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裁判人力资源短缺,中国足协假期开起培训班
在2017赛季国内各级职业联赛纷纷落幕之后,联赛从业者们大多可以在假期里难得放松一下,不过获得中超、中甲联赛主裁执法资格的40位裁判员却利用寒假“开班补课”,其课程内容正是视频助理裁判技术的技能运用与理论知识学习。
中国足协给“场上法官”开课意在确保未来联赛判罚“人机合一”,同时提升裁判员使用效率,从而推动国内裁判职业化进程。
视频裁判在中超“试用”期间成功改判了一粒越位进球。10月22日,重庆力帆主场与上海申花进行了中超第28轮角逐,力帆队徐洋终场结束前打入1球,不过经视频助理裁判技术(VAR)判定,徐洋进球前越位在先。当值加拿大籍主裁费舍尔对德国籍视频助理裁判操作人丹尼兹·阿伊特金的判断也非常认可,在高科技面前,比赛双方心服口服,VAR在国内联赛赛场的“试水”获得圆满成功。
按照中国足协有关未来职业联赛裁判工作的部署,VAR技术不出意外将在明年的中超、中甲联赛中被广泛启用。
如果说技术硬件设备可以通过雄厚财力作保障的话,那么全面落实这项技术所遇到的最大难题恐怕还是人力问题。由于VAR技术目前在国际足坛还处于“试验阶段”,全球范围内推行这一技术的也只有德甲、意甲以及美国职业大联盟等为数不多的联赛,因此中国足协欲在国内联赛广泛推行该技术,需要征得国际足联理事会的同意,技术运用具体操作人员也必须为国际足联认可的专业人才。
中国足协裁判办从10月下旬就开始对中超全体主裁及部分中甲裁判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而随着各级联赛落幕,培训密度越来越大,培训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整个培训将持续到明年2月份才告一段落。
未来将有更多本土裁判担任视频裁判。按国际足联要求,受训裁判必须具备主裁资格,因此40名接受培训的学员都为目前中超、中甲现役主裁。据悉,培训内容由浅至深,内容涵盖理论知识、技能培训以及实践培训。中国足协之所以将培训地点安排在武汉塔子湖基地,也是因为近期在那里冬训的球队不少,方便学员接受实践培训。
由于目前中国足协在册的具有视频裁判技术讲师资格的人员非常有限,协会接下来还会邀请外籍讲师来华授课,而由于本土讲师大多为兼职,因此授课被分散在多个短周期内,每期约为2至3天。
那么培训的目的仅仅是让裁判员掌握VAR操作的技术要领么?答案是否定的。
据了解,国际足联之所以试用VAR,其主要目的就是提升比赛判罚的准确度,同时提升裁判员对规则、判罚尺度认知的精确度。引进VAR技术并不是要让场上裁判员成为比赛判罚的配角,而是力求裁判员与视频助理裁判在重大或疑难判罚上尽可能保持尺度统一,即所谓“人机合一”。
视频裁判通过监控比赛录像为主裁提供判罚建议。相关人士解读称,“比如对于鲁莽犯规和一般犯规性质的不同,主裁判和视频助理裁判尽量不要出现判断的差异,VAR不止是补漏,实际也是在现场鞭策裁判员时刻聚精会神。”
广泛推行VAR技术,实际上也将大幅提升裁判员的使用力度。获得VAR裁判执法认证资格的裁判员在担任某一轮比赛主裁后,可以在下一轮参与VAR技术的操作。
两种角色的互换也有助于裁判们加深对判罚规则与尺度的理解,丰富执法经验,降低判罚失误率。从长远来说,技能与经验的丰富实际也有助于裁判员提升自身职业性。
中国足协今年已经把“打造职业裁判”作为未来联赛裁判工作的追求方向,而VAR技术的深入推进则有利于加速这方面工作的进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