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北京画院年末大展看何绍基书法与湖湘传脉
“佳墨名楮纷相随”,句出清代书法家何绍基的诗,乃何绍基对书坛前辈颜真卿的赞誉之辞。有意思的是,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何体”的传人,不乏前仆后继。何氏一脉,在中国书法史上,同样留下了不灭的足迹。
11月24日,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年末大展正式揭幕,将以何绍基及其在湖湘书坛的辐射与影响为策展角度,隆重推出“佳墨名楮纷相随——何绍基书法与湖湘传脉”。
此次展览汇集了湖南省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画院等七家机构的重要收藏。
何绍基熔铸百家,开宗立派,成为碑学运动中第一位有效的践行者。他的书学创新对后世书坛以及湖湘文化均产生了深远影响。齐白石曾在自述中回忆道,“看到了沁园、少蕃两位老师,写的都是道光间我们湖南道州何绍基一体的字,我也跟着他们学了。”
一代鸿儒
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又作猿叟,取李广猿臂弯弓之意,亦有惜道味斋、耜真、九子山人等号。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提调、提督四川学政。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因谤卸官,主讲济南、长沙等地书院,晚年主持苏州书局、扬州书局。其学识渊博,对古文、经史、诗学均有很深造诣。师从阮元,交游包世臣,为二人之后全面践行碑学主张的开创型书家。
少时即濡染家学,自喻“架上三万签,经史任所取”。观其一生,博洽多闻,立德、治学、从政、论艺皆有所长,且互为相通。他勤政爱民,为官刚正不阿;他潜心学问,治小学、好诗文、精于书道;他授业讲学,所到之地,文教蔚兴。不愧晚清名臣曾国藩如此评价:“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礼仪》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以余观之……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
何绍基生活在一个碑学勃兴的时代,无论商周金文、秦汉刻石,还是六朝墓志、唐人碑版……皆为世人所重。在人人崇碑的风气下,何绍基的智慧就在于他能兼收并蓄、融汇碑帖、各取所长。所以他的字既有北碑沉郁雄强的力感,又有南帖潇洒飞动的神采。为说明何绍基的取法来源,展览展出了他临写的隶书《华山碑》、楷书《道因碑》、行书《端州石室记》等,以及他所列举的自藏碑拓清单。这些对于还原何绍基真实的学书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有他在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任职国使馆提调期间写就的《种竹日记》,花甲之年主讲长沙城南书院时给学生的课卷批语,学书之余怡情绘事的逸趣雅作。当然,展览同时也展出了他自成一家后,于楷则力厚骨劲、于行则沉雄峭拔、于隶则古茂朴厚、于篆则遒峻凝重的独到之风。
何绍基(1799—1873)
何绍基从18岁开始专意科考,数年未中。直到37岁时才中榜湖南解元,本来殿试有望夺魁,但最终因“语疵”降为二甲第八名。在京十年,尽管政绩不凡,但何绍基始终未得道光皇帝的提拔和重用。道光二十六年,时年48岁的何绍基进书欲为三品以下大臣作传,遭到上司穆彰阿的严词拒绝。性格刚烈的他便即日辞去国史馆提调一职。待咸丰帝登朝,经人保举,何绍基得皇帝两次召见并委任为四川学政。他深感皇恩,并依圣谕,对“地方一切情形,访查具奏”。不过,言多必造至小人陷害。任期不足四年,即被朝廷削去官职,从此绝意仕途。
兴也以诗颂,哀亦以诗叹。何绍基的满腹经纶与文采飞扬始终在他的诗词中倾泻、流淌。被罢官后,他写《苦雨喜晴》心系民间凄苦,游碑林时,他作《中兴颂诗》激赞鲁公忠义。他以一个学人、诗人和读书人的视角,用诗歌记录了自己一生的行迹,尽收于《诗钞》之中。展览展出了清同治六年首次出版的《东洲草堂诗钞》,以及之后出版的《东洲草堂文钞》,再现了何绍基作为宋诗派的中坚力量。而他在诗中所提及的诸多次游历与远行,也将以多媒体的形式为观众生动展现
书传湖湘
何绍基熔铸百家,开宗立派,成为碑学运动中第一位有效的践行者。他的书学创新对后世书坛以及湖湘文化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湘军将领左宗棠、湖南旺门谭延闿、地方大儒王闿运、民初“南曾北李”之曾熙、李瑞清,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等,他们的书法,皆从不同角度传自何绍基衣钵。齐白石曾在自述中回忆道,“看到了沁园、少蕃两位老师,写的都是道光间我们湖南道州何绍基一体的字,我也跟着他们学了。”
部分展览作品
上联称“行路有何难”,以自己得中进士、做了京官、面见皇帝为例,从“天柱”出发,走过“九嶷”,登上“三涂”,途经“太室”,攀援“紫阁”,跨越“终南”,最后到达帝都。
下联指出“得师真不易”,列出数位先贤名单:秦末鲁地精通《礼记》的高堂伯,西汉删订《礼记》的戴德、戴圣叔侄,对《诗经》、《尚书》造诣极深的孔安国,著有《史记》的司马迁(字子长),以及汉赋名家司马相如、“辞赋之祖”屈原(又名正则)等。从中可见何绍基以孔孟之学为宗旨的儒士本色。
此诗略有改动,摹刻于《大唐中兴颂》左侧。
其时何绍基正在京城的国使馆任提调总纂协修,年龄在四十九岁至五十岁之间。日记内容较为简略,记录了何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访友雅聚、观花赏月、吟诗作画、临池作书、家事变故等等,对何绍基研究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该册为何绍基所临第三通,在寄给两江总督李星沅之子李仲云的信中,何绍基表露了自己的书学观念,即:练字需踏踏实实,没有轻松之道,若想脱出俗流,须从平实中生出险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