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市中的古典影像:一次园林中的展览,一座展览中的园林
《走神——园林的观看之道》摄影群展即将于2017年11月22日至12月20日在苏州吴江同里古镇的耕乐堂举办。本文为策展人与部分参展艺术家为此次展览撰写的“关键词导览”,以下未署名的“词条”均为策展人丁枫所写。
园林
园林是中国人对世界艺术的一项特别贡献,脱胎于中国人独有的山水观和哲学,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已经拥有了一套自己的艺术语言,无论是对空间的组织、媒介的选择、意境的表达都自成一体。园林对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很多人或多或少逛过几个园子,陌生是因为,造园活动几乎停止,这门艺术和传统山水画、木构体系建筑一样受到现代生活的巨大冲击。传统园林之于我们的意义到底还有多少,只是一处观光景点吗?只能走马观花地逛逛吗?只如博物馆中的藏品一样珍藏起来吗?策展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艺术家的表达来唤起人们的思考,不仅是园林,还包括其他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智慧和审美。
计成与同里
计成(1582-不详)是同里人,是中国最早的造园专著《园冶》的作者,他本人就是一位造园家,有深厚的书画诗文功力。虽然他所造之园无一留存,但他在《园冶》中总结的造园之艺直接将中国园林艺术具体化、空间化。明代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高峰时期,各地造园活动频繁,实践丰富,同里作为当时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一个重镇,文人富贾云集,0.47平方公里的古镇范围里,至今保留下来多处私家园林和园林遗迹,其中退思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展览的场地耕乐堂是始建于明代的宅院,国保单位。
走神
展览的主题词是走神,所谓走神,是指人的思想出走日常之境,或是出走自己之境,由园林中景物所产生的代入感(substitution),进入了园林主人的境界,或是造园人想要营造的意境。比如,感受到拙政园志清处的澄怀观道,网师园月到风来时的心由静生。所谓境,最早来自梵文佛经,指心识活动的范围,智慧所照亮的区域,所以每个人的境不同。园林的意境就是园主人的心智空间,传统园林的意境是由祖先智慧营造的,对现代人来说,进入园林,某一刻的走神便是对中国智慧的最佳体悟。而这种走神是需要在头脑中预设一些经验的,正如约翰·伯杰(John Berger)的“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一样,不同的人在园林中的走神是不同的。
走神的第二层含义在于时间。中国的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她所创作的可行、可游,可观、可居的意旨,无论动观还是静观,都是时间落在空间上的痕迹。园林中的观看,需要调动人所有的观看方式,静止不动、左右环视和边走边看, 时间与空间的交错,景物的更替,往往会使人产生高居翰所说的“园中一日,世上千年”之感。这种对时间的感知产生了永恒感。如果说第一种走神是从自己和日常走入了他境,那第二种走神则是从瞬息流逝的现在走入了永恒的当下。
耕乐堂,白皮松
展览的场地选在同里古镇,展厅就是拥有400年历史的明代宅园耕乐堂,耕乐堂的河对岸就是明代造园家计成的故居。耕乐堂是一座小型的宅院,位于古镇的边缘,1998年修复时间面积只有300平方米左右,修复时扩充到目前的600平方米。
