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真的每一颗杨梅都有虫子吗?

2022-06-23 06: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见内文 吃货研究所

卢橘杨梅桑葚新,樱桃西瓜荔枝甜,百花著果霸占起夏天的味蕾。若你问夏天是什么味儿的,我只认杨梅,初疑一颗值千金,未及启唇,便已满口生津,酸与甜完美交织,既不单纯甜腻也不过分酸涩,偏生果肉娇嫩尝鲜期短,错过便需待来年,只肯和当夏好时光作伴。

新鲜杨梅 | pixabay

01

古人心中的白月光

/ 荔枝vs杨梅,杨梅胜 /

杨梅,因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名,也有朱红、白蒂梅等别称。不同于舶来的西瓜,杨梅是地道的中国水果,原产于我国东南部,杨梅的野生种生长史可追溯到7000年以前,人工栽培最迟从西汉开始,宋人尤爱吟诵杨梅。

曾声称为了荔枝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苏轼,在江南吃到杨梅立马变心,“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相比荔枝有一层硬质外壳,杨梅的果肉直接裸露在外,更加娇嫩柔弱,不易保存和运输,物以稀为贵。

火珠簇压翠微鲜,丹粒团成蜜颗甜 | kidblog.cn

02

杨梅寻味图鉴

/ 从吴越到岭南,好吃的杨梅都在这 /

从颜色上来看,杨梅分为白梅、红梅和乌梅类,深色品种的适应力更强,产量高风味好。早大梅、丁岙梅、荸荠、东魁和晚稻梅是目前主要栽培品种。东魁的甜度极高,果形最大;荸荠的糖酸比完美,是市面最好吃的两个品种。

枝头的杨梅甚是可爱 | pixabay

展开一张中国地图,结合杨梅的喜好和品种,开启一场寻味之旅。我国杨梅品种资源的分布可以划分为5个亚区:江苏太湖沿岸和杭州湾南岸地区、浙闽沿海区、华南滨海区、滇黔高原区和湘西黔东区。

江苏·吴中杨梅冠天下

江苏盛产杨梅,在唐宋便已闻名江南,宋《太平寰宇记》载,“杨梅,出光福山铜坑者为第一。”明宰相朱国帧说江南花木胜游,杨梅时首荐(苏州)光福。光福杨梅果形大而色如鹤丹,一斤仅二十枚。筠筐日馈不离门,味不减闽之荔枝,是当时文人馈赠亲友的上品。

光福杨梅 | maomaots.com

江苏杨梅主要分布在环太湖沿岸的苏州、常熟和无锡的丘陵山地,除了光福,苏州马山、无锡大浮杨梅皆名声在外,有大叶细蒂、小叶细蒂、乌梅、甜山、白杨梅等多个品种,太湖丘陵地出产的乌梅品质绝佳,“紫黑若桑椹,入口甘而不酢。”白杨梅则被古人称为白圣僧,尤为珍稀。

堆盘火齐寻容易,何处空山有圣僧。白杨梅 | gotrip.zjol.com.cn

浙江·品质上佳作贡品

浙江杨梅品种丰富,品质上佳。在宋代,已名扬天下渐成产业,湖州石郭山产杨梅,贡御;杨梅也是临安的贡品;会稽产者为天下冠,颗大核细其色紫。

现在,余姚荸荠种、温州丁岙梅、黄岩东魁、舟山晚稻梅是公认的四大优品。省内余姚、仙居、慈溪、温州等都是杨梅的优质产地,6月中旬到7月上旬是当地的杨梅旺季。

荸荠种,是分布最广、品质最佳的鲜食兼加工品种,它核小与果肉易分离。

余姚荸荠种杨梅 | item.jd

东魁,是目前果形最大的品种,果肉多,甜酸适口。丁岙梅,个大核小,红盘绿蒂、较耐运输。晚稻杨梅,香气浓郁、汁多肉嫩,是品质最好的晚熟品种之一。

很大的东魁杨梅 | 图虫创意

滇黔和岭南·乌梅色浓味更美

滇黔山区春旱夏多雨多红黄土,气候和土质很适合杨梅的生长结果,成熟期也提前、质量变优,东魁、荸荠、火炭是那里的主要品种。云南的富民和石屏是著名的杨梅产地,5月中旬上市,比江浙早了1个月左右。

本地火炭梅,属于乌梅,色泽鲜艳,如同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扁圆形的果子很大,品质上乘,令汪曾祺先生赞不绝口。而山地众多的岭南,特色品种为乌酥核,熟时紫黑至炭黑,核小而酥,果肉厚结实,酸甜可口,含水量低,很耐长途运输和贮藏。

火炭梅极大极甜,颜色黑紫,正如炽炭 | zhuanzhuan.ganji.com

闽南·最早的杨梅味儿

闽南作为杨梅的又一重要产地,以浮宫杨梅为尊。浮宫镇被称为福建杨梅第一镇,主要有安海种早梅、安海变软丝、安海变硬丝3个品种。其中硬丝的含糖量较低,核小多汁,最适合长途运输,远销海内外。凭高温湿热的先天地理条件,闽南的杨梅从4月下旬就陆续上市,带给你最早的杨梅味儿。

浮宫杨梅 | detail.tmall

03

杨梅里的虫子

/ 吃之前要泡盐水 /

有人说“杨梅好吃的部分都是虫子”,害得许多人不敢吃杨梅。真相究竟是怎么样呢?杨梅其实一直就容易生虫。在杨梅的种植地区和经常吃杨梅的人当中,这不算什么新闻。杨梅容易生虫和它的果实特点有关。杨梅的果实中,我们吃的部分是它外果皮上的衍生物——外果皮外层细胞柱状突起形成的柔软多汁的组织。也就是说,杨梅可食部分已经是果实的最外层,外面没有果皮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虫子可以轻易侵入果实中产卵。

