盎然的原始森林,是大自然赠给北回归线的礼物;从生物多样性上看,鼎湖山拥有保存了400多年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有高等植物2291种,记录有鸟类270种、两栖爬行类77种、兽类43种、已鉴定昆虫713种、大型真菌800多种,生物多样性富集度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宝库”。
鼎湖山的植物。
循着科研人员的脚步,人们可以在这里发现孑遗植物——桫椤、观光木、土沉香等珍稀植物的身影;以红外相机为眼,还可以观察到白鹇拖家带口散步觅食,豹猫静静发呆,野猪在泥地打滚,凤头鹰悠闲进食……甚至还可以看到在鼎湖山消失了36年之久的中华穿山甲再次迈开小短腿慢悠悠地穿行。
鼎湖山的动物。
众多生灵齐聚鼎湖山并非偶然,
这离不开一群
默默为鼎湖山付出的“守山人”。
1956年,一位名叫陈焕镛的花甲老人与其他几位生物学家,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期间,提出了意义深远的第92号提案——“我国天然森林已经不多,应在各省(区)划定若干自然保护区,为国家保存自然景物,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据点,而且对我国极其丰富的动植物种类的保护、繁殖及扩大利用创立有利条件。”
同年6月30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并成为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我国“就地保护”的先河也由此开启。
△1956年华南植物研究所在《南方日报》上刊登的启事
虽然得到国家的支持,
但鼎湖山的保护任务依然困难重重。
纵观鼎湖山保护区的保护历史,
不外乎“防人”“防火”这两大重任。
1958年,当地土法炼钢需要木材,几百个村民提着斧头直奔鼎湖山,被当时首任负责人黄吉祥喝止。
1987年重阳节傍晚,鸡笼山顶冒起青烟,接到火情报告的黄忠良立刻背着沉重的灭火工具赶往山顶。登顶只能依靠步行,黄忠良等人用了不到2小时走完了平常空手都需要3小时的路程,到了晚上9点,大火终于被扑灭。
黄忠良在鼎湖山工作旧照。
自此,黄忠良为了森林防火,组织保护区科研人员进行林分改造,构建生物防火带。其中,荷木因耐干旱贫瘠、树冠浓密、含水量较大、生命力顽强等特征,从66种候选植物中脱颖而出,成为鼎湖山生物防火隔离带的当家树种,为鼎湖山的防火事业出力。
荷木
在保护的基础上,
鼎湖山保护区吸引了
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
科学家在此开展研究。
迄今,以鼎湖山为研究对象发表的
学术论文多达2300多篇,
出版专著达20余部。
近年来,随着鼎湖山人的不懈努力,附近村民们对护山常识渐渐接受并潜移默化,如了解到野果是山里野生动物的食物而不再采摘;知道枯枝落叶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而不去捡拾;明白野生动物只有靠自己的力量觅食才能在残酷的自然法则下生存而不去投喂……
守护山林靠的不是单枪匹马,
而是众志成城。
保护区的科普教育不会停步,
关于鼎湖山的守护故事不会终止。
在鼎湖山保护区成立66周年之际,
愿更多的人认识她、喜欢她、爱护她,
让她得以以自己的方式发展成长,
养育一方水土、庇佑更多生灵。
来源:鼎湖发布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