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植物提取物:你们就骂我吧,总有一天还是要用我

2022-06-26 06: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铁口直断包大仙 美丽也是技术活

大家好啊,我是咕咕咕的豆师傅。今天我们继续来走进玄学,讲一个一直备受争议的成分分类:植物提取。

上一期“炎症大斗法”的文章就说过,随着猛药成分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植物提取物和抗炎正在成为厂商们研究的新风向。

但护肤久一点的读者可能记得,当年的护肤圈里,植物提取可是绝对的主流——就算有浓度不低的猛药打底,也一定要拉一个看起来牛逼哄哄、背景故事能写上几千字的植提来当“吉祥物”。

看起来牛哄哄的植物吉祥物(误)

在本期探寻“神奇植物在哪里”之前,我们首先就要搞清楚:植物提取成分为什么堪称一门玄学?

1. 你以为的同一个成分,可能并不是同一个成分

植提这个玩意儿,在成分表上一般都会标注为“×××提取物”。但如果你以为都大差不差,那只能说你太年轻。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牌原料供应商使用真空工艺提取、姜黄酮浓度高达 65% 的“真·姜黄提取物”,和小厂子用姜黄泡泡酒精得到的、实际浓度可能还不如咖喱饭的“姜黄浸出液”,在成分表上都写成“姜黄根提取物”。

有没有作用、实际添加浓度多少,完全看厂商的良心。

图片来源:soogif

2. 能不能用?怎么用?有没有用?

精细化学是一门科学,要摆事实、做实验、列数据。现在市面上流行的 VC/VA 衍生物、水杨酸、果酸,甚至是最基础的甘油,去学术期刊随手一搜,就能轻松 get 一大堆相关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一些成分甚至还有临床试验来验证功效。

但植物提取呢?大部分论证植提功效性的论文,不是由品牌自有实验室研究发表的成果,就是由品牌赞助相关学术组织研究得出的实验结果。

这里并不是质疑这些学术研究,只是站在消费者角度,这种“自卖自夸”的行为确实是不太令人信服。

图片来源:Tenor

所以,植物提取有没有用?加到多少浓度能有效?实际运用是否真的跟实验室数据一样?这些都是玄学问题。

说完这些原因,让我们回归正题,来看看神奇植物在哪里。

01

神奇植物一号:

碧萝芷

“碧萝芷”这个听起来树影婆娑的译名,其实是 Pycnogenol 的音译,在成分表上写成“海岸松树皮提取物”。

海岸松林丨Wikipedia

虽然号称“抗氧化力是 VE 的几十倍”,但这是口服数据。(目前关于碧萝芷的大部分文献都是围绕口服保健品进行。)而在护肤品领域受到关注,除了植物提取物一般都会有的强抗菌性,还因为这个成分可以抑制过敏症状和皮肤炎症,曾经一度是各种有机天然品牌的宠儿。

代表产品:

Derma E 碧萝芷平衡舒缓系列(已停产)

Derma E 的舒缓系列前年更新之后,因为用了大麻提取物CBD,成为了“风口上的猪”而翻红。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多年前这个系列也红过一次,那时主打的植物提取正是“哪闻旧人哭”的碧萝芷。

而这个基础保湿抗氧化系列,相当对得起它百元出头的价格,从水到啫喱、乳霜,都是辣么的平平无奇,以至于给人留不下多少印象。虽然号称是具有强抗氧化、抗炎和舒缓作用,但因为使用了苯氧乙醇——一种可能会引发皮肤灼热感的防腐剂——所以是不是真的抗炎舒缓,咱也没用出来……

后来升级到大麻提取之后,抗炎和舒缓效果倒是光速跃进。不过这种在法律灰色地带游走的成分,禁了也好。

02

神奇植物二号:

姜黄

姜黄丨Pixabay

严格来说,姜黄并不算冷门,毕竟现在主打姜黄素的产品都还没有过气。不过这个成分小众又难以保存活性,一直没有推广开。

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物质,对炎症因子有抑制作用(所以菜鸟姜黄乳液主打减轻痘皮的红肿和炎症),也能帮助清除自由基。一些研究还表示它可能有减缓紫外线损伤的效果。

冷门的原因上文也说过了。对于入门级的护肤品来说,选择大众熟知而且有无数专业背书的成分,很明显更省力。而对于贵妇品牌来说,这个听起来就是调料的东西又不好用来讲故事。这就造成了姜黄的尴尬处境。

代表产品:

娇韵诗 双萃焕活修护精华露

大名鼎鼎、坚持主打“水油同补”的老牌精华。娇韵诗招牌的魔药课式配方——除了姜黄酮,还有一大票植物成分,只缺一斤排骨或者牛肉。

它更注重调理皮肤状态、消除慢性炎症,让皮肤恢复到相对健康、稳定的状态,减少炎症和外界刺激引发的皮肤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款水+油双相质地的精华。皮肤表层角质缺乏油脂也会导致熟龄干皮产生皮肤炎症、观感暗淡无光。油性保湿剂解决了这个问题。

