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多国向猴痘高危人群提供疫苗,中国产天花疫苗或能有所作为

澎湃新闻记者 森宁
2022-06-23 09:45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全球猴痘确诊病例从2000多人飙升至3000多人。在日趋严峻的疫情防控态势下,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卫生部门相继发布新的疫苗接种战略。策略指出,将集中向目前猴痘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提供第三代天花疫苗MVA-BN,以控制疫情的蔓延。

未来猴痘疫情蔓延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尽管目前我国尚未报告任何猴痘确诊和疑似病例,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了解到,一旦紧急状况发生,中国研发生产的传统天坛株天花疫苗,或仍有潜力发挥出预防猴痘的功效。

1980年世卫组织宣布全球已经根除了天花,猴痘被认为是自天花根除以来人类最重要的正痘病毒感染。

当地时间6月22日,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数据统计,全球猴痘确诊病例数累计3308例,全球通报猴痘确诊病例的国家达到42个,其中英国猴痘确诊病例793例,仍为全球确诊猴痘病例最多的国家。6月21日,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发布了关于向暴露风险较高的男性群体提供疫苗的新指南。

在指南中,英国卫生安全局称,应向一些接触猴痘风险较高的男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提供天花疫苗MVA-BN,以控制猴痘疫情的蔓延。MVA-BN是由丹麦生物企业巴伐利亚北欧(Bavarian Nordic)生产的一种非复制型的减毒天花疫苗,被认为对猴痘有效。

“虽然任何人都可以感染猴痘,但英国最新疫情的数据显示,病毒在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者(GBMSM)的性网络内,传播程度更高。”指南称。猴痘病毒目前未被定义为性传播感染,但它能够通过性行为期间发生的密切接触,通过体液、飞沫、病变体传播。

不过,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学者已经在最新一期的《柳叶刀》上撰文指出,不能排除猴痘病毒经由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根据英国卫生安全局的这份指南,临床医生应该建议有多个性伴侣,参与过群体性行为的人接种疫苗。

英国卫生安全局免疫接种负责人玛丽.拉姆齐(Mary Ramsay)博士表示,“我们已经广泛地开展了追踪接触者的工作,这有助于限制猴痘病毒的传播,但我们继续看到病例中GBMSM群体比例极高。通过向高风险人群提供疫苗,我们希望打破传播链,从而遏制疫情。”

“虽然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在3周内能够自发地完全康复,但重症仍然可能发生在一些人身上,甚至能够导致死亡,其中儿童、孕妇和免疫抑制个体患严重疾病的风险更高。”玛丽.拉姆齐说。

“现阶段重要的是,我们将可用的疫苗用于目标人群,”玛丽.拉姆齐说,“与此同时,每个人都应该继续警惕身体任何部位的任何新斑点,溃疡或水泡,特别是如果他们与新伴侣有过密切接触。如果认为自己有这些症状,请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并致电当地的性健康中心。”

接种疫苗——控制当前猴痘疫情的最佳方式

6月16日,欧洲卫生应急准备和反应局(HERA)向巴伐利亚北欧公司订购了11万剂MVA-BN天花疫苗,提供给欧盟成员国、挪威和冰岛,以应对当前的猴痘疫情。

在英国卫生安全局的疫苗接种指南中,与英国卫生安全局合作的英国疫苗接种和免疫联合委员会(JCVI)表示,疫苗接种仍然是目前预防更多猴痘病例、限制病毒持续传播的最佳方式。

目前,英国或欧洲没有专门针对猴痘接种的疫苗,但由于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同属痘病毒科,针对天花的疫苗被认为可以提供针对猴痘的交叉保护。

第三代天花疫苗,即非复制型的改良安卡拉痘苗病毒MVA-BN,经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监管机构(MHRA)、以及欧盟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可用于天花,而该疫苗已在英国过去针对猴痘的治疗案例中使用。

英国疫苗接种和免疫联合委员会认为,由于接触者众多,应尽快向风险最高的GBMSM个体提供疫苗接种。“医疗人员能够在加入性健康服务中心的人群中识别出风险最高的GBMSM个体,在鉴定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类似于评估艾滋病毒(HIV)暴露前预防(PrEP)资格的方法,对高风险行为进行标记,风险标准将包括性伴侣的近期病史,是否参与群体性行为,以及特定的标记,如最近(过去一年)的细菌性传播感染情况。

与此同时,对于高暴露风险的职业工作人员,也应该优先进行暴露前疫苗接种。这其中包括在高后果传染病(HCID)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为猴痘病例提供护理的工作人员;性健康诊所的工作人员;处理痘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专业实验室工作的其他人、以及从事猴痘病例环境净化等工作的人员。

考虑到MVA-BN疫苗是两剂,中间间隔28天,在疫情期间,应优先接种第一剂疫苗,并为那些继续面临暴露风险的人提供第二剂疫苗。

而对于使用MVA-BN疫苗进行暴露后疫苗接种,指南则认为已有证据显示其效果非常有限,但指南仍然建议,应该为高危群体或职业接触者在其暴露于病毒的4天内,提供暴露后疫苗接种;对于持续存在风险或猴痘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可提供长达14天的疫苗接种,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患者包括10—11岁的儿童、孕妇、免疫抑制者。

