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崇明的特色地名(二)

2022-06-26 07: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崇明的“图”字、“界”字地名

种植业是明清时期崇明岛的一大产业。待江面露出滩涂并长出水草,一段时间之后便可植芦,其后更可进一步围筑成田,随后种植谷类,成为沙田。鉴于沙洲坍涨无常,官府便施行“三年一丈,坍则除粮,涨则拨民,流水为界”的管理原则,是为“崇明十六字令”。赋税的征收原则也比较灵活,“坍涨靡常,科则升减随之,如涂成荡,荡成田,则升科;田变荡,荡变涂,则减科”。

1905 年《大清帝国全图·江苏省》崇明岛(局部)

很多地名的出现生动地反映了沙洲出现、开发以及成熟地纳入官府治理之下的历史。乡、都、图、里等皆属于古代乡里组织的称谓,但彼此之间的具体含义又有所区别。明洪武年间,官府为了更好地展开管理,将全县分6区,合计田、荡、涂若干亩,划分110图,每图一般分为10甲,计110户,每图设甲首(里长)1名,主管图内事情,查报立簿,向人丁(地丁)催赋。明代官府为加强地方赋税的征收,又将各区的各户土地面积和分布情况绘制成册,因其所绘土地分布图很像鱼鳞,故称之为“鱼鳞图册”。及至清初,学者顾炎武《日知录》称“改乡为都,改里为图”,以及“图即里也。不曰里而曰图者,以每里册籍首列一图,故名曰图是也”。可见,清代的图甲制度是明代里甲制度的延续,但“图”侧重于户籍编制层面,而“里”更侧重于社会组织层面。

某地通常分为若干图,大多使用数字编号,如一图、二图等,每图之间会有相应的分界线,形成相关地名。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古代乡里组织的职能逐渐丧失,但其地名得以流传。图、界二名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生产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八图界位于新河镇天新村,别称“八涂”“八渡”。旧时地形复杂,有“摸昏八图界”的说法。黄斌《从〈浮生六记〉看崇明独特的土地制度》一文载崇明旧有一百十图诗:“东西南北四厢(东厢、西厢、南用、北厢)呼,村廿三(村一图至廿三图)兮城五图(城一图至五图)。九坐三沙(三沙一图至九图)东廿七(东图至廿七图),西方四十二(西一图至四十二图)偏多。”崇明《杨氏家乘》汉儒公支,迁崇第9世杨汉儒,“葬享沙施成状八图界西首”。该地有“解放崇明岛登陆纪念碑”,建于1999年,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光绪《崇明县志》记载的界河桥

十四图界在堡镇境内。清光绪《崇明县志》记载:“曹王庙,在堡镇北十四图界河沿。”崇明《樊氏宗谱》“南分涌支可成后”的一支,居住“十四图界西”。崇明《张氏宗谱》“士贤派吕公明俊后”的一支,居住“晓村镇北十四图界西”。

小溟界在新河镇北。东西向,故分为东、西小溟界。崇明《徐氏家乘》载“公义支、思敬后”的一支后代,徐灿根、徐守仁,居住“小溟界北”。崇明《顾氏汇集宗谱》载“山派子珊后”的一支,居住“东小民界”,顾松筠,字芳三,号村圃,“经营创业,名振江左”。其后代顾学成、顾鹿芩、顾风口祖孙三代。崇明《薛氏家乘》记载,一支后代薛万荣、薛万清、薛有郎,“住小民界”。崇明《张氏宗谱》“士华亮公士衡后”的支后代,张坤、张南,居住“小民界北首蒋家当西首”陈海公路上有“小明界河桥”,即“小溟界河桥”。

雍正《崇明县志》地图

西小溟界在新河镇北。小溟界东西向,西段为西小溟界,东段为东小溟界。今陈海公路东段有“小民界桥”。崇明《龚氏家乘》“南宅五房九洲后”的一支,迁崇第14世龚涌相,“住西小民界”。

界排本作界牌,名称始见于清康熙《崇明县志》卷三《河港》“界牌港,在县治北十里”。集镇名称始见于乾隆《崇明县志》卷一《沙镇》:“界牌镇,距城十里。”光绪《崇明县志》则称:“城东北十二里,在头墩、二墩之间。”近代有“界牌乡”行政建置由界牌两字,可知该地本因有沙洲间的界址标识而得名,因西为太平沙,东为享沙流水为界。现通常以“界排”代替了。

崇明的“圩”字地名

“圩”是多音多义词,一读作xū,与“墟”(虚)同,意为集市,作为地名多用于南方地区;二读作wéi,一般指低洼地区防水的堤岸以及有圩围住的地区。《崇明老地名文化》一书收录有数个圩字地名,其涵义均属于后者。崇明“圩”字地名又多以人名或姓氏名命名,可能得名于主持筑圩者的姓名。

冯家圩在城桥镇南原南丰沙,三光镇东南。崇明《高氏宗谱》记载,“四房明公支云鹄后”的一支后代,高长江(懋仁)、高二江(懋义)、高三江(想礼)兄弟三人,“住三光正东南冯家圩”。

何家圩在东大阜沙,今庙镇南。崇明《黄氏家乘》“道昭支”的一支后代,“墓在东大阜沙何家圩”。

闵士震圩,地址待考。崇明《高氏宗谱》“二房华辉支思悌后”的一支后代,迁崇第20世高金狗、高银狗,“住闵士震圩”。

赵子纲圩原在湾港。崇明《吴氏宗谱》“浦分”支派的一支后代,“住湾港赵子纲圩”。

祝家圩在北沙聚阳镇。崇明《顾氏汇集宗谱》记载,“宗实后裔孙”,居住“聚阳镇东祝家圩”。一在大云沙。崇明《张氏宗谱》“桧派琏公桐后”的一支,居住“大云沙祝家圩”。在芦鱼沙。崇明《倪氏家乘》记载,“鏆公后玑公支”的后裔,倪红余,“墓在芦鱼沙祝家圩本宅前”。

施人孚圩位于陈家镇花漂村境内。《裕安志》作施仁孚圩,施围垦筑圩,并建祠堂三间。“据传老八滧施进村的古墓”。崇明《重修时氏世谱》“世复公派”的一支后代,时振生,“住施人孚西”。

庆封符,古地名。又名庆丰圩。名载明正德《崇明县重修志》卷二《沙段》:“涌涨之初……若安民、含珠等沙,兴安、福寿等图,长兴、庆封等符,六名、胡桃等段,凡七十一是也。”正德县志卷六《寺观》也提及,“宣德六年辛亥,僧韫与勤倩迁于其乡永兴沙庆丰口(原字形模糊,似“围”字)”。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作者丨何俊宇

编辑丨李晨虹 毕亦辰

审核丨叶⿰草

原标题:《崇明的特色地名(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