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万亿市值”梦碎,格灵深瞳在“裸泳”
在AI赛道上,格灵深瞳处境颇为尴尬,曾放言“环顾四周,没看到一个对手”,到如今连“AI四小龙”都排不上号。
彼时,格灵深瞳被捧上天,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喊出5000亿美元的估值,红杉资本的沈南鹏给出1000亿美元的估值。
但是一级市场上喊破天了也没用,是不是真金放到二级市场上一炼便知。事实证明,格灵深瞳被高估得离谱,在上市三个月后,截至2022年6月21日市值只有52亿元,与曾经喊出的万亿市值相去甚远。
“万亿市值”梦碎科创板
2022年3月17日,格灵深瞳成功登上科创板,成为“AI第一股”,发行价为每股39.49元。
作为曾经大佬站台、风投加持的AI明星企业,格灵深瞳上市被寄予厚望。但意外的是,上市首日格灵深瞳便破发大跌,市值仅为69亿元,二级市场上新股中签的投资者亏得惨不忍睹。
头顶着“AI第一股”的名号,但格灵深瞳的市值与随后上市的商汤、云从市值相形见绌。截至目前商汤科技的市值近2000亿元,云从科技的市值近200亿元。
截至2022年6月21日,格灵深瞳股价为28.20元,仍处于破发状态,市值只有52亿元。但这丝毫不影响投资大佬们赚得盆满钵满。
2013年,曾在谷歌做智能眼镜项目的赵勇拿着真格基金和策源创投的100万元天使轮投资成立格灵深瞳。
2014年获得红杉资本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随后现代摩比斯、三星创投、合之力等投资机构也加入后续融资。
以格灵深瞳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9月,红杉资本持有1940.20万股,占比10.49%,位列第二大股东,真格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1169万股,持股比例为6.32%。
以6月21日每股28.20元收盘价为计,红杉资本持有市值为5.47亿元,真格基金持有市值为3.27亿元,与前期100万的投资金额相比,收益依然十分可观。
格灵深瞳在“裸游”
2013年,当格灵深瞳成立时,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们期待着AI赋能百业。随后几年AI赛道异常火爆,“AI四小龙”相继成立。
但是一轮“烧钱”下来,AI行业至今依然面临着商业化落地艰难的窘境,扭亏更是遥遥无期。
AI四小龙中,商汤科技2021年营收47亿元,亏额金额却高达171.40亿元,云从科技营收10.76亿元,亏损6.32亿元,另外还未上市的旷世科技,依图科技也深下陷在亏损的泥淖中。
格灵深瞳也一样,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格灵深瞳实现营收分别为7121万元、2.43亿元、2.9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亏损了4.13亿、0.78亿、0.68亿。
格灵深瞳在回应首轮问询函时,曾预测2023年将扭亏为盈。但亏损依然在持续,2022年一季度格灵深瞳营收约5426万元,净亏损约1464万元。
商业化前途不明,扭亏遥遥无期,资本对AI热情大降,AI热潮随之褪去,留下AI企业独自“裸泳”。2016年,格灵深瞳最困难的时候,公司账上的资金,只够发几个月的工资。
2017年曾经放言《对不起,我们只爱牛人》,“哈佛商学院的MBA也只能做实习生,加入我们比考哈佛还难。”的格灵深瞳经历CEO出走,裁员瘦身后,高管频繁变动,2020年3月技术总监邓亚峰离职,同年8月首席科学家张德兵离职。
这一系列变故背后,格灵深瞳的AI技术商业化远不及预期。成立之初,格灵深瞳瞄准零售渠道,推出第一款产品皓目行为分析仪,旨在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为线下零售商赋能。
但是,皓目行为分析仪商业化艰难,以致于2016年时格灵深瞳现金流差点断裂。随后,格灵深瞳转型做安防,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构成了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
不过安防领域的竞争更是一片红海,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传统硬件厂商在这片市场深耕多年,市场地位不可撼动,另外还有商汤、云从等同行也早进入了该领域。
直到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农业银行等几大客户,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高达75%。而且收入多留在了账面上,2021年格灵深瞳营收2.94亿,但是应收账款高达2.26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