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庆夫妇卖包子替子还债获全国道德模范,回乡鞠躬谢邻居帮助
11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代表。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居民陈淑梅、李其云夫妇,作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有幸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
2013年儿子去世,给两位老人留下了数十万元的外债,陈淑梅夫妇靠卖包子馒头、打工、捡垃圾等,替儿子还债,陈淑梅还被附近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包子婆婆”。他们,也是本届道德模范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重庆人。
11月18日下午,陈淑梅夫妇从北京载誉归来。重庆日报记者兵分两路前往铜梁,再次感受“包子婆婆”夫妇替子还债和他们与爱心邻居们的温情故事。
67万元巨额债务——两位老人承诺:“儿子的债,我们来还!绝不赖账!”
18日下午4时许,铜梁区巴川街道袁家社区六顺花园小区里,王守富、李寿群等小区居民又漫步来到小区幼儿园门口那棵黄葛树下。
“怎么不知不觉又走到这儿来了。”看到树下那个空荡荡的摊位,李寿群笑了,“守富,你晓不晓得陈淑梅两口子哪阵回来?”
“应该就是今天吧!昨天晚上我在新闻联播里看到他们了,习总书记还和他们握手哩!”
大家口中的陈淑梅也是该小区住户,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2013年,陈淑梅的儿子李道生在工地打工时,被高处掉下的建筑材料砸中,不幸去世。这时,陈淑梅夫妇才知道,儿子生前因生意亏损,竟然欠下了高达67万元的外债。即便儿子的死亡现金赔偿和房子抵押贷款可以偿还一部分债务,但仍有31万元的债无力偿还。
31万元!对靠打工维持生活的陈淑梅夫妇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况且在此前不久,陈淑梅才患了多发性肌炎,花光了10多万元积蓄。然而,面对债主,他们没有丝毫迟疑,当即应下:“儿子的债,我们来还!绝不赖账!”
王守富和陈淑梅以前在农村是同一个村的,现在又同住一个小区,她对重庆日报记者说:“一开始,他们为还债什么都干过,扫大街、发传单、捡垃圾、替人洗衣服。我跟他们说,你这样干,哪年哪月才能还完啊。你不是很会做包子吗,干脆在小区卖包子吧!”
就这样,4年来,这对年过花甲的夫妻俩分工合作,丈夫李其云外出打工,妻子李淑梅在小区这棵黄葛树下摆了个卖包子馒头的摊点,两人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为儿子偿还债务,同时抚养两个年幼的孙子。
陈淑梅和李其云卖包子赚钱替儿子还债。“这些年他们吃的苦,没亲眼看到的人,实在难以想象。”王守富长长叹了口气。
大家七嘴八舌间,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走了过来,有些失望:“‘包子婆婆’呢?还没回来吗?都4天没吃到她做的包子了。”
李寿群笑了:“这些年,我们小区的居民几乎每天早餐都吃李淑梅做的包子。这几天不吃,还真不习惯。小区的孩子们都叫她‘包子婆婆’。”
“‘包子婆婆’做的包子好吃!”小女孩说。
的确,陈淑梅的包子,个大、料好、味美,而且4年不涨价,当街上其他人的包子已经卖到1元钱一个时,她仍然只卖5角。
4年,近100万个包子馒头——得奖的喜悦勾起了艰辛的过往,回家路上,陈淑梅的泪又流了下来
与此同时,陈淑梅正坐车行驶在回家的高速路上。昨日下午3点,铜梁区委安排了专车前往江北机场接陈淑梅夫妇从北京载誉归来。
李道生是陈淑梅夫妇唯一的孩子,他们永远记得,2013年4月17日儿子出事当天,便有得知消息的债主找上门来,拿出李道生生前签字的借条来追讨欠债。
随着上门的债主越来越多,尚处在失子之痛中的夫妇俩这才知道,儿子生前竟欠下67万元的外债!