新版使用了更多轻质的油脂,让肤感更能被混合皮和冬季干燥地区的油皮接受。但这里的“轻质”主要指触感。如果你是那种见了油就长痘的皮肤,还是建议别碰。

03

神奇植物三号:

绿茶提取物

图片来源:Pixabay

EGCG/儿茶素/绿茶提取物/表倍儿茶酚酸酯……这一大类,都是从茶叶中提取的抗氧化物质。在达到一定浓度之后,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力,对于皮肤炎症也有效果,目前在行业中应用广泛。但是大家都不提。

主要原因就是太老派了,没有宣传价值。除了爱茉莉顶级线 Amore Pacific,其他贵妇品牌也不太看得上这个植物提取。

代表产品:

Amore Pacific 精透活肌升华原液

Innisfree 绿茶系列那种浓度约等于无的就不提了,咱们直接整个狠货。

包装、价格都很不“韩妆”,配方也不是韩式一锅炖:除了水和少许溶剂之外,就是纯纯的“珍贵绿茶发酵液”,无酒精无香精,也没有任何肤感修饰成分。

与其说是绿茶,其实颜色和气味都更接近乌龙茶,毕竟是发酵过的。富含表倍儿茶酚酸酯,抗氧化能力强大,对于皮肤炎症和痘痘都有抑制作用。而且,由于不含任何肤感调节剂,它的质地就是放凉的茶水,丝毫没有封闭保湿感,大油田也能用。

至于要不要花 900 块买一瓶 120ml、基础功效的“神奇绿茶精粹”,就看各位的钱包厚度了。

04

神奇植物四号:

白柳树皮提取物

白柳丨Wikipedia

如今,油痘皮大概是每个品牌都不愿意放弃的一块蛋糕,但早年可不是这样。当时还没有益生菌这么时髦的玩意儿,给油痘皮准备的成分除了酒精和水杨酸之外,大概就只剩下甘草酸二钾、茶树精油,以及这次要讲的白柳树皮提取物了。

至今仍然大行其道的水杨酸最初就是从柳树皮中提取出来的。白柳树皮提取物的真身是水杨酸的前体(在一些文献中被称为“水杨苷”或者“水杨素”)。它用于皮肤上以后,能转化为水杨酸(根据现在的文献和豆师傅的亲身使用经历来看,转化效率要打个问号);同时因为是与阿司匹林/水杨酸衍生物同源的物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效果。

医院刷酸有时也用的是水杨酸丨图虫创意

为啥这种看起来不太高效的植提能有生存空间?这就要提到日韩的化妆品管理政策了。

和国内以及欧美“无酸不欢”的大环境不同,日本韩国的化妆品管理对于水杨酸很严格:最大浓度 0.5%,一般都在 0.2 以下,基本上就属于寂寞级别的添加。某些冲洗类产品可能会放宽,但是一般浓度也不高。

既然水杨酸不让用,那么日韩厂商就只能点别的科技树了,比如白柳树皮提取物,还有曾经贯穿 KOSE 纯肌粹全线的甘草酸二钾。这就是日韩主打“控油祛痘”的护肤品看起来画风清奇的原因,不是人不想用,实在是法律法规不允许啊……

代表产品:

Innisfree SuperFood 西兰花控油净肤调理水

济州农妇从不主推的好物之一,需要在海外旗舰店才能找到超级食物系列。豆师傅另外一款非常喜欢的炉甘石洁面啫喱也来自这个系列。

包装就非常的不悦诗风吟,性冷淡的透明绿字瓶身,反而让人想起隔壁的 MUJI。因为韩国的水杨酸管控政策,所以只添加了 0.01% 的“寂寞级”水杨酸,辅以白珠树叶提取物(天然来源水杨酸)和鱼腥草提取物,起到(也许有的)控油和抗炎的作用。

质地就是清汤寡水,用起来没啥感觉;如此低浓度的水杨酸+植提,好处就是非常温和,不会和国内常见的 2% 水杨酸爽肤水一样,和其他祛痘猛药相冲。

虽然名叫西兰花,但是你也大可不必担心上脸一股子生西兰花味。由于添加了酸橙皮和广藿香精油,所以实际用起来它更类似发苦的话梅味(能接受的话其实挺带感的),并没有菜叶子味。

韩国本土市场追求水光高保湿,海外市场又嫌弃这玩意儿不够猛,所以西兰花系列疑似已经停产。不过现在某神奇的橙色软件还能找到存货。

植物提取为啥冷门又玄学?还是因为不确定性太强了。

有效浓度不确定、易失活,决定了想要植提玩得风生水起,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科研生产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这已经不是擦脸的问题了,而是一个产业问题。这注定了植提只能是小众品牌的差异化卖点和大集团的降维打击武器。

所以,现在护肤市场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集团喜欢用各种植物提取搭建“集团宇宙”;而新兴品牌偏好简单直接的猛药。

究竟哪一条路才是正确的呢?估计只能等时间给出结论了——又或许永远也没有结论。

▽活儿姐

有些植物提取也就是单纯提供一下好闻的味道,不要太苛求……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ao.chai@guokr.com

原标题:《植物提取物:你们就骂我吧,总有一天还是要用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