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刘云军︱关于宋代女性的20条问答

朱婷婷 整理
2022-06-30 11:21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近年伴随以宋代为背景展开故事的影视剧集的热播,其中女性角色的生活尤其受到热议,成为一大看点。那么,历史上宋代女性的生活状态究竟是怎样的?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历史书写中,关于女性的记载实在是少之又少,那么,读者得以窥探到的历史真实又有几分?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刘云军在澎湃问吧的话题答问中对网友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本文为问答精选。

《清明上河图》局部

1,宋代公主和普通女性对自己命运的掌控差异大?

刘云军:如果是从婚姻择婿的角度来看,可能公主的选择面更窄一些,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毕竟很多公主的婚姻属于政治联姻,典型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时,为了笼络被罢免兵权的将领们,主动与他们联姻。

2,宋代的驸马可以纳妾吗?可以寻花?

刘云军:纳妾在古代是一种公开的合法行为。妓院在古代也是合法存在,但一般人们还是避免去这种地方。所以驸马可以有妾,但寻花则要注意些形象。

3,宋朝没有出现有权势的皇后是不是也对女性地位有影响?

刘云军:首先,宋代出现过非常有权势的皇后,典型代表是北宋真宗的刘皇后,也是民间“狸猫换太子”中的反面角色。她在宋真宗生前已经积极参与朝政,真宗去世后,她垂帘听政,把持朝政多年。但皇后毕竟属于社会中极特殊的群体,而且人数太少,所以她们的情况不能对社会上女性有啥影响。就如同清朝的慈禧太后,她的存在对清代广大女性地位来说,可能毫无影响。简单一句话,这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没有共同语言。

刘皇后

4,宋代的歌舞伎是官府管理还是私人企业?宋朝皇帝留恋青楼有没有可能?

刘云军:宋代既有官妓也有私妓。皇帝留恋青楼,著名的是宋徽宗与李师师,南宋的理宗也曾经招妓。

5,北宋时期,普通女子可以和离、改嫁吗?

刘云军:宋朝法律允许女子和离、改嫁。但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可以与能够是两个概念。就像今天法律对女性婚姻有更多自主权,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和离还是改嫁,总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

6,宋代的嫁妆和彩礼重吗?有吗?

刘云军:宋代比较重视彩礼和嫁妆,比如当时一些远方宗室因为比较贫穷,就与富商联姻,富商提高了社会地位,宗室则获得经济好处。

7,电视剧《知否知否》中官宦人家的子女嫡出与庶出差别在现实中真的有那么大吗?庶出的女儿大部分都做妾吗?庶出的儿子很难娶到嫡出的女儿吗?大娘子和小娘子在家中的地位是主仆关系吗?

刘云军:嫡庶之别在中国古代一直存在,既为礼书所规定,现实中又为人们所认同,比如财产继承、官爵承袭等方面,嫡庶确实存在明显的巨大差异。庶出的女儿不一定都做妾,但相比嫡女,庶女成为妾的可能性更大。庶子如果发达了,并不妨碍娶嫡女。宋代法律对于妻妾地位有着明确规定,二者地位不同,可以类似于主仆关系。

《知否知否》中的嫡女和庶女

8,宋代的婚姻制度是怎样的,一夫多妻吗?在家中在社会上,妾的处境如何?

刘云军:法律上规定一夫一妻,但可以允许男子纳妾。在法律上,妾的地位远低于妻,可以买卖,人身保障也比较差。在社会上,一般人也将妾视作娱乐、生育的工具,属于以色艺事人者,因此很多妾往往在年老色衰后被逐出家门。当然不排除宠妾,在家庭中得到男主人的支持,甚至凌驾于妻子之上。

9,宋代女性可以从事一些工作嘛?比如她们拥有自己的独立嫁妆可以用来置办产业自己打理嘛?这是算家族产业还是自己的私人产业呢?

刘云军:一般人家的宋代女性主要是做女工,比如纺织等传统女性工作。也有一些人做小贩、媒人、产婆、侍女、艺人、轿夫,甚至相扑选手等等。嫁妆在宋代属于女性私人财产,她可以自由支配,丈夫死后,她可以带着嫁妆改嫁。

10,宋代妇女悔婚离婚与寡妇再嫁,这些相对自由吗?

刘云军:女性悔婚离婚在中国古代一直存在,不过一般史料中较少记载,因为男性肯定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觉得是对男性主权的冒犯,大多数记载还是持否定。但在宋代,对寡妇再嫁,大家还是持一种平常心来看待的。女性再嫁在宋代很常见,相对比较自由。

11,宋代女性,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女性有继承权吗?

刘云军:与现代女性相比,宋代女性可选择的工作范围比较窄,当然这也是传统中国都存在的现象。首先女性肯定没法参加科举做官,所以她们更多是结婚后相夫教子,管理家庭。下层女性可能会做小买卖,产婆等等。宋代女性有继承权,这一点是宋代法律规定的,而且继承权与男性几乎相等。

12,女性在宋朝可以读书受教育吗?一般都读哪些书呢?

刘云军:宋代女性可以读书受教育,不过受教育是件比较费钱的事情,所以一般是官宦人家或者读书人家庭中的女性比较多的接受教育,这个在近现代依然如此。宋代女性小时候和男孩读书差不多,都是蒙学书籍,随着年龄增大,则侧重于《女诫》之类规范女性行为规范的读物,毕竟女性读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科举,可能就是增长见识,将来帮助夫家治家。

13,当时商人的地位是不是比较低?宋朝女性抛头露面自己开饭店的可能性大吗?

