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庆新华书店职工父女两代接力为山里娃送书:把梦想植入乡土

重庆晚报
2017-11-23 15:18
直击现场 >
字号

“徐阿姨又来了,我们又有新书看了。”在重庆市秀山县清溪镇,一位叫徐白惠的新华书店员工,一次又一次给山里孩子送来精神粮食,让18万名学生通过书籍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近日,徐白惠所在的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徐白惠是我们集团员工的缩影。在整个新华书店集团,有成千上万这样的员工,把知识送到最远的乡村和地方。”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肖陵感慨地说,感谢这些给孩子们带来希望的人。

徐白惠在山间小路送书。本文图片均来自重庆晚报

她是孩子们知识的快递员

徐白惠是秀山县清溪镇人,也是当地唯一的新华书店门市营业员。不过,在清溪镇老百姓眼里,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送书人。

11月初的一天,山里天亮得晚。一切收拾妥当,上午10点,徐白惠前往甘龙桥小学送书。近百本学生练习册,负重二三十斤。虽然到甘龙桥小学已经通车,但车没有直达书店和学校门口,徐白惠还得走上20多分钟。拎着两大捆书,身材瘦小的徐白惠显得有些吃力。她笑笑:“以前不通车,还是泥巴路,要靠走路或者骑自行车,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多了。”

离开甘龙桥小学,下一站,徐白惠还要赶在学生放学前,把两本数学教材送往清溪小学,下午1点到达目的地时,徐白惠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即将离开时,被告知该校在统计时漏了一本,“还要再来一趟。”擦擦脸上的汗珠,徐白惠说。

从21岁到51岁,用摩托车、货车、公交车、肩扛等方式,徐白惠将近百万本图书送到秀山清溪片区的18万名学生手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山里的送书人。

徐白惠送书途中喝山泉解渴。

孩子们的掌声温暖了她的心

21岁时,徐白惠为帮助在新华书店工作的父亲,第一次背起背篓,将书送往隘口镇岑龙小学。还未到达目的地,夜幕降临,黑黝黝的大山,静得怕人。当走进教室,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孩子们没放学,仍端正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瞬间响起的掌声,打破山中的寂静,也温暖了徐白惠的心。

正是这次送书经历,让她暗下决心:为了山里的那群孩子,即使条件再艰苦,路途再危险,都要坚持送书。

父亲退休后,徐白惠接过担子。当时,公路通达率低,学校分散于大山深处,只能把书扛肩上,走完一处又一处,送完一本又一本,徐白惠乐此不疲。

当时书店条件艰苦,每当开学期来临,不足50平方米的房子内堆满了书籍,连生火做饭的地方也没有。但徐白惠一个人在这里坚守了整整15年。直到书店变危房,才搬进了新店面。

徐白惠把书送到孩子们手中。

冰冻天气送书差点丢了命

2008年,秀山境内出现几十年不遇的冰冻天气,路面封冻,交通中断,徐白惠仍坚持给最为偏远的大坳小学送书。当她走到半路时,脚下一滑,跌倒在雪地。当时,徐白惠只是为了给大坳小学仅有的4名学生送去4本书。

“幸好,被路过的好心人发现。到医院后,医生告诉我再晚来20分钟,母亲就没救了。”徐白惠这样做,儿子石金方有些抱怨。随着年龄增长,石金方也逐渐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如果不去送书,山里的孩子们将失去学习的机会。”

“我父亲徐承忠也是一名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我从小就看着他送书到清溪镇的各个角落,自找的差事,不要一分钱。”徐白惠说,自己当时不明白为什么送书这么辛苦,可父亲每次回来却要高兴好几天。

送书、卖书、整理书店……徐白惠很享受这样忙碌的日子。她唯一觉得对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儿子石金方。店里的常客都知道,“不送书时,白惠都在店里,根本没时间陪家人。”

偶尔,儿子会忍不住问她:“妈,你就不觉得累吗?”这时,徐白惠脑海里总会想起以前自己也问过父亲类似的问题。父亲的话,也是她对儿子的回答——“肥地里得有苗,书桌上得有书。你送的哪里只是书,你是把梦想植入乡土。”

(原标题:30年,背篓里的书店)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