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藏在小红书里的大学生“生存”圣经

2022-06-28 06: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西比 X博士

众所周知,我们编辑部的一大爱好就是扎堆研究小红书。

格子说他看见朋友圈里有人发小红书和人民日报新媒体合作的毕业歌会,我说肯定是洋葱新闻,一个研究吃喝玩乐的平台,跟校园也不沾边,咋就跟主流媒体搞起晚会了?

结果我一查,还真有这事,而且,我还发现小红书上有大量跟高校有关的笔记,涵盖从报考志愿到大学生活的各方面。

曾经挖掘出不同社会视角的小红书,有关大学校园的知识和个人成长内容正高速涌动,并形成了新的青年文化现象。

校园内容高地小红书

为啥一线白领扎堆的小红书,吸引了大群的高校年轻人?

这还得从大学生预备役——高三考生说起。

高考刚刚结束,查询分数和填报志愿是当下的热门话题。

过去,填志愿是个难题,家长们各显神通,求机构,问老师和前两年高考的大学生。

但一系列操作下来,最终的结果还是大家翻着砖头厚的院校书籍,摸索着百度报考。

现在,你只要以“高考志愿”为关键词在小红书上搜索,就能得到一系列实用圣经。

有用过来人经验告诉学弟学妹填报志愿误区的,并提出“文看城市,理看专业”的论点;

有分省份针对高三毕业生给出建议,并PO出信息平台的。

在这其中,社会阶层的滚动也在他们未进入社会之前便一览无余。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填报志愿,成了小红书上的新命题。

在经历过填报志愿的悔恨和失望后,家长和个人意见冲突的学姐,也晒出了父亲当年的后悔。

在评论区,不少人感同身受,写出自己因为滑档而跟父辈发生冲突的故事。

当填报志愿尘埃落定,这群新生一股脑地涌入大学校园时,世界的维度缓慢舒展,他们也产生了新的疑惑。

比如,寝室有虫子怎么办?

宿舍的盥洗室像叙利亚战场,太破怎么办?

同是过来人的学姐学长给出了答案:

寝室有虫子就用安速牌杀蝇饵剂;

寝室破,就用十块钱不到的洞洞板把寝室整出宜家效果。

大学的另一奇观,就是一群穿着军训服,脸晒得黝黑的大一新生在社团招新的档位前挠头。

在学长学姐的忽悠下,不少新生加入了各种社团。等回过神来,他们又直呼上当。

要是他们提前看到博主写的“大学社团须知”,估计踩坑几率会小得多。

除了第一次进社团,大学还有很多第一次,有一些是我们这些社会人士已经逐渐遗忘的记忆。

比如第一次坐地铁,在站台上抓心挠肝。

过来人会详细地晒出坐地铁的步骤。

这群18岁的青年,在评论区,写下自己对世界的疑惑。

第一次坐飞机,他们用“飞机是线拉的吗”之类的玩笑缓解自己的紧张。

见识过云层之上风景的博主会帮助紧张的新人梳理登机流程。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觉得他们幼稚,但这就是真实的中国,毕竟没有一本书教他们怎么坐地铁,怎么第一次坐飞机,抑或坐高铁。

最近,小红书上还有个话题特别热,就是“毕业论文致谢时感谢谁”。

受制于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全篇能彰显学生个性的地方不多。

致谢就成了学生最后的个性化舞台。

他们致谢的对象十分抽象,不仅跨越了物种的限制,还超脱了时空的阻隔。

比如这位叫“吗温馨Cynthia”的博主,在致谢中感谢了“猫咪”,她写道:“还是感谢它,不合时宜的鼾声引我发笑,毛茸茸圆滚滚的脑袋让我安心。”

博主“嗨_万饿之源”晒出的致谢不是自己的,而是她父亲16年前在博士论文里写的致谢。里面写道:“女儿,女儿的笑容永远是我努力最好的回报。”

