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凉山里出了个彝族少年篮球队

2022-06-21 10: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Superhat 故乡与世界

在大凉山,一支名为“黑鹰队”的篮球队正在快速成长。这支由彝族少年组成的队伍走出深山,来到北京东单,又走向厦门,他们的野生力量和对篮球的朴素渴望感染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篮球爱好者认识了黑鹰队。而这一切,离不开四位球迷的共同努力。我们采访了黑鹰队创建者瓦尔阿木、电影人刘博濠、“日落东单”创办者吴悠与他的妻子杨舒越,让我们一起走进凉山黑鹰队的成长故事,认识这些热爱篮球的少年们。

——编者按

在彝族人的传说中,最初的人类,是雪变来的。

雪初变成人的时候,赤身躺卧在冰寒的雪地里,又饥又冷,于是,老鹰飞来用翅膀覆裹人身。那个时候人类抗御自然灾害的力量相当薄弱,害虫很多。为了保护人类,老鹰又啄吃害虫,人类这才一代代传了下来。所以在延续至今的故事里,彝族人是鹰的传人,受到鹰的庇护。

瓦尔阿木将鹰的寓意注入到他组建的篮球队队名之中。凉山黑鹰队的成员都是12岁以下的彝族少年,他们曾在2020年第一次受邀前往北京东单篮球场,并在那时一战成名。那一场比赛,这群彝族少年与他们的同龄人对手身高悬殊,看上去又黑又瘦,运动裤太大穿不了,单穿着印有“黑鹰计划”的上衣,衣服拖到了大腿上。

阿木和他发起的“鹰之战”参赛队员,这些彝族少年来自凉山各县镇。

这一初次亮相,旁人都以为他们只是来看球的。“等我们上场,他们才知道我们是来比赛的,结果我们还赢了,我很意外。”今年23岁的瓦尔阿木,既是黑鹰队的创建者,也是这群孩子的教练。

在第一个邀请黑鹰队“出山”的吴悠眼中,这些孩子身上有一股野生的力量。“那股拼劲儿挺感染我的,有点像我小时候打球那种劲儿。”孩子们的拼劲儿里有他们对篮球的渴望,吴悠说,孩子们平时还会一起唱歌,比赛庆祝的方式也充满了力量感。

小黑鹰们的临阵战歌,呼喊、摩肩、跺脚有力地结合在一起,用彝语喊的是“黑鹰降临,猛虎出山”。

2020至2021年,凉山黑鹰队先后两次到北京东单与同龄球员切磋,而今年,他们将前往厦门,参加一次由前国手吕晓明组织的青训。一支来自深山的球队在短短三年间快速成长,黑鹰队已经拥有了两名让全国篮球爱好者耳熟的小球星,欧文惹、科比惹,而这一过程,离不开四个球迷的穿针引线。

人们对大凉山的印象,即将从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村,迅速转向这支凭一股野劲儿在生长的少年球队。

四个球迷,一支球队

2020年,在美国学电影的四川人刘博濠回到家乡来完成自己的毕业作品。年初,美国篮球巨星科比不幸离世,刘博濠在悲伤之余决定要在毕业作品中表达自己对篮球的热爱。前段时间,他的这部纪录短片在成都做了放映,作品题为《鹰栖凉山》,讲述的正是凉山黑鹰队创建者、教练瓦尔阿木和孩子们的故事。

刘博濠去过大凉山做公益,但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大凉山里有个篮球队。后来在手机里刷到黑鹰队打球的短视频,他决定联系阿木。

在总计约有四个月的时间里,刘博濠多次跟随阿木在成都和凉山等多个地方采集素材。留在《鹰栖凉山》里的部分,更多的还是在山里打球的孩子们。

《鹰栖凉山》中最早的小球员之一,很可惜因为家里孤寡无援,她不得不放弃篮球,回家务农。

为了这部片子,刘博濠独自一人扛着机器、带着无人机进了大凉山,有一次还把几十斤重的设备扛上悬崖村。攀登悬崖村天梯用了整整四个小时,下来又用了两个多小时。

“我当时想,这种事一辈子有一次就够拿去吹嘘了吧,现在想想,要是继续拍篮球队,我还会爬上去的。”悬崖村并不是黑鹰队主要生源地,通过阿木组织的“鹰之战”选拨出来的队员实际上来自大凉山的各个村寨。“住得最远的是欧文惹,他在美姑县,坐车过来要六个小时。”阿木介绍说,当时黑鹰队主要活动场地在甘洛县阿沙莫村,那里有一个水泥地篮球场。