“他之前在做塑钢门窗生意,我知道他生意不太好,亏损了一些,但没想到竟有这么多外债!”对于陈淑梅来说,这些年她最怕的就是回忆,但她又偏偏常常忆起这段过往,“我知道,他是不想让我们操心,所以瞒着我们,想着去工地开水泥罐车挣钱还账,没想到……”
看到妻子的眼泪,坐在旁边的李其云伸手拍了拍陈淑梅的肩膀,而他自己的眼睛,也红了。
“这些都是你们的血汗钱,我们绝不赖账。儿子的债,我们来还!”虽然有这样的保证,但仍有部分债主并不相信——这对老人能靠什么来还债?
有一次,几个债主竟然拉扯了20多个人将陈淑梅夫妇和两个年幼的孙子堵在屋里,甚至恶语威胁。
“我们只有报警。”李其云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树木,“那是我们这辈子最痛苦的时候,儿子去世、债主逼债、两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孙子天天吵着要爸爸——道生去世前便离了婚,两个孙子的妈妈离婚后便几乎再没联系过,他们成了事实上的孤儿。”
心再苦,钱要挣,债要还!
每天凌晨3点,陈淑梅准时起床,烧水、揉面、煮稀饭、包包子,包子有几种馅——酱肉、鲜肉、白糖,以及3种口味的蔬菜。
5点半,李其云起床蒸第一批包子。6点,两人便弯着腰,几步一歇地将重达六七十斤、装满稀饭的大锅从6楼小心翼翼地抬下楼,再回去将第一批蒸好的包子抬下去。这时,已有早起的小区居民来照顾生意了,陈淑梅留在楼下卖包子,李其云回家蒸第二批包子,照顾两个孙子吃了包子上学后,他又将蒸好的第二批包子端下楼,然后出门上班。他在天然气公司打工,做点铺设管道之类的下力活,好歹每月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上午10点过,做好的包子馒头差不多卖完了,简单的午餐后,陈淑梅又开始做下午要卖的包子了。
这是个20年前建成的老小区,没有电梯,4年来的每一天,夫妻俩就这样在楼道里跋涉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共卖出了近百万个包子馒头!
67万元债务涉及10多个债主。为还债,陈淑梅和李其云将日常生活费降至最低,每月生活开销不到一千元。“两个孩子中午在学校有营养午餐,我们两个,一周吃一次肉足够了。”李其云说,这些年,他每月工资、两个孙子和自己老两口每月共1800元的抚恤金,以及卖包子的大部分钱,都用来还债了。
“没想到他们真的兑现了承诺。”之前,同住六顺花园的张成美借了6万元给李道生。张成美说,李道生去世后,虽然陈淑梅老两口承诺偿还这笔钱,但她实际上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在将近两年时间里,两位老人先后还了10余次,硬是还清了这笔钱。
4年来,陈淑梅夫妇先后替儿子偿还了20余万元债务,目前仅剩6万元。有个债主得知两位老人的故事后,主动提出,李道生欠他的2万元借款不用还了。“有了钱,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还给她。”陈淑梅说。
汽车刚驶下了高速路,陈淑梅便接到了社区主任赵吉福的电话,“你们好久到家,邻居们自发在小区门口给你们接风呢!”
