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以最短年限评到副高呢?
来源:学术桥Acabridge
有人说:近几年,高校有个奇怪现象:评正高普遍比副高更容易。
一大把好文章,有青年基金,甚至有海外经历\学历的人,在挤破头评副高。不是说能力和水平不行,主要就是没有编制。每年2~4个编制,20多个学院抢,每个学院想评的人多了去了。名额有限,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越来越高,竞争者越来越强大。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位青椒提问:青椒讲师能作为的实在是太少了,收入也太低,请问有什么破格评副高的途径吗?需要跟领导打好关系吗?
知乎用户@天天开心
想多了,搞好关系就破格,这个关系没好到那个程度呢,还是拿实力说话吧。
我觉得路肯定是有的,各个学校都有破格晋升的例子,去掉背后的因素,台面上你需要超过破格的标准。是“超过”,而不是刚刚达到。即使你达到了标准,现在各个学校年轻人都很多,有满了年限又达标的,同样情况下,指标肯定会给年限长的,这也是普遍的做法。因此必须和别人拉开差距,要显著优于别人。比如C刊,正常晋升需要2篇,破格要求三篇,如果你有五六篇,别的竞争对手只有两三篇,那么你的胜算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别人有2篇,你有3篇,都达标了,那么为何给你?3篇就一定比2篇优秀,不好讲的。
这只是举个例子,那么需要做的就是入职就看清楚晋升条件,以及同龄人目前具备的条件。需要做的就是比照晋升条件,与同龄人拉开差距,显示出显著的差异,自然破格的希望就比较大。你要说怎么可能有显著差异,怎么做到年限比别人少产出还比别人大一截,那我只能说这种情况怎么可能破格?破格本来就不是常态,自然要求也不是常人。
知乎用户@stlee
谢邀。本人也在双非也是人文/社科专业,今年刚上副高,可以介绍一下个人感想。
根据题主说的“说明面上一个厅级课题和c刊即可,但实际上一个国家课题(我今年毕业第一年刚拿下)和一篇顶刊到手才能保稳却不一定完胜”的条件,感觉贵校标准也不算很高嘛哈哈哈。
不同学校的评职称的方式,指标等等其实差别很大,不能一概而论。像本人所在的双非,是搞评聘结合,职称指标下到二级院系,也就是如果你所在院系没指标了,你再牛也办法,除非能竞争上校级层面的指标。
题主刚毕业一年就拿到国家级课题,应该说还是很牛的。所以个人对题主的建议是“放宽心,有自信”。
1.如题主所说,评职称有硬性条件,如毕业/工作满多少多少年等等,要破格一般很难(恕我直言,能破格的大牛就不会如我等般到一个双非了),所以有些东西这真的不是急得来的。所以不如实际一点,将目标定为硬性条件满足的当年或下一年评上,这段时期内要做的无非两件事:多积蓄科研成果;研究清楚本校评职称条件,保证其他杂七杂八的要求都完成(像本校还要求做两年兼职辅导员)。是为放宽心。
2.整体来说,双非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只要有职称指标,竞争激烈程度要比高水平高校低。按本人所在高校的情况,只要保证你的科研在本院系/本校的人文/社科方向里排在前20%,机会就很大,这个大概的自我评估标准供题主参考。按题主第一年就拿国家级课题的实力,估计这个问题不大。是为有自信。
综上,所谓最短年限,基本上就其他硬性条件满足的当年或下一年评上。最后给题主一个鸡血,就是不找关系正常工作,还是有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就是本人)(手动狗头)哈哈哈。
知乎用户@Wangwangwang
有的学校只能破学历学位,有的学校破格针对出国经历,而有的则破入职年限,你得弄清楚别人单位情况和你们单位情况没啥对比意义。破格破的是外送阶段,还是破上会评审阶段,都不一样。傍着大佬,等项目组拿到重点课题,是不是会有照顾名额,每个学校也不同。
知乎用户@大理石
评职称要想快,还得是在满足基本教学科研条件的基础上,多整高水平项目和论文。
所谓跟领导搞关系,就是要给团队、专业和学院做贡献,多整材料多开会,这些都是需要花时间的。千万不要以为对着领导猛拍马屁领导就会赏识你,关键是要能干活、能出活。
高校教师都想评职称,这个大家都理解,但是评职称纯为了捞外快,那就不好了,同事们心里有杆秤吧。
知乎用户@Kitty猫
说实话,每个参评的人条件都不差,有文章多的,有奖项的,有基金的,有讲课多的,现在还明面上说破四唯,给评委的打分的自由太宽泛了。
总的说吧,最短年限评到副高,要有大腿。
声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分享,侵权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