“我不知道不打篮球的人明不明白,悬崖村里还有一些孩子,这个篮筐就是希望。”刘博濠觉得,将阿木特意去悬崖村安装篮球筐这件事记录下来非常必要,当他自己从镜头里看到这个画面的一刻,心里也非常激动。

孩子们都在看老师把黑鹰队队徽贴上篮板。

对于刘博濠来说,篮球不仅是自己少年时代萌生的兴趣爱好,在求学海外的孤独时光里,篮球更是一直陪伴着他的老友。尽管因为留学,不得不告别那群以前一起打篮球的伙伴,刘博濠还是将看球赛作为自己排遣思念的方式。他曾多次到现场观看NBA赛事,从小时候看的转播到人在现场,篮球对他内心的召唤从未停止,甚至更加强烈。

阿木对刘博濠印象很深,他记得这个年纪相仿的导演是第一个发现和拍摄黑鹰队的人。在两人相遇之前,阿木只是将黑鹰队的视频传到网上,观看人数并不多,很多人只是看个好奇,山里的一群孩子也在打篮球,看看就滑了过去。

凉山黑鹰队队徽。

“悬崖村还有四十多户人,我带了别人捐来的四十双球鞋上去,想让那里的孩子也知道,还可以打篮球,这是一件有希望的事情。”阿木为悬崖村安装篮筐的事,在后来为黑鹰队制造关键机会的吴悠那里还有一个类似的版本。

刘博濠的镜头下,背着几十双鞋前往悬崖村的瓦尔阿木。

那是吴悠的童年回忆,他的篮球梦诞生于9岁时一个夏天的正午时分。同样,也是一个看上去十分潦草的篮球筐,挂在大院里的一棵大树上,遥不可及。当时他捡起大哥哥们玩了扔一边的篮球,他想自己“比划比划”,结果第一次尝试投篮,球进了。

这一刻,开启了吴悠对篮球持续二十多年不变的热爱。“我特别记得那个球刮着金属篮筐的声音,非常清脆,当时我觉得我跟篮球缘分可能就开始了,自信心爆棚,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可能是天才,然后我就决定去偷偷去练。”吴悠还没有看过刘博濠拍的这部《鹰栖凉山》,但也许篮球本身就是那不必言说的默契,透过这个普普通通的篮筐,阿木的心愿,值得被相信。

怀着同样的相信,刘博濠很快为《鹰栖凉山》定剪,他还邀请自己在美国的同学为片子设计原声音乐,这在短片创作里并不多见。虽然他的作品只有很少的机会被更多人看到,但这张同名原声音乐专辑已经在音乐平台上线,可以被更多人听见。

在《鹰栖凉山》的拍摄过程中,时间来到了阿木与吴悠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也是在2020年,阿木带着科比惹在成都见到了吴悠,很快,吴悠和他的妻子杨舒越决定邀请阿木和孩子们到北京比赛。

如此第一年、第二年,吴悠和杨舒越向黑鹰队敞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东单体育中心到五棵松篮球馆、首钢篮球场,黑鹰队见到了吴悠的师父、最早一批国家篮球队队员王长友,同时也在北京打出了名气。

吴悠邀请凉山黑鹰队前往首钢篮球场,并在那里与他的恩师、前国手王长友合影留念。

去年,阿木在甘洛县修建篮球训练基地,同样热爱篮球的杨舒越为阿木联系馆内设施的赞助商,从中沟通交流,给了不少建议。这个训练基地已经建成,阿木和孩子们终于有了可以训练和学习的固定场地。

阿木带着孩子们下山训练,背篓里装着篮球。

“真正能帮到孩子们一定得是每天能见到他们的人,能帮助到阿木,我觉得才是真正的能够影响到孩子们的。孩子们变化很大,默默帮助每天都能帮助孩子的人,可能还管点用。”

在东单,黑鹰降临

对于凉山彝族少年来说,到底是先有篮球,还是先有黑鹰队?