但指南中也称,鉴于目前的流行病学和疫苗供应,不建议在低风险GBMSM个体和一般人群中更广泛地实施天花疫苗接种。

国产天坛株天花疫苗有潜力预防猴痘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版)》,指南指出,尽管我国尚未出现猴痘病例,但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6月22日,澎湃新闻就猴痘疫苗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创新疫苗与免疫课题组组长戴连攀。戴连攀所在的团队,此前成功地研发出全球第一支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而正痘病毒,是戴连攀在博士时期的研究方向。

戴连攀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与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相比,猴痘疫苗开发具有不同特点。新冠病毒是一种RNA单链病毒,基因组较小,其表面主要保护性抗原比较确定,而猴痘病毒属于DNA双链病毒,基因组很大,病毒膜表面的蛋白质抗原种类多。目前学术界对猴痘病毒的保护性抗原靶点的了解还不够。因此,适用于新冠病毒的亚单位疫苗等技术路线应用到猴痘疫苗仍需要时间验证。

不过,现有预防天花病毒的天花疫苗,很可能能够对猴痘病毒起到较好的交叉预防作用。关于天花疫苗的安全性问题,戴连攀说,目前在欧美国家推广的第三代天花疫苗MVA-BN,使用的是经过遗传改造的非复制型痘苗病毒安卡拉株(modified vaccinia Ankara, MVA),其经过在人体外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自然传代上百次,丢失了15%的基因,在人体中已经不能复制,接种后对人体产生的毒性很小,安全系数较高。由于该疫苗采用的是皮下注射的方式,也不会在身体上形成疤痕。

来自加拿大、美国等国的关于MVA-BN疫苗的使用案例和数据显示,报告的MVA-BN的副作用大多是注射部位的疼痛,发红或肿胀。其他常见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疲劳,头痛,肌肉酸痛和疼痛以及恶心。这些副作用通常为轻度至中度,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症状的时间不超过7天。在临床试验中没有发现心肌炎(心肌炎症)或心包炎(心脏外层炎症)的病例。

而对于疫苗的效力即免疫原性问题,戴连攀认为,虽然MVA-BN是两剂注射,第一剂接种后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前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研究显示,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单剂量MVA-BN产生了强大的抗体反应。此外,来自动物研究的数据表明,在病毒攻击之前和之后(1天)注射单剂量MVA-BN可能为一部分人提供保护,以防止正痘病毒感染。

戴连攀特别提到,在我国,有着自行研发生产的、此前成功地应用于人群接种的老一代天坛株天花疫苗,虽然天坛株天花疫苗使用的是复制型痘苗病毒,但其经过10代减毒,接种后副作用较小。上世纪70年代末,天花在我国消灭后,我国人群中不再进行天花疫苗接种,但天坛株天花疫苗40年来一直在生产,并作为国家储备的一部分。一旦紧急需要,仍然有潜力发挥功效。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医学研究者已经获得了复制缺陷型痘苗病毒天坛株,研究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病毒缺失了基因组C到K区的26个基因,从而改变了病毒的宿主范围、免疫逃逸和毒力等特性,使其在多数人源细胞中无法有效复制。

而在另一项相关研究中,国内学者对复制缺陷型天坛株天花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评估显示,与复制型天坛株天花疫苗相比,复制缺陷型天坛株天花疫苗在小鼠和乳鼠脑内及家兔皮肤内的毒力均明显下降达l04倍以上,但与此同时,其免疫原性也相应下降,需要较大剂量进行两次免疫才能达到复制型天坛株天花疫苗单次免疫的效果。

不过,据了解,这种非复制型天坛株天花疫苗尚未经过临床验证投入使用。

“传统的疫苗开发,需要花很长时间进行实验设计,经过反复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前的毒理学安全性、有效性的验证,再加上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戴连攀说,“但从新冠疫苗开始,考虑到疫情紧急状况和风险收益比,很多疫苗先上市使用,而后对疫苗的后续影响进行跟踪和随访。这是全球疫苗的研发出现的新变化。”

延伸阅读:天坛株天花疫苗

人类最早使用类似疫苗的免疫手段是中国的人痘接种术。根据史书记载,十六世纪或更早,中国人取天花患者痘痂制浆,接种于健康儿童,使之产生免疫力,以预防天花。这一技术也流传到了全球,保护了无数人的生命。但缺点是毒性难以控制,接种者还是有2%的死亡率。

18世纪末,受到人痘接种术的启发,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从天花的近亲、毒性更低的牛痘中制备活疫苗用于防治天花获得成功,并进行了理论总结。这是运用免疫干预手段控制烈性传染病的典范,詹纳也被公认为免疫学之父。

1805年,牛痘接种法传入中国,而生产天花疫苗的毒株却全部来自国外。而“天坛株”则是用来自中国的毒株制成的中国疫苗。可查资料显示,1926年2月,一名天花病患者来到医院,中国生物制品事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齐长庆和他的助手李严茂提取了患者身上的病毒,接种到猴子的皮肤上传了2代,再接种到家兔的皮肤和睾丸上传了5代,又接种到牛的皮肤上传了3代,经过十代减毒之后,一种免疫力好、副作用小的天花痘苗毒种“天坛株”就此诞生。

如今,“天坛株”已经成为多种重组疫苗的载体,比如天花疫苗、乙肝疫苗等。

    责任编辑:康逸梅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