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奥密克戎会反复感染!“群体免疫”或许并不可能发生

2022-06-25 16: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连俊翔 仝若楠 上观数据

得过一次新冠就不会再得吗?

尤其是奥密克戎,一些传闻称,这是“天然疫苗”,“疫情终结者”,大家都得一遍,便可“群体免疫”。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最早爆发奥密克戎疫情的南非在今年结束第四波疫情后,几乎是无缝链接发生了第五波疫情,两次峰值之间的时间差约为145天。

虽然相较之下,第五波疫情的确诊人数远低于第四波,单日确诊峰值相差了3.05倍,确诊总数也差了约2.96倍。但问题是,南非在第四波疫情后曾被认为已形成群体免疫——超过90%的人口已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

为什么普遍感染奥密克戎没有给南非提供免疫保护?南非流行病应对和创新中心主任奥利维拉表示,第五波疫情与二次感染有关。

二次感染并不罕见

二次感染是指确诊后一段时间,患者再次出现症状、体内病毒量回升的现象。患者可能再次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

如何判断患者是第二次感染,而不是第一次感染尚未痊愈呢?目前全球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根据美国纽约州的定义,首次确诊与二次确诊的间隔时间需要3个月(90天),若感染不同变异体,间隔时间可缩短至2个月。

但这一标准也仅供参考。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报告,二次感染的时间会更早发生。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间隔中位数为79天(48天-119天),第二次和第三次感染间隔中位数为65天(43天-97天)。

其实,二次感染并不是什么新现象,早在2020年8月,美国便出现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患者,其感染的毒株在基因序列上存在些许差异。

但在2020年,二次感染并不常见,即使到了2021年,二次感染的占比依旧是少数。据统计,英国在2021年11月前,二次感染率不到1%。

然而,到了2022年,二次感染似乎成为疫情下又一新常态。

根据美国广播公司今年6月初的调查,美国目前已有160万例二次感染病例,二次感染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比例在4%至15%。并且,美国卫生部门官员表示,由于缺少部分家庭检测数据,多次感染病例数可能严重被低估。

而在英国,二次感染人数也在2022年激增,截至6月16日,二次感染的患者也累计达到104万人,约占总感染人数的5.5%。

根据意大利新冠监测研究综合小组的报告,距离首次确诊的时间越长,二次感染的风险便越高[1]。

在其观察的800多万名病例中,有2.96%的患者出现二次感染。其中,首次确诊的11个月至15个月中,二次感染的风险最大,每十万确诊病例中,约有42人会在这一阶段再次感染。

而从年龄上来看,年龄越高,二次感染的机率也越大。

研究发现,若以40-59岁为参考基准,80岁以上人群二次感染的风险高出13.09倍,而60至79岁人群二次感染的风险也高出5.45倍。

奥密克戎更易二次感染

除了个人特征外,相比德尔塔,奥密克戎引发二次感染的风险更大,两者相差约18倍。

在意大利,当奥密克戎出现与德尔塔并存时(2021/12/6-1/2),二次感染的人数比德尔塔为主流毒株时(2021/8/24-12/5)增加了约29倍;而在奥密克戎为主流毒株时(2022/1/3-5/6),感染人数增加了73倍,感染风险提高了18.09倍。

在英国,奥密克戎导致的二次感染风险,也比德尔塔高出约7倍之多。

而美国纽约州的新冠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特点。

截至2022年6月15日,纽约州累计确诊人数达到575万人,其中二次感染的占比约为4.71%。

纽约州二次感染在奥密克戎BA.1为主流毒株时激增,在2021年12月27达到峰值,每10万人中二次感染的人数为32人;与德尔塔时期相比,二次感染的概率增加了53倍之多;而当奥密克戎BA.2.12.1再度袭来时,二次感染的人数也有所增加,但从目前来看,概率略低于BA.1。

二次感染危险性不定

二次感染的症状会更轻吗?危险性会更小吗?研究表明,这与感染的毒株有关。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报告,相比于德尔塔,二次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症状风险与首次感染无异。

二次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出现症状的比例相近,皆为45%;而二次感染德尔塔的患者,出现症状的比率更大,比第一次感染高出1.69倍。

而根据上述意大利团队的研究,在奥密克戎为主流毒株时,二次感染后住院与死亡风险都有所下降,仅为德尔塔时期的37%。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医学教授Paul Hunter表示,一般而言,由于感染后体内已留有一定的免疫力,加上疫苗的作用,再次感染的症状应该没有首次感染时严重。

但由于奥密克戎依旧在不断变异,二次感染BA.4与BA.5后的风险未知。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反复感染依旧会对身体造成伤害[2]。