想起那些邻居,陈淑梅鼻子又是一酸。
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们——陈淑梅和丈夫拉着两个孙子,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
下午5点,陈淑梅和李其云乘坐的汽车刚到六顺花园小区门口,邻居们便兴奋地围了过去。
“谢谢!谢谢!泪花在陈淑梅眼睛里打着转。突然,她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了王守富,泪水终于淌了下来。王守富说:“祝贺你!我知道,这些年,你太不容易了。”
李寿群、张成美、刘小玲、张玲……陈淑梅在人群中搜索着每一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一一与她们相拥道谢。
“没有政府,没有你们这些好邻居,我可能早都活不下去了,我们一家也没有今天。我们这次去北京见到了习主席,握了手,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荣誉。”陈淑梅嘴角颤抖着,她拉过两个孙子,与老伴一起,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
陈淑梅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当年儿子去世后,是干部和邻居们的陪伴和安慰让她走出人生最低谷;当巨额债务让他们一家4口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时,是邻居们送饭菜、给衣物、捐现金,让他们渡过难关;当她因不知如何挣钱还账而迷茫时,是邻居的启发让她想到了卖包子;当她担心自己一个人无力胜任时,是邻居们拍着胸脯说“别怕,我们帮你”;当包子摊开起来后,又是这些邻居,义务帮她卖包子,甚至做包子……
陈淑梅和李其云的事迹感动了乡邻,人们纷纷为他俩提供帮助。图为志愿者帮助陈淑梅夫妇卖包子馒头。“没事时,我们早上6点过就起来,7点准时到包子摊帮忙。高峰时生意好,她一个人忙不过来。”李寿群说,下午4点过,大家又上楼帮陈淑梅将才蒸好的包子端下来,然后,有的收钱,有的夹包子,有的装袋,收摊时,大家又一起帮忙打扫卫生,将炊具搬上楼。
去年,陈淑梅将一日卖两趟包子的规律变成了只卖早上,“这样可以少麻烦他们。”
2015年,陈淑梅在蒸馒头时,不小心摔倒在厨房,左边半个身子被开水严重烫伤,皮肤溃烂。“整整两个月,全靠邻居们帮忙买食材、做包子馒头、守摊叫卖,每天收入比我以前还高。”陈淑梅说,虽然没了儿子,但他们却收获了最好的邻居。
陈淑梅的包子摊越来越有名气,她和丈夫替儿还债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铜梁不少居民每天绕路也来照顾她的生意,“有时,顾客丢下10元钱,然后拿两个包子就走。”
虎峰镇、侣俸镇的政府食堂每周都要找陈淑梅买包子馒头;在龙门堤,两位农民常常步行3公里专门到六顺花园买包子馒头当早餐;南门车站两位70多岁的老人在报纸上看到陈淑梅一家情况后,固定每周来买两次包子馒头,每次一买就是一大包,老人说,“买她的馒头包子也算是支持他们早日还清欠债。”
“再困难,他们都从没来找过我们要这要那。”袁家社区主任赵吉福说,街道和社区了解到陈淑梅一家的情况后,为他们申请过低保、“三无”补助等救助。巴川街道还在小区里那棵黄葛树下为陈淑梅落实了经营场地,免费提供给她卖包子,还帮助其两个孙子解决就近上小学、解决营养午餐,“现在两个孩子即将面临上初中,成绩不错,我们正在想办法联系好点的学校,让他们免费入学。”
用良心做出好包子——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各方关爱,并教育孙子要学会感恩
被邻居们团团围住的陈淑梅和李其云好不容易才抽身回到家里,一人牵着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一蹦一跳地跟着。看到孙儿走出阴影后那灿烂的笑容,陈淑梅含着泪笑了。
“你们看,政府、邻居,还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人都这么关心我们,你们一定不能忘记,要学会感恩。”一进屋,文化程度仅限于算账和能写自己名字的陈淑梅便这样叮嘱两个孩子。
而陈淑梅和李其云这些年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各方关爱——用良心做出好包子!这,也是她的包子4年不涨价的原因,“现在包子卖5角钱一个,仍然有利润,这就够了。”
“你见过用经过绿色食品认证的猪肉做包子生意的吗?邻居官兴琼对重庆日报记者说,从第一天做包子起,陈淑梅就定点在一家专营店里买猪肉,而且只买前夹子肉,“这里猪肉每斤价格比一般猪肉高出好几元,后来老板听说陈淑梅一家的遭遇后,每斤肉价主动降价2元。”
王守富常常陪陈淑梅去农贸市场买原料,“每次她都宁愿多花钱,也要买好的,从不用糖精,采购的面粉也是特级面粉。”
“再穷也不能缺德。”陈淑梅说。
此次到北京领奖,带给陈淑梅和李其云的,不仅仅是荣誉和激动,更有深深的震撼,“全国58个道德模范,他们才是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和他们一比,我觉得我们这些年所做的,简直算不得什么,因为欠债还钱,这根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只不过,这账,我们还得更艰辛一些。”
(原标:铜梁“包子婆婆”夫妇替亡子还债,4年卖近100万个包子馒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