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她生活在黑暗中,却点亮无数人的世界

2022-06-28 21: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世纪的美国,有这样一位女性,她又聋又哑又盲,却会说话、爱阅读、能写作;虽然学习的过程困难重重,却成了全世界受过最完整教育的盲聋者;她蒙受生理的缺陷,生活在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中,却耕耘不辍,为世界寻找光明和希望……

她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她就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她的成长历程鼓舞人心,也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启示。

小海伦因病失去视力和听力后,她变得暴躁、易怒、消极。但莎莉文老师的出现,让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她再次获得了孩童的生趣与活力;她识字、阅读,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渐渐懂得了“爱”的意义,她幼小的心灵又感受到了喜悦与惊奇……

而后,海伦开始了漫长的求学生涯:她不仅学会了说话,尝试着创作,更进入了剑桥女子学校,成功考取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一次次的挑战与突破让她重新拾起了信心与希望。

▲ 海伦·凯勒

毕业后,海伦投身于慈善活动,为残障人士四处奔波。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生命中无比珍贵的友人,体验过“拍摄电影”和“杂耍剧院”等丰富的生活……

▲ 投身慈善活动的海伦·凯勒

至此,她彻底地走出了黑暗和寂静,她的心灵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回顾她的一生,你会发现:虽然命运残忍地给她带来了深切的痛楚,但在绝大多数时候,对于自然、生命,对于这个世界,她总是虔诚地热爱着,比一般人更为热爱,更为珍惜。

请你读读下面这段话:

“山上树木茂密,有高大的橡树,也有枝叶繁茂的常青树。树干犹如长满了苔藓的石柱,树枝上垂满了常青藤和寄生草……有些地方,野葡萄从这棵树上攀附到那棵树上,形成许多由藤条组成的棚架,彩蝶和蜜蜂在棚架间飞来飞去,忙个不停。”

这一段是海伦对“山间秋季”的描述。

读着这些语句,你也许和我一样,对树枝上的常青藤、拼命攀附的野葡萄和焕发着蓬勃生机的山林秋景,早已心驰而神往;当然,当你意识到这样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之泉,是从海伦·凯勒的笔下流淌而出的时候,不免又心生惊叹:一个生活在黑暗和寂静中的人,她是如何去看?去听?又是如何将自然之美如此真切地诉诸笔端的呢?

是的,海伦虽然无法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但正如她自己所说:“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发现好几百种使我感兴趣的东西。”

她就是这样,用一双手去触摸,用细腻的感知驱散了黑暗,消除了哑默,满足着自己对世间景象的好奇与向往。

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不只体现在她对自然四季的探寻中,她还是一个爱好广泛、特别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她喜欢从容地在田野乡间散步,喜欢骑双人自行车四处兜风;喜欢月夜泛舟,也热爱乘船远航;雨天足不出户时,喜欢编织或同朋友下一两盘棋;一个人百无聊赖时,便玩一玩单人纸牌游戏;去博物馆或艺术馆,亲手抚摸一尊尊雕像,也是乐趣的来源……

▲ 热爱生活的海伦·凯勒

身体的残缺,并没有阻碍海伦拥有一个完整的生命。

她充满热情,敞开心扉,拥抱生活的多姿多彩和无限美好。

她说:我要把别人眼睛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把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

她就是这样,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乐观知足、豁达开朗。

▲ 电影中的海伦·凯勒

艰难的学习之路

海伦在自传中回忆,在未受教育之前,自己就像大雾中的航船,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只有无尽的惶恐、焦灼与疲倦。而当她透过一股清凉的水和沙莉文老师拼写的“水”字,真正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时,她沉睡的灵魂和强烈的求知欲终于被唤醒。

自此,海伦对学习的追求与热爱,如同喷薄而出的红日一样,照亮了她的整个人生。

对于海伦·凯勒来说,学习之路,可以说是遍布荆棘。

但她还是学会了说话、识字,并开始像其他孩子一样学习阅读、算术、地理,了解动物学和植物学相关的许多知识……

小海伦曾立志要进入世界知名学府——哈佛大学。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剑桥女子学校学习的三年里,尽管遭遇了没有凸字书籍,缺乏学习器具,老师没有教育聋哑孩子的经验,缺少对数学的悟性等诸多困难和障碍,但她一路披荆斩棘,在德语、法语、拉丁语、希腊文、罗马史、天文、数学和物理等多门学科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德克利夫学院。

嗜书如命的海伦在当时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仍然坚持阅读了大量的作品。

她在书籍中与先哲先贤对话、交流,她在文学的乐园里充盈、丰富着自我的精神。

回望海伦·凯勒的学习生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罕见的“奇迹”。

想一想她对学习的热衷与渴望,还有那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人生态度,你会明白,她所书写的传奇也绝非偶然。

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海伦·凯勒如此努力地学习,是为了什么呢?

她是希望能为别人贡献一点力量。

她努力,她奋斗,不仅仅是为了成就自己,或者说,她更希望用成就他人的方式,成就自己。

她去议会请愿,为保护盲人成立特别委员会;她到全球各地发表演讲,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她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

▲ 投身慈善活动的海伦·凯勒

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

“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当人们在海伦的生命奇迹面前深感钦佩、心生敬仰时,她却这样写道:

朋友们创造了我的一生。他们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把我的缺陷转变成美好的特权,使我能够在已造成的缺陷阴影中,安详而快乐地前进。

她在自传中,不止一次地对生命中的良师益友流露出真挚的感激。其中,对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感恩之念最为强烈。

这样一位内心充满着美好情感的人,虽然一直幽闭于无声的黑暗之中,却依旧对光明心怀向往。

因此,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将尽可能将目光停留在她热爱的一切之上:长久地凝视亲爱的老师;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去博物馆领略人类进步的奇观;在剧院目睹哈姆雷特的风采;身处自然界的美丽中陶醉流连;站在帝国大厦的顶端俯视人世繁华……

她要把在黑暗岁月中感念到的一切真、善、美都永存心间。

▲ 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不仅讲述了海伦的成长历程,更包含了无数人的人生际遇。

当我们翻动书页,回顾她的过往时,能否从中找到你自己生活的影子?

面对生活,我们总是祈求一切顺遂,可却也明白:人生的道路,本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既然身处逆境、遭遇困顿不可避免,那就像海伦·凯勒一样,以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勇敢地接受挑战、拥抱生命。

因为,你要相信:我们中的每一个都拥有值得无限热爱的精彩人生。而这,正是海伦·凯勒的一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启示。

当你静静读完这一本传记,你一定会沉浸于她人生的传奇与伟大。

▲ 《奇迹缔造者》片段

你还可以走进以她的成长故事为原型的剧情电影《奇迹的缔造者》,在具体可感的影像中,再次感受这位“英雄偶像”美好的生命品质和光辉的人格形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