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易大经︱ “请问有没有新到的旧货?”

易大经
2017-11-27 15:29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8月读书记

《美国短篇小说选》(上下),王佐良编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6月版,1.95元

楼下的博尔赫斯书店多系常见的文学书,但中午得闲路过,仍然忍不住要进去站几分钟。董桥的书话里提到过,老书虫路过旧书店总是要进去问问“请问有没有新到的旧货”,大概就是这种心情。这套选集早已买过,最喜欢罗勃特•潘•华伦(今通译沃伦)的《春寒》,这次翻读,似乎又有不一样的感受:年齿渐长,我似乎已经有了小说中那位爸爸的角色代入。

今年8月上海书展,有介绍翻译家王家湘女士研究黑人文学的《黑色火焰: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一书,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美国黑人文学的“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该时期黑人作家多涉及身份地位的抗争这一主题。收录在这本小说选中的《桑尼的布鲁士》亦是这样的主题。

作者詹姆斯•鲍德温是一位生于纽约的黑人作家,代表作有《另一个国家》。你还记得电影《卡波特》的开头吗?卡波特调侃的那位作家,正是鲍德温。不过,除了族群不公的主题外,他的这个短篇实在不赖。兄弟关系的那种痛心,命运的无奈与千篇一律感(从这点上说,已经不是仅仅为黑人“鼓与呼”了),还有桑尼的小酒馆里的世俗氛围,尤其是爵士乐无法言说的美妙,都令人三复赞叹。描写桑尼演奏的那一段,可以与英国小说家威廉•特雷弗一个写音乐的短篇比美,这个短篇叫《舞蹈教室的音乐》,收录在《出轨》一书里。

《缓慢的归乡》,(奥地利)彼得•汉德克著,周新建、梁锡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2月版,45元

本书收录了两部小说:《缓慢的归乡》和《圣山启示录》,后者更像随笔。买这本书,也是因为偶然一翻就翻到了我感兴趣的艺术家:德•基里科、爱德华•霍普(通译为霍珀)、塞尚,还有马克斯•恩斯特、勒内•马格里特等。

在183-184页有一整段谈论霍普的文字,开头是这样的:“爱德华•霍普画笔下的风景与其说是咄咄逼人的梦幻,不如说是荒凉孤寂的真实。人们可以在当地,在大白天重新发现这些风景。”寥寥数语,抵得上有些作家写一本解读霍珀的专著了。

又,米沃什在他的回忆录《米沃什词典》里,专门给霍珀列了一个词条,不用说,那是非常经典的评论。

《艺林烟云》,唐吟方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8月版,66元

该书68页:“王国维蹈水而死,徐森玉致友人书曰:‘静安先生殉身昆明湖,其志可哀,其心至苦,种种前因,遭兹惨果。宝每晨诵佛经为之回向(宝屡劝先生研究因明惟诚,每为之动容),倘早沾法味,或能与世推移也。’”记得罗继祖在《〈观堂书札〉三跋》中梳理了王国维与当时一些学者的关系,第七节是“观堂与马衡、徐鸿宝”,提到“观堂对马和徐的态度还是两样的。

徐茹素念佛,名利心很淡,虽也曾为人作嫁(如为北图及日本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采购书籍),但从不写文章,也不著书。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大家怂恿下发表过几篇文章,所以观堂死后,徐没有一篇哀挽文字,也是不足为怪的。”(《鲁诗堂谈往录》,253页)可见第一条材料大体是珍贵的,只是不注明出处,未免遗憾。以前胡文辉兄提及《非常道》曾说此书如果有出处,还是有学术价值的(大意),可惜笔记体无不如此。

《旧锻坊题题题•锺叔河卷》,萧跃华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17年4月版,48元

请锺叔河先生在其著作、编辑作品等书上题跋,再就这些题跋和书写成三四百字的文章,即“题锺题”,这个创作思路极好,实际是将藏书中的题赠本发挥出了新意思,爱藏书、爱收集签名书的人很多,但似乎都没有这么做过。念楼题跋文字自不必说,萧先生亦是读书人,他对钟叔河先生创作经历、编辑思想的钩沉,颇见心思和见识。

这个“旧锻坊题题题”还有姜德明、朱正、邵燕祥三位,这种关于书的解读,迥异时下书话体,令人耳目一新。

《京都如晤》,苏枕书著,中华书局2017年8月版,49.50元

读苏枕书的文章,始终给人一种置身域外之感。倒不是因为这本京都通信的散文集——诚然地理原因确实带来了疏离感——而是一种写作风格。这里面有自己的经营,而不是惯常见到的作家们的处理方式——把散文当作小说或诗歌的废料、次品。字里行间有一份自适,并不为时风所拘迁。就以最常见的买书的文章为例,暗地里与国内的“大咖”们一比较,不一样是非常明显的。读她的文章,令人非常愉快。

