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论坛|从电影大国到强国,教育事业不能停歇
在整个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观众人次的提升、电影产量的增加和银幕数目的上涨等因素,表明我国在为迈入电影强国的行列所作出的努力和收获。为迎接电影产业的新时代和新生机,教育事业不能落下,用新举措培养优秀电影人才,新方向指引影视艺术路径,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提供更丰富更均衡的文化资源。
11月18日,主题为“书写光影交织的中国梦”的中国电影教育与影视创作高峰论坛在上海闵行紫竹国际教育园举行。主办方为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国际学院和北影上海培训中心。本次论坛揭开了上海作为中国电影发源地,正在向电影理论研究、人才培训、电影产业融合等领域发展的推进方向。
集政府、协会、院校、行业、投资各界近200位嘉宾出席了此次论坛,共同研讨关于电影人才培养,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的电影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等重要问题。此外,论坛还举行 “中国电影学派”理论研究部上海分部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文艺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的揭牌仪式。
重视电影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副司长方华在授牌仪式上发表讲话,她表示“电影有电影的规律,它需要有国际眼光,有文化积淀,有现代的专业的特色技术,有为传承中华文化担当的人才,因此,培养一个人才不是短平快的方式。“
电影学院的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层次、模式不同,它承担很重要的使命,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主要就“培养德艺双馨的电影人才作为中国电影教育者的使命”方向出发,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中国电影教育的历史作用,并介绍了电影人才教育的特殊性和不同培养模式,“中国电影人的梦,是几代中国人的追求,当前我们应该(重视)电影的人才培养,做科学研究,包括一流的大师和领军人才,具备工匠精神。”
侯光明此外他还强调了电影学院的培养人才、科研、创作、社会服务、推动人文交流和加强创作六大职能。“我们应该(将培养人才)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为人民大众不断提高观影水平做贡献。要培养以德为先,学艺精湛人才。”
电影强国之路任重道远
电影市场迅猛成长的今天,观众的审美日益提高,以“量”取胜已经行不通了,想真正变成电影强国,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对比中美电影市场的差别,将如何打造电影强国这一讨论融入“新时代电影创作新征程”的主题演讲中。既看到了双方的不同发展轨迹和差距,又充分看到了中国电影业发展的长足进步。
任仲伦在他看来,国产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分别是建立强大的电影企业和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作品,“如果没有强大的电影制片公司,就撑不起一个电影强国的局面,重要的根基就是把电影企业做强”,同时,他认为不能只靠一两部电影奠定国际地位,对于虚拟下的繁荣和处于变化下的数据不能盲目对待。
当今大众的欣赏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国际影响力不高,想要建成电影强国,技术是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侯光明的想法是需要推进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中国电影走不出去是因为我们的短板是技术水平不高,社会发展把人、知识、全球联接的越来越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样善用科技最新成果是一个导演、编剧和演员应该知道的,科技的进步还包括VR、AR影像技术等,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国际学院院长俞剑红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们将持续吸收国际著名电影院校、国际顶尖机构的‘他山之玉’,为创造世界一流的影视作品和影视文化机构服务,进而推动上海成为国际化的影视文化人才培养高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