该学院收集了部分美国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出现多次感染的病例信息,共计38926人,研究发现,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出现后遗症的概率更高,并且对身体各部位造成的损伤也更大。

二次感染者出现至少一种后遗症的风险比初次感染增加了1.57倍,而3次或三次以上感染者出现后遗症的风险,则比二次感染者还要高至少 1.42倍。

在身体各器官上,多次感染对肺部的影响最大,相比首次感染,二次感染出现肺部疾病的风险要高出2.49倍;其次是对心脏、血液系统、肾脏、甚至精神健康,多次感染所造成的损伤,远高于首次感染。

这些损伤在感染30天内最为严重,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降低,但即使在感染后的六个月,其风险的提升依旧显著。

并且,疫苗对多次感染带来后遗症的缓解有限。对于未接种疫苗者、在二次感染前接种1针、2针或更多疫苗的患者而言,多次感染带来的风险都是显著的。

免疫逃逸是原因

患者之所以会遭遇二次感染,是因为新冠病毒具有免疫逃逸能力,导致人体内形成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抗新变异毒株的感染。

具体而言,免疫系统的形成分为两部分,先天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接种疫苗与感染经历都属于适应性免疫反应,体内产生能够识别病毒的T细胞与对抗的靶向抗体细胞。

由于T细胞对于新冠毒株的识别能力较差,因此即使确诊或是接种疫苗,新冠病毒依旧能够逃过人体已形成的免疫屏障。

相较于其他毒株,奥密克戎各种变体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进而导致其二次感染的机率更大。

这么说吧,虽然BA.1和BA.2、BA.2.12.1、BA.4、BA.5都是同谱系毒株,但BA.1感染后所触发的抗体,并不能精准的识别其他亚型。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谢晓亮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机构,在《自然》杂志发表了有关奥密克戎免疫逃逸的文章。

研究发现,在四种不同情况下,感染奥密克戎原始毒株且接种三剂疫苗(混打)下,对于BA.2.12.1、BA.4/BA.5变异毒株的中和效果有限,但对于原始毒株的免疫较强;而单纯接种3剂灭种疫苗的中和效果也不佳。

相较之下,感染过奥密克戎BA.1,且接种三剂疫苗,对于BA.2.12.1、BA.4/BA.5的免疫效果有所提高,但也依旧存在免疫逃逸的情况。【3】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也证明了这一点,感染过奥密克戎一种毒株并不能有效提高人们对其他毒株的免疫力。

研究表明,不同个体对于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也有所差异,其接种的疫苗剂量与病毒感染史,都将影响其体内的免疫系统,与对抗不同毒株的免疫中和能力[4]。

对于接种三剂疫苗且尚未确诊的个体而言,在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后,人体对于先前变异毒株的免疫力有所提高,包括原始毒株与德尔塔,但对于奥密克戎及其亚型毒株的免疫作用较弱。

并且,若是确诊了原始毒株且二次感染了奥密克戎,其体内对于奥密克戎的免疫力甚至更弱。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Danny Altmann表示,奥密克戎不仅具有免疫逃逸,而且比以往变异毒株更隐蔽,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地进行识别与对抗。

尽管如此,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教授Joseph Gibbons表示,虽然感染史会影响到免疫系统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接种疫苗依旧可以有效地避免病毒引发的重症与死亡。

[1]Sacco, C., Petrone, D., Del Manso, M., Mateo-Urdiales, A., Fabiani, M., Bressi, M., ... & Riccardo, F. (2022).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SARS-CoV-2 reinfections, surveillance data, Italy, August 2021 to March 2022. Eurosurveillance, 27(20), 2200372.

[2]Ziyad Al-Aly, Benjamin Bowe, Yan Xie et al. Outcomes of SARS-CoV-2 Reinfection, 17 June 2022, PREPRINT (Version 1) available at Research Square [https://doi.org/10.21203/rs.3.rs-1749502/v1]

[3]Cao, Y., Wang, J., Jian, F., Xiao, T., Song, W., Yisimayi, A., ... & Xie, X. S. (2022). Omicron escapes the majority of existing SARS-CoV-2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Nature, 602(7898), 657-663.

[4]Reynolds, C. J., Pade, C., Gibbons, J. M., Otter, A. D., Lin, K. M., Muñoz Sandoval, D., ... & Moon, J. C. (2022). Immune boosting by B. 1.1. 529 (Omicron) depends on previous SARS-CoV-2 exposure. Science, eabq1841.

原标题:《奥密克戎会反复感染!“群体免疫”或许并不可能发生》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