《〈寐叟题跋〉研究》,戴家妙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5年6月版,78元

去年王贵忱先生的书法展上,展出了一本他题跋过的民国版线装《寐叟题跋》,品相绝佳,给人印象很深。这本“研究”前四章细致地清理了《寐叟题跋》这本书内部的组成、面貌和肌理,来龙去脉和优劣短长,让人一清二楚。第五章寐叟的书风演变和第六章书学思想,都论述到位。特别是对寐叟“以学养书”、“日常书写”的分析,尤其启人良多。

《读书便佳》,董桥著,香港牛津出版社出版

这是本月的一本热门书。不仅装帧小,文章也短,大抵与书画、文史有关。一个经常与作者聊天的朋友写信给我说,出门带着这本书,随看随喜。这是有感而发的。董桥退休之后的文章,没有了报纸专栏的形式束缚,更随心所欲了。不贤识小,我倒是在书后附录的“作者简介”中看到这样一句:“一九七九年出任《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查良镛先生书牍助理,七年后转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组主任……”任期七年的“书牍助理”,似董氏简历所未见者。

《评注山阳诗抄》,赖久太郎著,后藤松荫评注,全四册,和刻本

同事谭君深于古籍版本之学,这套书他刚刚买到,拿来跟我共赏,就被我借来读。

赖山阳是江户末期的汉学家,他的汉诗功底很深,时有隽句,作品中也有一定数量关于日本历史和城市风物的篇章,可以看出当时日本汉学家对汉文化的精通。不过,这些诗始终给人“日本人写中国旧体诗”的感觉,特别是点评,学的完全是中国文人式的语气和见解,而且是特别习气的那种。对王道乐土的忠心,对幕府末期的描写,不知为什么,觉得赖山阳的诗歌,与山田洋次的武士片,有某些类似的气质,有点温暖,也有点感伤,因为马上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9月读书记

《本托的素描簿》,约翰•伯格著,黄华侨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版,48元

长期隐居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的艺术史家约翰•伯格于今年1月2日以九十高龄去世,至今我还保存着关于他的电影《昆西四季:约翰•伯格的四幅肖像》的报道,他也是我经常重读的作家。就一个写作者而言,他的身份、他的作品所呈现出的丰富性复杂性,似乎是我们这个日益单调的世界所没有的。现在重读他的那些经典作品,仍然不会感到过时,恰恰相反,它们证明了这位作家的耐磨性。

《本托的素描簿》图文并茂(抱歉用了这么个词),约翰•伯格的画作(水彩)不仅文气,而且有文学性,令人由衷地赞叹。这本书里的本托,指的是哲学家斯宾诺莎,据记载,他喜欢素描,随身带着一本素描本,然而留下来的斯宾诺莎的遗物中没有素描本,这是约翰•伯格创作此书的动因:“多年以来,我一直想象一本绘有他的画作的素描本重现于世……我开始画素描,那些主动要求进入画面的事物吸引了我。”无论是从文体还是作画上来讲,这本书都是一种有趣的形式。

约翰•伯格在书中多处引用了斯宾诺莎的著作(《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翻译时引用了贺麟的译本,然后每条引用下均有“贺麟译”字样。就体例而言,这条注释应该在前言后记里说明才是。

《二十一个故事》,(英)格雷厄姆•格林著,李晨、张颖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6月版,28元

二十一个短篇(故事),几乎每个都很棒,无一懈笔,尤其是对这批写于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的小说来说,能够躲开时间的拖累,非大手笔莫办。那些战时的故事、过去时代的故事,之所以不会让我们觉得过时,反而能领略到其中的光彩,在行文的某时某刻让我们身心为之一震,这同时也是对读者的一种训练:何者为文学,何者为好的文学。得不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什么关系呢?

《书架》,(美)莉迪亚•派恩著,贾晓光译,新星出版社2017年7月版,18元

大约喜欢读书、藏书的人,同样也对跟书有关的一切文化史衍生话题感兴趣,包括书架。何况这是一本可爱的小书,无论是从装帧设计还是书的内容,都有精心经营的痕迹。在第一章第三个脚注我便发现了亨利•彼得洛斯基与他的《书架的故事》,这是“书架史”绕不开的作品了,多年前,正是亨利•彼得洛斯基那种理工科式的研究方式吸引了我。

《黄般若美术文集》,黄大德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6月版,35元

黄般若是当年与岭南派论战、“方黄之争”的主角之一。从论战大概也看得出来,这位“保守的”艺术家不仅是创作者,更是评论者、鉴赏者,这本书提供了黄般若大量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多面性。评论、题跋、观感,更能看出黄氏的性格、兴趣。尤其是读他的文章,深感他不仅传递了前代的信息,而且还通过他的观察,将同时代人的信息留下来了。这是非常难得的。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同样是艺术家,同样长居香港,同样对文化感兴趣,陈荆鸿的岭南掌故,便是复述过去的掌故,对他生活的时代,便缺乏黄氏的敏感。

这本书最珍贵的,当数《名书画集》,搜罗了岭南地区书画家的文献资料,大有为《岭南画征略》作补充之意。本书的内容翔实丰富,还收录了黄般若同时代人所写的回忆文章,编者黄大德系黄般若之子,也是一位资深的美术史研究者。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