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阿根廷载44人潜艇失联已7天,搜寻难度不亚于一场反潜战

澎湃新闻记者 杨一帆 谢瑞强
2017-11-21 18:3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阿根廷海军提供的“圣胡安号”潜艇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海域执行任务的资料照片(2013年摄) 。新华社 图

潜艇噪音可以是影响其静音效果的致命杀手,但有时,也可以是唤醒生机与希望的法宝。

但是,在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中,这一希望正在越发渺茫。

当地时间15日,阿根廷载有44名船员的圣胡安号潜艇失踪。最初,阿根廷海军表示前后收到7次疑似来自潜艇的求救卫星信号,但这一最初令人振奋鼓舞的消息随后被证明是假的。当地时间20日早,阿根廷海军又表示搜救船在南大西洋侦测到失联的阿根廷潜艇发出的声音,相关信息甚至详细到潜艇位置已锁定在阿根廷海岸外约360公里的200米深水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一度报道称,这些声音似乎是有人用工具敲打潜艇的船体,希望吸引到搜救人员的注意。

但是,CNN21日的最新报道显示,这些声音信号再度令人失望。阿根廷海军已经承认,根据美国P-8A反潜机机组成员的分析,这些声音并不来自于人为,而是海洋背景噪音或海洋生物发出的声音。

有关“求救信号”交替更新的消息,在令人们担忧加剧的同时,也客观无疑地显现了在茫茫大海上搜救一艘潜艇的难度。

现实与理论值有差异

搜救失联潜艇,首先是“搜”,其次才能谈“救”。从近几日各方搜寻“圣胡安”号所动用的力量规模与遭遇的困难挑战来看,其难度丝毫不亚于一场标准的反潜战。

目前,美国、智利、巴西、秘鲁、挪威甚至其“宿敌”英国等八个国家已经参与搜救行动,至少有20多艘舰艇和20余架飞机在失联海域进行搜寻或在附近集结。其中,不乏美国P-8A、P-3C等闻名于世的先进反潜机型。

这些反潜机携带有先进的磁异探测仪、对海搜索雷达、无线电信号侦听等设备,理论上可在数小时内对数十万平方公里海域进行搜索;而在海面搜寻的阿、英、挪、巴等国的驱逐舰、巡逻舰、科考船等平台,也均携带有不同的主/被动声纳等专业水声侦听设备。

但是,就是这些几乎汇聚目前最先进反潜平台的海空力量,在对186平方英里(约合482平方公里)长水域达数天的搜索中却屡屡出现差错,甚至连潜艇是否还漂浮在海面的可能都无法排除。

“迄今为止,搜寻力量还未收到潜艇发出的确切信号,所以目前最困难的地方是不知道潜艇在水面、水下,还是通气管状态下。”海军问题专家石宏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指出。

事实上,无论潜艇出在何种状态下,在具体的搜潜过程中,气象、风浪、洋流、海水盐度和密度等客观因素都会对搜潜设备性能的发挥产生影响,使其理论上的性能指标无法尽数发挥,哪怕是潜艇上浮于水面。如风浪不仅会对舰艇航行及设备安全形成影响,还会产生大量的杂波,对舰机搜索雷达形成明显干扰。

根据阿根廷海军公布的信息,潜艇失联海域位于南纬40度附近的南大西洋海域,地理上位于盛行西风带,常年风大浪急。在前几日的搜索中,浪高均在6米以上。而据CNN最新报道,未来几日,这一地区还可能出现强风。

潜艇动力系统对搜寻至关重要

《纽约时报》19日引述美国海军一名退役的潜艇指挥官的话说,潜艇要么因失去动力在海面漂浮,要么已沉入水下。不过,尽管阿根廷海军还未正式排除潜艇漂浮在海面的情况,但是这一概率正迅速减小。

“在已经搜寻多日,且海面风浪很大的情况下,潜艇在海面漂浮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为风浪本身也可能将潜艇打翻,何况是一艘不大的潜艇。”石宏认为。