那毕业后的生活呢?如何解决这些学生初到社会后的窘迫,似乎是中文互联网内容巨大的空白。

在社会上,似乎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学生一进入社会,直接就变成社会人了。

没人告诉这些学生,到底该把个体的力量摆在社会的什么地位,也没人告诉这些学生,啥是五险一金,更没人告诉这些即将独居的年轻人怎么租房子。

毕业生的困境,本质上是缺少了应对这个世界要求的认知和操作指南。

小红书上有一些人,正在分享自己作为过来人的经验,试图帮助后辈快速适应社会生活。

地球online,没有说明书

比如面试大厂的三大技巧,怎么凭借个人优势拿到offer。

给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普及啥是五险一金。

告诉毕业生租房如何避坑,包括房屋安全;下水道反味怎么处理;隔音好不好;如何选择邻居;如何跟室友相处;签合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要看不看房本;等等。

刚毕业的大学生,迷茫且多虑,要不要去大城市是不少人考虑的问题。这位叫“无敌憨憨”的博主,从专业、压力耐受水平、成本方面帮毕业生做了分析。

这些在社会人士眼中的常识,却是一部分迷茫的大学毕业生的救命稻草。

面对公司不发工资耍无赖,小红书上也有对应的仲裁解决办法,帮助刚工作的大学生合理合法地追讨回工资。

而当人生在这些毕业生面前铺陈开来之时,多维的世界将重塑他们的知识体系,并带来诸多不解。人们在小红书上交流困惑,解决困惑,并在困惑中烙印一段人生。

这段人生,可能是如何适应第一次分手,用理智对抗失恋的酸楚。

可能是表白被拒绝后依然要尊重彼此。

年轻人在小红书上询问符合自己要求的城市有哪些,热心人也会给他们推荐。

从如何选择城市,到如何认清自己的优劣势,锚定自己所追寻的目标,甚至到人生的意义。

这些远超标准答案的问题,时刻考验着每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的应变能力。

而说到底,这种没有标准答案,却要人自问自答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独立成长的征程。

今年,全国有1076万名大学毕业生即将步入社会这所学堂。

他们将奔赴人生的新阶段,但和学生阶段努力付出汗水就能获得优异成绩不同,人生的维度需要适应另一套社会规则。在适应的过程中,除去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一本成长指南,即生活的教科书。

小红书上的前人经验,是当下世界最真实的写照。人们把各自人生新阶段的生活分享给更多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

如果他们没有记录下来,那这不过是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日常,随时会被替代和遗忘。

但正是这一个个普通人,共同编写了这本有关生活的教科书,初出茅庐者对未来的不解、迷茫与困惑,都会得到另一些人的回应。

当课本上那些宏大的名词真正落到生活中,有人才明白,那些搞不定半夜让你搬走的房东,搞不定黑中介的千层套路,更搞不定复杂的人心。

在生活这所大学里,太多困惑着实填满了人们内心的沟壑。

但芸芸众生的走兽中,谁又不是其中一员呢?

当他们迷茫时,能看看前人的经验,虽然不能说是站在巨人伟岸的肩膀上,但能让学长学姐托一把也是好事。

过去的世界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好的选择;而如今,百态尽显的小红书告诉我们,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

谁说大学一定要谈恋爱?谁说化妆就是为了找对象?

又是谁说一定非要成功才是精彩人生?自洽的人生才是幸福人生。

如今想来,小红书和人民日报新媒体合作的毕业歌会,更像是一场“生活这所大学”的迎新晚会。

晚会上,毕业生们坐在天幕下讨论的步入社会的困惑,正是小红书社区里大学生们诸多困惑的一部分。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困惑,不会被取笑,因为新生的今天,是学长学姐们的昨天。

那些教科书上未曾解答的疑问,在这里能一一被解惑。

过去,人们喜欢给时代打个标签,比如90年代下海;00年代投身房地产;10年代融入互联网。

如今的时代似乎多元到没法定义了,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一个现实:

在生活这所大学里,主题不是一个答案,而是每个人自己的答案。

设计/视觉 Elaine

原标题:《藏在小红书里的大学生“生存”圣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