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禁毒日,这名“90后”缉毒警的胳膊上了热搜

2022-06-26 19: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王镭铮 中国青年杂志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9期

毕光熙:面具下,刀尖上

@文/本刊记者 王镭铮

深夜寒重,霓虹闪烁,洇开的夜色中,总有人默默守护你我。

20cm的钢板、11根钢钉、数个连续未敢合眼的日夜、那些容不得些许迟疑与畏惧的拼命瞬间……这些是从事禁毒工作8年给毕光熙留下的些许“印记”。

数年间,直面人性与社会的黑暗,经历三观与认知的摧毁,面临巨大的风险与牺牲,毕光熙反而从破碎中开出坚韧的花,更坚定地要“保护良善与美好”。

于是,万家灯火之下,无数“毕光熙们”奋力阻拦黑暗中的噬人风暴。

铠甲勇士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刘禹锡所作的《省试风光草际浮》,是毕光熙名字的由来,作为家中独子,父母希望他能心怀美景、正直勇敢。大学毕业后,毕光熙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在一线派出所工作两年多后,因工作需要,他被抽调到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刑侦支队禁毒大队轮训,“禁毒工作惩奸除恶,让我们生活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好,这工作太酷了!”轮训结束后,毕光熙便不顾家人反对,毅然申请调入禁毒大队,开始了让他又爱又“恨”的缉毒生涯……

2015年6月17日凌晨,毕光熙与同事们连续作战三天后,又接到了某派出所的报告。据该派出所刚刚抓获的一名涉毒人员李某交代,曾与他一起吸毒的谭某现正在某歌厅中。

凌晨3时左右,歌厅抓捕现场起了冲突,歌厅内涌出七八名壮汉将毕光熙和同事们团团围住,“他们没有穿警服,谁能证明他们是警察,弟兄们,上!”这伙人其中的一个大个子狂妄地朝众人叫道。

毕光熙当机立断,伸手挡住带头的栗某,并一把将其制伏,成功震慑住这伙人,顺利将谭某带回派出所。但毕光熙的右臂却在此次对抗中严重变形,于凌晨4时被送往积水潭医院,临床诊断为肱骨粉碎性骨折。

剧烈的疼痛使毕光熙几近虚脱,由于事态紧急,必须即刻手术,原本打算瞒着家人的他不得不给母亲打电话:“妈,我跟您说件事儿,别紧张哈,我受了点伤现在在医院呢,等会儿我同事接您来一趟。”尽管额头上因疼痛沁出细密的汗珠,毕光熙仍努力将声音控制得几近平稳,甚至略带轻笑。待母亲赶来时,这个需要咬着同事衣袖才能勉力清醒的男儿,望着母亲因惊恐心疼哭红的眼圈,终于落下泪来。

在抓捕现场犹如神兵天将的无畏勇士,其实不过是名刚满25岁的年轻人。手术持续近6个小时,从此,在毕光熙的右臂里,永远留下了一块20cm的钢板和11根钢钉。

毕光熙右臂上留下的伤疤

术后昏迷了整整一天,再醒来时,毕光熙第一时间不是在担心自己,而是遗憾错过了筹备已久的“帕劳之行”。这一年是他与女友在一起十年纪念,他早已筹划好了带她去帕劳潜水,准备在水下进行一场浪漫的求婚仪式。

“在原本计划求婚的日子,反而领了本残疾证。”虽是戏谑,却掩不住遗憾。

当《中国青年》记者问起伤后是否考虑过转岗时,毕光熙只是淡淡地笑笑,说:“分享一个我的亲身经历吧。我刚参加禁毒工作不久,前往云南办案时,与边防禁毒大队的兄弟们一起吃饭,餐间一位哥哥端着水杯起身说道:‘这样吧,在座因公受过伤的兄弟站起来,我们以水代酒敬北京的兄弟一杯。’话音落下,席间坐者寥寥,彼时的我深受震撼。转眼入职8年有余,单说我们丰台分局禁毒大队,每年都有人因公负伤。伤了就治,治完继续禁毒。没有人想过放弃,也没有人真的忍心放弃。毒品一日不绝,禁毒工作便一日不止。”

刚一脸正气地说罢豪言壮语,毕光熙扭脸便转了话题开起玩笑,边说边羞赧地挠了挠头。

“我这人有点倔脾气和好胜心,您问我和毒贩缠斗时是否有过恐惧,说实话,我脑海中的想法是:‘嘿,你想跑?我今儿还就非得抓住你。’”讲起过往,他的眼睛亮晶晶的,这些凶险仿若是别人的剧情。

跋涉中前行

这次重伤,给毕光熙留下不可磨灭的伤害。医生于术后表示,“右臂算是保住了,但很难再恢复到正常状态,或许下半辈子都无法再提重物,建议调整岗位。”

母亲郑重地与他谈了次话:“这辈子,父母对你没有过多要求与期望,为人父母,唯愿你平安健康,拥有平凡而幸福的一生。”

