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科协年会独立分论坛:科学、艺术与文化遗产高峰论坛——科学艺术两情宜

2022-06-29 16: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科学技术与人文情怀,不应该仅仅只是云和山‘相看两不厌’的远远守望,更应该是山支撑着云、云缠绕着山的相知相许。”

6月26日,第二届“科学、艺术与文化遗产高峰论坛”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召开,杨雨教授在她所作的“相看两不厌——科技与文艺的三生情缘”大会报告里,用诗一般的语言发出了上述感慨。

才女教授杨雨

杨雨是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唐宋词研究及批评,曾多次主持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担任“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文化节目常驻点评嘉宾,一度自认为是一个纯粹的“文科生”。在她看来,“文学的大胆想象、人文情怀的升华冥冥中不断给科学技术发展指引着方向,而科学技术也踏实而严谨地回应、实践着人类天马行空的幻想。理想变成了现实,现实又催生新的理想;人类社会便在理想与现实、人文与科技的交织中前行……”正是有了这样的新认知,这位才女教授将科学技术与人文情怀视为拥有共同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二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是人世间最美好最温暖的风景,从此相看两不厌。

第二届“科学、艺术与文化遗产高峰论坛”会场

本届高峰论坛为第24届中国科协年会独立分论坛,由湖南省科普作协、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长沙市科协联合主办,16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博物馆、中学的专家学者分别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与会者围绕“科学、艺术与文化的融合发展”“科技文化场馆的合作共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科技文化融合与青少年科普教育”等议题,开展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线下线上研讨、交流。

如果说杨雨教授作为文科学者积极与理工科“联姻”得以焕发出更新、更大、更强的学术活力,那么,技术专家刘合院士主动与艺术“携手”则不断享受到了技术创新和摄影创作双丰收的喜悦。“科学研究与摄影艺术——真的风马牛不相及吗?”这位中国采油工程领域领军人物的主旨报告题目刚一打上屏幕,立刻就牢牢地吸引住了与会者的目光。

摄影发烧友刘合院士

科研与摄影,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刘合院士却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自由行走、融会贯通、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硕果双收。科学研究重在探索自然世界奥秘,旨在破解未知、了解真相、寻求真理、发现规律;摄影是一门通过光学镜头用眼睛来观察世界、探寻自然,重在精神文化创意、直击人类灵魂的艺术。在刘合看来,这两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求真、求善、求美。

为了破解听众心中的疑惑,刘合院士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科学研究与摄影艺术的求同存异、融合促进关系。首先,科研需要定好方向,摄影需要选定主题。刘合长期从事采油工程研发、应用与管理,并把注水作为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专注于这一领域使得他5次荣获国家重大科技奖励。“忙碌的抽油机”和“唯美的颐和园”则被他选为最主要的拍摄对象,对他而言,抽油机既是研究对象、工作伙伴,又是形影不离的朋友;颐和园则是离他家最近的公园,是锻炼身体、放松心情最常去的地方,更是用镜头捕捉美景的最佳去处,痴迷于摆弄相机使得他2022年初收获了专拍抽油机和颐和园的个人摄影作品集《科学之光 艺术之影》公开出版。

早安 刘合摄影作品

刘合指出,科研需要坚持创新,全力解决不断出现的生产技术问题;摄影则需要坚持进步,耐心捕捉被摄对象的唯美,挖掘其丰富的内涵。两者的共同点是天道酬勤,坚持都定会有意外的惊喜。第三,科学研究和摄影艺术同样艰辛、漫长、枯燥,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但是,科研创新和摄影创作的过程都“痛并快乐着”,最终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回报。最后,他认为,科研的本质是大道至简,追求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难以攻克的技术关隘转化为可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摄影则需要懂得取舍,学会做减法,好的作品要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拍摄的主体上来。

金光穿洞 刘合摄影作品

“科学、艺术与文化遗产高峰论坛”旨在为跨学科专家学者搭建拓展思维、争鸣学术、交流探讨、合作共赢的新平台,以促进科学、艺术与文化遗产融合发展,今后将定期举办。

有感于斯,特填《一丛花》词一首,以表情怀。

云牵学者话交集,报告灿虹霓。交流探讨思维拓,促争鸣、释惑解疑。天马行空,放飞想象,成果硕丰期。

科学艺术两情宜。真善美追依。交叉跨界开新域,敬亭山、相看同怡。互织前行,融通共进,合作举高旗。

(所有图片均由刘合院士、杨雨教授分别提供,专此说明。)

(来源:2022年7月1日《科普时报》“青诗白话”栏目,原文题目:科学艺术两情宜)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提醒广大科技辅导员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会

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原标题:《中国科协年会独立分论坛:科学、艺术与文化遗产高峰论坛——科学艺术两情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