阿根廷海军的“圣胡安”号潜艇由德国在1983年建造的TR1700型柴电常规潜艇,排水量仅在2000吨左右。该艇1985年服役后,曾在2014年进行过一次改装和延寿,阿根廷海军计划让其再服役30年。

海军问题研究人员徐依航向澎湃新闻表示,潜艇长时间失联且不见水面踪迹,在不考虑爆炸起火等会导致潜艇损毁或人员丧生的情况下,潜艇很可能已沉入海底,并失去动力等待救援。“如果艇员仍然生存,那么失事海区的水深极可能超过百米,因为在这一深度下,潜艇的自我救援能力无法展开,艇员也无法从鱼雷发射管爬出上浮,利用个人应急救生装置脱险。”

“失联潜艇之所以很可能沉入深水区,还因为如果在浅水区,相关通信的建立应该不是难事。”海军专家张晓林对澎湃新闻表示。

无线电信号在水中的衰减作用是很快的,因此水下通信一直是潜艇使用上的难题。为此,潜艇一般会带有可释放浮标,以便在下潜状态下同外界建立通信。徐依航指出,至今没有发现失联潜艇的浮标和无线电求救信号,一则可能是潜艇释放失事浮标的设备故障,无法释放;二则可能是潜艇失事海区水深大,潜艇坐沉的海底与海面距离大,浮标浮不到可建立通信的位置,使无线电求救信号发不出;三则可能是没有配备相关浮标,或人员操作不熟。

根据南大西洋的海底地形图可以发现,目前搜寻失联潜艇的海域位于巴塔哥尼亚大陆架向大西洋纵深过渡的海域,一道非常陡峭的大陆坡在海底以南北向纵贯搜索海域,使水深迅速增至千米以上。

现在最令人担心的是潜艇动力出现问题。潜艇坐沉海底并无法向释放失事浮标及通信浮标,这样搜救力量就只能主要依靠主动声呐,但主动声呐探测距离一般只有十几千米,不像被动声呐可以探测到几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外的潜艇噪声。”石宏指出。

潜艇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其动力系统。如果动力丧失,其可探测性将会大大降低。”张晓林表示,“何况,茫茫大海绝非安静的所在,其背景噪音非常复杂,岩礁、礁石、海洋生物如鲸、海豚、鱼群等都会干扰声波的反射。从这个角度看,搜潜反潜仍是一项世界性难题。”

【搜潜小知识】

潜艇在航行过程中,根据其航行状态,可大致分为水面航行或漂浮状态、通气管状态、和下潜状态三种状态。针对不同的状态,搜潜方式与步骤也有相应的不同。

如果潜艇在水面航行或漂浮,那么参与搜救的力量就可以使用雷达、光电探测系统和机组人员目视进行搜索。在一般海况下,雷达探测距离较远,通常反潜巡逻机可以在上百公里的地方发现水面航行或漂浮的潜艇;探测到相关信息后,飞机就可以朝疑似失联潜艇飞去,并在二三十公里的地方用光电探测系统进行再次确认;最后,飞机会飞抵目标附近上空,以便机组人员进行目视确认。

如果潜艇在通气管状态下航行,参与搜救的力量也可以使用雷达、光电探测系统和机组人员目视进行搜索,但因为潜艇只露出雷达反射截面积极小的通气管,雷达的探测距离要缩小很多。以此次参与搜救的美国海军P-8A反潜巡逻机为例,其对水面航行潜艇的探测距离超过150千米,而对通气管状态下的潜艇探测距离只有50千米左右。相应的,光电探测系统和机组人员目视发现通气管的距离也会有所降低。而在大风大浪下,由于目标太小,发现难度也会明显增加。

若潜艇处于下潜状态或坐沉海底,那么搜救力量就只能依靠各种水声或磁异探测设备,如主动声呐、被动声呐,或投放声呐浮标等方式进行搜索。但是,如果失联潜艇不主动发出信号或产生识别性较强的声波,那么搜寻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