杨梅没有外壳保护,极易生虫 | 图虫创意

杨梅中的小虫子主要是果蝇的幼虫,也就是俗称杨梅蛆的小白虫,主要是果蝇属Drosophila的成员。果蝇其实大家都见到过,夏天厨房的垃圾桶上空常常飞舞着的那些很小的飞虫就是果蝇。果蝇是在杨梅成熟变软之后前来产卵的。生的杨梅不能成为果蝇的食物。

左为果蝇幼虫,右为叶甲幼虫 | club.pchome.net

果蝇繁殖力强,生活周期短,一旦爆发很难控制,而杨梅这种直接吃的水果又不好施用普通杀虫剂,因此目前并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到了消费者这一步,可采取的措施更是有限,但是果蝇的幼虫并没有特别的毒性,万一不小心吃下去也不会有太大的危害。很多人吃杨梅时并不在意其中的虫子,连梅带虫吃下去也不以为意。至于网上说它“富含营养物质”云云,只是自我安慰的调侃之语,不必当真。

农业上对于杨梅的虫害问题,除了农药以外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但是杨梅种植中是不可以直接对着果实喷洒农药的。所以果农会采取一些其它的治虫手段,比如用药物对杨梅园进行除草、清理落果,以减少周围果蝇生存的条件;或者向地面喷烟以熏杀果蝇成虫;或使用诱饵来诱杀成虫等。当然,这些方法都不能保证清除全部的虫子。因此,买来的杨梅中偶尔藏着一些虫子,这是难以避免的。

杨梅最好还是在吃之前,用泡盐水的方法将虫子除去,这一招十分有效。

杨梅吃之前,可以用盐水泡一泡丨图虫创意

04

杨梅花式吃法

/ 万般调和,留住一方人间至味 /

吃杨梅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杨梅的常温货架期仅有几天,一日味变,两日色变,三日色、味皆变。清代董文骥曾经携祖孙三代八口从常州赶到苏州,就为了吃一颗正当时的光福杨梅。

漫山杨梅挂枝头,凝翠流碧,闪红烁紫。除了鲜食,还可盐藏、蜜渍、糖收、酒浸、化汤,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就为了留住这一方人间至味。杨梅容易生虫,采下来要先用盐水浸泡一刻钟驱虫,再做其他。

杨梅丨pixabay

杨梅生食

杨梅娇嫩,最好吃的杨梅,就是你刚从树上摘回来的那一筐,洗净扔进嘴里,听到牙齿咬破果肉的声音,尝到酸甜恰好的汁液。从枝头到舌尖,不耽误一刻钟,才是对杨梅最高的敬意。

年年梅里见诸杨,火齐堆盘更有香 | 图虫创意

杨梅蘸盐

李白说,“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酸与甜,如果打起架来大概还不够丰富,古人就加上了一丢丢的咸,以盐为媒,左手酸右手甜,来一场三国战,异彩纷呈回味无穷。

杨梅酱

把杨梅做成果酱,就能够做杨梅冰沙、杨梅刨冰、杨梅冰激凌……和数种甜品、点心搭配都足够和谐,每一口都是酸甜可人的。

新鲜杨梅盐水浸泡后,晾干后加白糖一起炒,直到渗出汁液,果肉细碎,颜色转深再关火,把果核挑出后,密封冷藏保存即可。杨梅汁多果胶少,不容易成酱,加一些琼脂或者果胶多的水果(如苹果)更好,不要熬得太稠,否则凉了会干硬。

杨梅酱 | 豆果美食网网网友jack船长z

杨梅蜜饯

把杨梅用蜜糖制成果脯蜜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本风味,好贮存好运输,漂洋过海也不在话下,不是杨梅季,也能吃到那口酸甜味。

杨梅蜜饯 | 豆果美食网网友烘焙帮阿涛

杨梅化汤

夏天做一碗冰镇杨梅汤,老少咸宜,消暑解渴。滚水煮化冰糖后,再放进洗干净的杨梅,大火煮开中火煮10分钟左右,留几颗杨梅,一起盛进容器中,密封冷藏即可。

冰镇杨梅汤 | 图虫创意

四时风物生烟火,人间果蔬有滋味。我轻轻地尝一口,这酸甜的杨梅,我喜欢的夏天就这样。

参考文献:

[1] 张慜,孙金才. 杨梅资源开发与利用[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 罗桂环. 杨梅栽培史略[J]. 古今农业,2017,04

[3] 周洋. 南方杨梅种植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中旬,2018,03

[4] 李嘉球. 光福杨梅[J]. 江苏风物志,2016,4

[5] 俞文生,郭志海,张林,郄红丽. 江苏杨梅部分品种的 ISSR 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6] 汪源清主编. 无锡指南[M]. 海口:南方出版社,2008

[7] 徐春明. 江苏——中国杨梅产业发展的一颗明珠[J]. 中国果业信息,2012,07

[8] 陈少玲,陈平. 浮宫杨梅主要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2004,01

[9] 牛海林,高益波,胡波,刘强,吕艺影,邬立辉. 余姚杨梅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2

[10] 张淑文,梁森苗,郑锡良,任海英,朱婷婷,戚行光. 杨梅优株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J]. 果树学报,2018,35(5)

[11] 矛天尧. 鲁迅笔下的绍兴菜[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4

作者:煎茶君,糖记冰铺

原标题:《真的每一颗杨梅都有虫子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