面对家人希望他转向内勤的期待,毕光熙的“倔”劲儿又上来了。他明白父母的心疼与忧虑,但正因为经历了这一切,他更知道个中凶险。这是一份面向黑暗、驱散黑暗的工作,是需要把后背交给兄弟的工作,是“总要有人不畏艰难坚定去做”的工作。为此,他向家人再三保证,今后的每一次行动都将万分小心、思虑周全,然后毅然返回了工作岗位。

如果说当初从派出所申请调离是毕光熙第一次拥抱缉毒,那么这次则是在浴血之后,克服了人性中的恐惧,更加坚定地前往。

2020年5月22日,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刑侦支队禁毒大队获得一条重要线索:史某在外地购得大量毒品,经多重伪装后由当地快递公司发往北京,其本人于当天乘飞机回北京接货。

接到线索的当日,丰台禁毒大队便立即协同北京市局禁毒总队成立专案组,开始了侦破工作。当天下午,毕光熙及同事三人赶到史某返京入住的宾馆附近蹲守,21时经暗中比对确认史某身份后,三人住进嫌疑人隔壁房间,开始执行外挂跟踪任务。

史某昼伏夜出,尽管白天他极少出门,但宾馆外仍要有人在车内值守。夜晚他出门活动时,毕光熙便要出门不远不近地跟着,好掌握嫌疑人行踪。

如此折腾,一连五天。炎热的盛夏时节,不眠不休,甚至没有衣物可换,只有每天凌晨微信运动中显示的三万多步见证他熬过的一个个晨曦。更煎熬的是,外挂那几天正好是毕光熙妻子的预产期。他无暇顾及家里,却仍在疲累打盹时梦到妻子的睡颜,一个激灵起身时则又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五天过后,嫌疑人于物流中心签收毒品时,被毕光熙及同事一举抓捕,人赃并获。当日,现场起获毒品海洛因20.9公斤,刷新了全北京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案缴获毒品数量的最高纪录。

每一年,毕光熙都在突破自己,不断创下一个个新高。但道阻且艰,跋涉远不仅于此。

2021年5月1日,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整类列管合成大麻素类物质的国家。这让抛家舍业、拼了命缉毒的禁毒警察们深感振奋。

同样也正因监管变得严格,刚刚列管不久,毕光熙便掌握到一条新型毒品“上头电子烟”的线索。通过侦查,他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背后有一张巨大的制毒贩毒网络,涉及全国六七个省份。该团伙贩卖的毒品类型、交易手段和贩毒方式都是新型的,通过暗网以比特币进行交易,从境外运输毒品原料至国内,再通过暗网学习如何制毒,然后在多省发展二级代理商进行贩卖。

掌握案情后,毕光熙带领专案组在北京将嫌疑人控制后火速南下,并伪装成买家与制毒人正面接触,经过半个多月的周旋与侦查,最终获取了制毒工厂地址,成功打掉了这个涉及多省共计八个层级的制造、运输、贩卖、吸食毒品的团伙。

这个案件,成为北京市破获的第一起新型毒品制毒工厂案。但这个案子却与往常的缉毒案件大不相同,令毕光熙心里“酸涩又憋屈”。

挣扎与凝望

此次案件抓获的嫌疑人中,最大的不过二十出头,其余大多都为十几岁的孩子。审讯时,毕光熙问道:“这是违法的,知道吗?”

年轻人的回答令他一时失语。“不太懂,这不就是劲儿大点的电子烟吗?来钱快啊。成本十几元,流入市场上转手就是两千元,虽然有风险,但也有高回报不是吗?”

近两年,毕光熙明显发现涉毒案件出现低龄化现象。令他痛心的对话远不止这一次,甚至时有发生——

“小小年纪,不好好上大学,为什么要吸毒?”

“因为失恋。”

“因为我最好的哥们儿背叛我。”

“因为我爸妈从来没把我当人看,没有人爱我。长大后遇到了现在的朋友,他们劝我试一试,我知道不好,但我不想失去他们,我不想孤独。想着,哪怕死了也比孤独好。”

……

林林总总,诸如此类。答案五花八门,却让毕光熙心痛不止。

八年来,对自我欲望的牺牲是常事,拼命、惊险亦早习以为常,但最难的是时常要凝望黑暗,并不被它所吞噬——

涉车抓捕时,嫌疑人常是亡命徒,面对逃离或是重刑的选择,他们早已将警察们的生命视作草芥,撞车、危险驾驶、拖拽警员是常事。嫌疑人拼,是为了命,而“毕光熙们”拼,却仅仅是出于责任与义务。值得吗?

每次执行任务前,大多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家人交代、告别便出发的。8年来,他错过了求婚、失去了灵活的右臂、违背了无数次父母的意愿,换来了一个个惊险、刺激却“悄悄”让社会变好的瞬间。有过遗憾吗?

起获20余公斤毒品后,毕光熙三人在封闭的空间内将毒品拆包称量、取样,耗时14个小时,尽管全副武装、戴了三副口罩,却仍因过量吸入引发头晕头痛、尿检呈吗啡类阳性。害怕吗?