刘云军:在传统中国,商人的地位一直比较尴尬,普通商人会受到官方的歧视和刁难,当然有钱的富商例外。宋代商人地位还算可以,只要你是富商,可以娶宗室,与士人联姻,借以提高自身地位。所以制度上和传统观念上会将商人排在士农工商最后一位,但现实中又不得不重视对方。乡村小饭馆应该没有问题,如果是大饭馆,女性抛头露面还是有些麻烦,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这个不光在古代,现代也一样。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在背后操控比较好。

14,宋代统治者为何没对外采取和亲政策?这是否与宋代统治者顽固的民族偏见和正统观念有关?程朱理学兴起后是否强化了这种正统观念?

刘云军:和亲曾是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两汉时期,曾有多次和亲记录。宋仁宗时,曾经出现过辽朝要求和亲的情况,但被宋人拒绝,以加岁币结束。对前人和亲的做法,宋人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一种屈辱的做法。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你所说的宋代统治者顽固的民族偏见和正统观念的强化应该有关系。此外,还有这一时期高涨的华夷之辨思想,宋人文化上的优越感和宋代高度发达的经济以及“守内虚外”的国策等都有关系。程朱理学兴起后是否强化了这种观念,我个人认为程朱理学关注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和亲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但他们肯定反对和亲的,是否强化可能没有那么明显。

15,宋代妇女的穿着打扮远没有唐代女性那么奢华时尚暴露?

刘云军:其实我们对唐代女性穿着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影视剧的影响,现实中唐代女性穿着并不那么暴露,至于奢华时尚,那顶多是上层贵族女性才能享受到的,广大普通百姓恐怕没有那么多选择。宋代女性穿着情况也是一样。唐代女性偏爱宽大的衣服,而宋代女性偏爱瘦紧身的衣服,这只是两种不同的审美态度。在古代中国,对于女性的着装肯定是不让暴露的,至于所谓唐代女性衣着暴露,这恐怕是个假命题。

16,对于李清照很感兴趣,可以对除了文学造诣以外的其它方面做个评价吗?比如三观。

刘云军:今天我们对于李清照的绝大部分认识都是来自她的著作《漱玉词》以及当时人的一些记载。总体而言这些资料都比较少,涉及面也比较窄。宋人一般肯定李清照的文学水平,特别是词作水平。但对她的生活则不太认可。特别是她的再嫁,南宋人往往多加讥讽。我们今天看李清照,除了肯定其文学水准外,还要看到。首先,李清照出身官宦家庭,丈夫赵明诚也是官员,所以生活很舒适。她本人从小接受比较好的教育,所以她除了擅长诗词,还喜欢收集金石碑刻(她与赵明诚合作的《金石录》)。她的三观没有问题,早年词作主要体现她舒适的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细腻观察。南宋后随着丈夫赵明诚去世,她生活颠沛流离,她的词作中有了一些对个人悲苦生活的反映,并对南宋苟且偷生也有批评。

李清照小像

17,对于女性,宋朝的法律有保护这个群体的条款?

刘云军:宋代法律中的女性可以分成两类:与男性相对应的一般女性与根据身份地位不同而划分的具体女性(妻妾婢女等等),法律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这两类女性有着不同的规定。如对于一般女性的法律条款往往是适用于全体女性。但具体到一些不同身份的女性时,对于她们保护的条款又要加以细分。关于这些内容,可以看宋代律典《宋刑统》。

18,宋代歌舞妓日常生活和文化水平如何吗?

刘云军:宋代歌舞伎大致可分官妓和私妓两种,官妓在官府登记,主要是负责官员宴会的征召(类似于一种差役),不能私自接客(不排除有私下接客的现象),但也会得到官府的保护并获得一定好处。她们只有到了老年才会被除籍,免除去官府服务的义务。私妓相对自由,但缺乏了官府的保护。无论官妓还是私妓,对她们而言,声色自然是最重要的谋生手段,所以她们往往都善于打扮,能歌善舞,喜欢结交有文化有影响力的士人。一些歌姬文化水平比较高,比如有笔记记载,苏轼喜欢的一名歌姬善于模范他的书法,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当然低级的歌舞伎文化水平便很差了。

19,《金瓶梅》中关于市民生活的描述,特别是女性生活的描述,更加反映的是明代的情况还是宋代的情况?如果反映比较贴近真实情况,是不是能说其实在下层百姓生活中,女性受到束缚比较小?

刘云军:《金瓶梅》虽然以宋代为背景,但反映的却是明代社会生活,学界一般也用它与《三言二拍》等小说研究明代情况(包括女性)。当然,作为文学作品,其描述肯定有艺术加工,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现实,还需要与其他史料结合来看。明代女性情况我不清楚,建议你参考一下明代女性研究论著。

20,李师师的故事是真实的吗?宋徽宗和李师师的故事是真实的吗?或者说现在书籍中描写的有几成是真实的?

刘云军:李师师为北宋末名歌妓,善歌喉,为徽宗所宠幸。靖康之变,金人大肆勒索金银,李师师等娼妓家产遭没收。南宋初,李师师流落江浙,士大夫犹见之,然不复当年之风采。

    责任编辑:于淑娟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