艺术展览喜欢简洁的展览空间,可以凸显作品的视觉效果,而园林空间,自成一体,内向,完整,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艺术家的创作如何融入这个空间,对于创作和陈展都是挑战,也可能都是灵感。展览邀请8位艺术家入园创作,耕乐堂就是他们的创作对象,最终用作品呈现他们各自的走神,包括摄影、装置、布面油画等,作品散布在园林的各个室内外空间,展陈方式充分考虑与环境融合,本身就成为一种创作。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传统空间的对话,本身就蕴涵巨大的张力,可引发无穷想象。
耕乐堂中有一棵470年的白皮松,白皮松随着树龄的增长,树皮的颜色由青转白,越久越白,如今的这棵白皮松,通体如雪般白,姿态优美,立于池边。白皮松不耐水涝,更适合生长在北方,江南地区能长成如此,实属不易。
甘莹莹,选自《游园惊梦》系列。本文图片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8分钟(甘莹莹)
在国内游玩过的园林,往往人多,热闹,大家抱着来看奇景的心态,满园充满了人声。后来有一次在留园拍照拍得入迷,我在靠墙的一条花廊边,透过花窗盯着没有一个人的三折廊道。此时人声渐稀,原来不知不觉已到了闭园的时间,广播刚播放完一曲结束的音乐,却神奇地没有工作人员来催促我走。只剩风吹过竹叶,传来沙沙的声音,我感到有点冷,于是抓紧时间,对好焦,测好光,插入胶片,按下快门这时,在摇曳的竹叶与墙上的竹影的间隙中,我反复感到廊道的尽头有人缓缓走来。我的呼吸顿时屏住,想要离开,可是曝光时间还未足够。心里想,是啊,几百年前的人也是这样缓缓走过呢。8分钟的曝光时间结束,我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好相机,转身离开廊道,发现陆续有几个游客从远处走来,这时候的感觉才真实了起来——仿佛从一个8分钟的梦里醒来。
后来在刘海粟美术馆听周仰的《园林与我》讲座时,有一位读者分享了他的一个感受:未曾关注过古典园林的他有一次去扬州出差,误入了一个废弃的园林,荒无一人,夕阳时分他有些疲惫,只想在石椅上闭眼小憩,他说在梦中觉得自己仿佛穿越了朝代,迷迷糊糊的人声抚慰着他,夕阳渐落,他恍然惊醒,从此便迷上了园林。他在说着自己灵魂出窍的感受时,我感同身受地毛孔竖起:是啊,在幽深的园中,高墙垒起、草木蓊蔚,如若远离游人,就更似脱离了乱世纷繁的干扰。
甘莹莹,选自《游园惊梦》系列。梦(甘莹莹)
如果说每游一个园林都像做一场梦,那么耕乐堂的梦却有所不同。这是一个明代的园子,一切线条、颜色与布置都是简洁明朗,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性冷淡风”,尤其是相比古镇上结构与景观最复杂的清代园林退思堂。耕乐堂一过厅堂,走入园中,就是异常简洁的一颗白皮松。在其他园林中,也许你会透过一扇漏窗,看到远处高塔的借景,会通过一个假山的洞,瞥见湖中莲花的倩影。而耕乐堂,则是走尽一条昏暗的室内长廊,眼前顿时明亮,一个约六丈见方的池塘边,豁然立着一颗松树,在耀眼的阳光下,闪着银色的光。
在树边的凉亭中,我看着池中白皮松的倒影,竟也透着白光,一时清楚,一时模糊,看得时间长了,竟入了神。当池面平静时,倒影与真实最是接近,在凝视中仿佛有走入水中的冲动;当微风拂来,倒影在交叉的水波中变得抽象,像一个扭曲却奇幻的世界;当水中的红鲤嬉戏抢食,溅起的水花惊动了水中的世界,白皮松在波纹中破碎。而这一个似真似假的水中世界,有白皮松,有远处的房屋,有游人,有鱼,甚至有漂浮在水中的落叶,灰尘……他们随着时间,破碎,重组,你的眼睛聚焦、又失焦,你的神魂在几个世界中穿梭,物我合一。人声走近,你定睛一看,发现自己只是在看着白皮松,不,你只是在看着一潭池水,就这样结束了一场短暂的视觉神游。
罗永进作品焦点(罗永进)
园林看了很多,不是文保就是公园,它们历经风霜雨雪易东换主修葺整治,呈现给我们的是缺乏内容的架构,尽管品级有高低,建筑有规格,家具有规矩,但园子还是大同小异,缺乏特有的内涵。如同摆给游客看的展品,失去了人的温度,失去了园子的神采,失去了园林“可居”的灵魂。