抓捕吸食笑气的年轻人时,亲眼看到那些原本面容姣好的小姑娘,全身肌肉萎缩,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屋内一地狼藉、布满排泄物。她们出现幻觉时,甚至不着寸缕地冲到公共场合游荡,对别人惊惧的眼神旁若无睹。他看着年轻人的意志被摧毁、自尊在崩塌。有过“这世界到底怎么了”的质疑吗?

抓捕一对吸食冰毒的夫妻时,他看着丈夫将妻子送至毒贩手中卖淫,以换取毒品供两人吸食。有过“三观崩塌”之感吗?

抓捕一个常年吸食毒品、以贩养吸的嫌疑人时,他亲眼看着毒贩年仅9岁的女儿熟练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跟随至警局,熟练地回答警察的问话,看母亲被抓的眼神仿佛是看向楼下菜市场的一棵白菜。这种冷漠、空洞、习以为常,被刺痛过吗?

8年来,毕光熙在大多数人都不理解的黑暗世界里艰难前行,却仍在做“对的、好的、应该的”事情。人这一生怎样活着才是有意义?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他也曾不止一次如此自问过。

低落过,也迷惘过,但前进却从未停止过。“我一直说,做禁毒是个良心活。禁毒工作和别的刑事侦查案件有很大不同,最表象的区别是,刑事案件往往是先出现案件,再逐一侦破。而禁毒则相反。我们不去挖线索,便发现不了案件。”为着这份“良心”,毕光熙一刻也不停地在做他“该做的”。

看过了太多的黑暗之后,他仍是向着微光走去。尽管有时也会自我怀疑,会惶然,会后怕,但有些“怀疑”注定是为了确信,有些“惶然”是为了更加珍惜,有些“后怕”是让以后的每一次行动更加缜密。

当重重迷雾散去,时间带他找到答案,毕光熙反而多了份洒脱与自由。“它虽然比我想象中凶险许多,但有意义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因为有意义,所以更加值得。”

看惯了人性的恶,反而更珍惜“爱和美”。

终至追光

8年,毕光熙亦迎来许多“高光”时刻——

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首都公安杰出青年卫士”“2021年北京青年榜样”……荣誉纷至沓来。

提及得奖后的心态变化,毕光熙援引了罗翔教授的B站百大up主获奖感言:“命运之手把我托举到所不配有的高度,让人飘然,让人眩晕,最终让人诚惶诚恐。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不过像一颗渺小的尘埃,风把我带向我从未向往的高处,相信有一天,它也会把我轻放在神秘莫测的他处。我们不过在借来的时间中生活,你所暂时保管的精彩并不真正属于你,有一天你必须交给下一位接棒者,并希望他能做得更加精彩。”

在北京青年榜样宣讲团的事迹分享会上,毕光熙的经历总能引得雷鸣的掌声和不时的抽泣声。

人们在不可置信中窥见了他的世界的一角,被感动、被震撼。但这世上本就没有什么人或事可以真正打动别人,与其说是毕光熙的事迹感动了大多数人,不妨说,人们是被自己心中对美、对善、对正义的渴望所打动。

媒体争相报道,《人民日报》亦称他为“刀尖上的舞者”,毕光熙戴着面具出现在一个又一个可以普及禁毒知识的场合中,一遍又一遍地将血淋淋的过往撕开给别人看。

“低龄化的趋势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们需要拼在一线抓捕,我们亦需要将工作做在台前,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毒品的危害,拥有独立自主、根深蒂固的禁毒观念。”多做宣教,这是新的一年毕光熙的心愿之一。

除此之外,“儿子的出生也让我有了更多危机感和不得不做的紧迫感。我希望到我儿子这代人长大时可以真正拥有‘无毒’的时代。”

他的第二个新年愿望,是力所能及地抚慰家人。

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毕光熙母亲从不转发。一次毕光熙好奇问起,母亲却垂下了眼睛,连睫毛都颤了颤。勉力控制了好一会儿情绪,她轻声说:“我不敢看。我依然没办法面对你受伤那件事。”6年过去了,毕光熙此时才惊觉,这竟成了母亲永远的心痛。

还有妻子。得知毕光熙今年想要多做宣教时,她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雀跃地说:“那你是不是不用再做一线抓捕了!”虽然她总是用实际行动支持毕光熙的工作,但第一瞬间的反应仍暴露出她长久的担心。

“您每次宣讲时都戴着面具,是因为打算好了还要继续做一线工作吗?”

面对《中国青年》记者的疑问,毕光熙笑道:“当然了,禁毒工作的经验不可替代,我还是要去一线抓捕啊。戴面具,是因为许多毒贩们天天在家研究《法治进行时》,我可不能跟他们混成脸熟啊。”

2022年1月,农历新年之前,公安部授予毕光熙个人一等功。面对这个梦寐以求的荣誉,毕光熙说:“没能让去年离世的父亲看到,真遗憾啊。”

“走近青春答卷人”更多阅读

原标题:《国际禁毒日,这名“90后”缉毒警的胳膊上了热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