白天进园,人潮汹涌,有欢声笑语更有欢呼雀跃,晚上进园,行单只影,必疑有鬼神相伴。园林原有功能的丧失,对原主人的打击清算,加之影视作品里的神鬼出没,园子里的景物在一般人脑海里多与过往、故去、神怪相联系,惟有园中古树沧海桑田依然如故,散发着主人的气息,也保持着园中的一线生机。耕乐堂白皮松为古人所植,今天依然枝繁叶茂,长枝伸展垂于水面,与两岸花窗动静、线面、虚实相映成趣,也自然成为我的拍摄主题。我通过两边花窗的反射和透射将白皮松、水池、建筑、窗格有选择地分别聚焦,再将这些不同焦点的画面按肉眼的观看习惯复原,拼接成一张貌似再现的景观,但细观之,视点会被焦点牵扯着在不同的物体上游弋,用个贴题的话,就是“走神”,希望通过如此这般的“走神”与眼前神往的园子神交。
罗永进作品小(周仰)
第一次到同里耕乐堂,是在丁枫博士告诉我展览计划之后的一周,那天是七月半。虽是鬼节,但暮夏的光天化日中,容不下任何神秘主义的想象。拍摄园林项目《不朽的林泉》(Faerie)两年多来,习惯了苏州城里那些规模更大的古典园林,与它们比起来,对耕乐堂的第一印象只能是一个字:小。这处记不清三进还是四进的宅子,大概只有最后一进围绕池塘的那圈松、石、楼阁,可以称为园林。带着这个不存惊喜的印象,一个半月之后,秋日的大雨中,八位艺术家在耕乐堂聚首。下午四点半之后,渐渐不再有新的游客,我们开始了“沉浸式的”园林体验,丁枫在方厅设了红酒和小点,夜幕降临后,上官终于来了兴致,唱了昆曲。雨、黄昏和黑暗,于我总是有转化空间的奇效。在耕乐堂的创作中,我延续了长期项目《不朽的林泉》(Faerie)的一贯思路,依然试图透过表象,寻找一个隐匿的“仙境”。
周仰,《不朽的林泉》之耕乐堂真假(周仰)
我记得第一次体验入夜后的园林,是2015年一个夏夜在闭园后的苏州耦园拍摄,坐在黄石假山顶上的石凳等着天光消逝,我突然以前所未有的清晰看到,假山,并不是“假”的——在园林的语境中,它就是高山,因为园林并不遵循一元自然(Primary Nature)的法则,也不是用人造的山水对一元自然进行简单模仿。正如托尔金(J. R. R. Tolkien)在《论神话》(On Fairy-Stories)中论述的,神话作者创造出一个不受已知自然规律的主宰、拥有独立运转规律的次生世界(Secondary World),一个允许读者心灵进入的仙境,同样,园林亦是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时空。于是两年多来我在不同的江南园林里寻找,当阳光照到水中央的一簇植物,或者暮光将逝,或者一尾鲤鱼在稍纵即逝……在这样的时刻,分隔两个世界的帷幕突然撩开,那个隐秘的仙境浮现在眼前,那是承载渴望的所在,超越生死,一日千年。
周仰,《不朽的林泉》之耕乐堂仙境(周仰)
那个仙境常常出现在相机的成像屏上,有人说用大画幅相机拍摄是私密的体验,这点我越来越同意。在遮光的冠布后面,我长久地盯着毛玻璃上凝结的光,那幅上下颠倒的影像只为我一个人出现,而一旦插入底片,这种中带着光晕的像便会消失,我常怀疑留在底片上的与我所看见的,不是同一幅图像。在反复的私人的观看中,一种与园林的亲密感不知不觉生长出来,似乎耕乐堂成了“我的”,滴滴答答的雨中,竟留恋起来。因此即便我已经基本完成拍摄,隔了半月又跟着几位未完成作品的艺术家再访同里。下午四点和早晨七点半,略呈金色的阳光中,水波和松影投射在墙上,又是不同的美。
我开始创造肉眼不可能直接看到的图像,多次曝光,糅杂了自己的意图、意外甚至错误。用胶片拍摄时,从按下快门到底片冲洗出来,这段或长或短的时差中,奇迹发生。胶片这种媒介尚存的可信度将我的操控变成事实,于是那个仙境真的被铭刻下来。有一瞬间我怀疑,寻找和创造发生了错位。古时建造园林的文人,他们以“造物主”的身份创造了园林这一不同于现实的时空,允许人们亲身流连其中;今日,在描述耕乐堂的某个厅时,我们不自觉地说“当初设酒”,将那一晚自己在园中的活动当作园子里固有的事实,恍惚已把自己当作了主人——那么,当潜意识中我们自己成了园林这一时空的“造物主”,或许“寻找”与“创造”那个仙境也没有了本质区别。
周仰,《不朽的林泉》之耕乐堂园林和人的关系(谢丁丁)
当我们谈论园林时,其实我们在谈论园林和人的关系。就像我们谈论某个人时,我们谈论的是我们和他,或者其他人和他互动时,在我们或他人身上留下的印象。这种印象实际上是关系的产物。这里说的关系并不是指父子、夫妻、朋友或仇敌,而是一种相对位置,也可以理解为身份、立场或角度,比如在某一场景下的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某一情境中的施予者与受与者。这是一种真实而具体的关系,因真实发生的具体事件而成立。
我们与园林的关系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我们想从园林里获得什么?我们会用何种方式去获取?有的人会去攀登一座高山,有的人则会躺在半山腰上睡觉。他们想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于是他们和这座山的关系也不同。一个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一个是打盹的人和他的床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园林不总是被动的,它不会静静地等着你决定你要和它建立怎样的关系,它会反扑上来。它的第一代园主人(造园者)在创造它时便植入了人的意志,它是被编了程的。它就像所有人造物一样会用自己特定的方式操纵着人的行为,而身在其中人也寻着这串代码左右顾盼,跋山涉水。它的程序在引诱着人前行,每一个漏窗,每一个梯级,每一次明暗交替都在暗示着人的下一个决定。
说到底,我们是在园主人和他的后继者们精心编织的网里漫步。这张网刚织就时,园主人大概已经预设了所有的关系,但总有一些人会走到蛛网外面去,从一个园主人不曾想过的角度俯瞰他的园子,比如现在高耸在园外一角的粮仓,还有我们当代人的眼睛。
李威娜作品感官沉浸(李威娜)
以往观赏园林时,虽然也有拍摄作品,但仍是做为游客中的一员来欣赏园中景色,并未与园林本身有感情上的连接。第二次来到耕乐堂,有机会在闭园后的夜晚感知这个明代的园林。当感官全部打开,借助微弱的灯光,暗夜中的景色也仿佛看得真真切切。绵绵不断的雨水声入耳,静静地坐在水榭中,自然的声音在耳边逐渐放大,雨滴滴在池塘中的淅沥沥声、微风轻拂竹叶的沙沙声、昆虫躲在草丛中的鸣叫声,园中美景与大自然的声音伴随着桂花飘来的暗暗幽香,夜晚的耕乐堂,恢复了园林本来的模样。
随后几天的“浸入式”观园,我一直试图找回夜晚耕乐堂的那份谧静的美。闭目,聆听园中的声音,想象耕乐堂原主人在此写字、抚琴、下棋、绘画的场景。一瞬间的沉浸,听得见池塘中小鱼抢食的水泡声,而刚进入的情绪很快被涌入的游人的声音打断,耳中便只听得到大家的说话声、小孩子的嬉笑声。大家对旁人发出的声音的敏感度不高,发出噪音的人不以为然,被动接受噪音的人也似乎毫不受到影响。这倒使我的关注点临时转移到游人身上,我开始记录讲话的人的声音及视频,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操着各种口音及语言,同时汇聚在这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园林,他们大部分人的观园的方式无异于在公园内,拍照后匆匆离去,完成了他们到此一游的使命。
许是那晚耕乐堂的宁静让我念念不忘,许是我对声音的高度敏感,嘈杂声中的耕乐堂于我无异于透过覆满灰尘的玻璃来观园,朦胧又带有距离感。于是,我希望通过作品来表现我对于园内声音的兴趣与对嘈杂声的抵触情绪,通过浸入式的音频、视频的方式来呈现园林中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及景象,从而引发游人对自我观园方式的一点思考。
李威娜作品关于展览《走神——园林的观看之道》
时间:2017年11月22日至12月20日
地点:苏州吴江同里古镇的耕乐堂
主办:同里古镇保护委员会
承办: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
策展人:丁枫
参展艺术家:
罗永进、周仰、方梦芹、李威娜、Johnny Zhang、甘莹莹、谢丁丁
今年是苏州古典园林登陆世界文化遗产20周年,他们用这次展览向先人致敬。
艺术家讲座与导览
展览期间的周末,时间均为14:00-16:00,需要预约,详情请扫以下二维码。
11月25日:谢丁丁(地点: 同里时光)11月26日:李威娜+Johnny Zhang(地点:丽则女学)
12月2日:甘莹莹(地点:丽则女学)
12月3日:罗永进(地点:丽则女学)
12月9日:曹梦芹+方霄鹤(地点:丽则女学)
12月10日:周仰(地点:同里隐庐)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