大学时代曾是校队队员的阿木,2017年放暑假时返乡创办“鹰之战”联赛,从那一年开始,在凉山的新传说里,世上是先有了黑鹰队,才有了篮球。而黑鹰队在东单初战告捷的消息,让当地更多孩子参与到“鹰之战”联赛之中,之前只有小学生参加,现在也有了初中生,家长对篮球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很多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就是干农活和上学,没时间训练,加上山路又不好走,家里很不支持他们打球,觉得上学才是重要的。”但现在,阿木也会在训练之余带着孩子们做作业,训练基地里有严格的时间表,四个小时讲解和训练,其他是功课时间。自从黑鹰队去过了北京,家长们从篮球带来的好消息里看到了不一样的希望。

北京,东单,老乡眼中的好地方与篮球迷心中的“圣地”重合在了一起,但在阿木看来,前往北京并不意味着黑鹰队要告别滋育着自己的大山、走进大都市,他把具备独特意义的东单视为黑鹰队的重要里程碑。

阿木经过他在山上安装的篮筐,下面写着“全村的希望”。

他创办“鹰之战”在整个凉山地区选拔队员,也不是因为自己喜欢篮球,因而推广篮球这项运动,希望,是他在山外求学归来之后,想要传递给彝族孩子们的最好的东西。这与吴悠在2012年创办“日落东单”街球夏季赛事时的初衷不谋而合。

而东单之所以成为“圣地”,进而促成黑鹰队与东单的结缘,与吴悠耕耘至第十一个年头的“日落东单”不无关联。

在创办“日落东单”之前,吴悠常常在东单体育中心训练,因此东单想邀请他策划一个联赛,于是吴悠很快拉来自己的小团队集思广益,目标就是做一个可以在夏天举办的有趣的篮球比赛。吴悠觉得街球的形式包容性比较强,可以让活动更有趣,于是这事就敲定下来,还融入了很多创意。

定型下来的“日落东单”每年夏季开赛,连续十周、每周日晚举办,每周比赛选拔出六十四人自由组队,淘汰至最后八人时,分四队进行车轮战,最后决出冠军和最有价值球员,中间还穿插着街舞表演、扣篮大赛等等。

举办十年之中,从未间断,观赛观众往往能达到三百至五百人,以至于吴悠不得不就观赛人数做出限制。到今年已是第十一届,现因疫情推迟。

在场边,吴悠带着一些大院里的篮球少年以及科比惹一起看球。

因为允许来自任何地方的个人报名,下午的比赛,有人从早上6点钟就开始排队,除此之外,赛制还增加了夜赛。“不管你队伍是赢了还是输了,当然赢了的话晋级概率就大,输了的话可能要再跟那些差不多水平的人再进行个单挑,最终选拔出来一个。”

吴悠从9岁接触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期间他也有职业球手的经历,他觉得打职业的人在篮球爱好者里面大概只有1%,而“日落东单”也常常吸引正在休假的职业队选手来参与。“包括NBA球星,暑假的时候也会出现,还有一些没打到职业队的人,我都给他们一个公平竞技的机会,所以这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赛事,在机会上没有差异。”

正因为看重赛事的“好玩”,东单在这十年当中的技术切磋、文化交流里迅速成为了篮球爱好者向往之地。阿木第一次带着科比惹去成都见吴悠,也有一丝“追星”的味道,这一面也顺利将阿木和黑鹰队一步带到了已成“圣地”的东单。

那一年夏天,吴悠和杨舒越一边在紧张筹备新一届“日落东单”,一边迎来了凉山黑鹰队。最开始,吴悠打算与孩子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这些第一眼就喜欢的篮球小将,他怕短暂相聚后离别会让彼此伤心难舍。

但很快,小黑鹰们在“日落东单”上坚韧的球风就让吴悠顾不得什么距离,整支黑鹰队团结、敏捷同时不怯于表达自我,这种态度让吴悠一再想起了小时候,他最初接触篮球时那股热血澎湃的状态。“哥哥打球都不太行的话,我觉得说什么都是徒劳的。”这甚至激发吴悠去球场上做更好的自己,而且还想更进一步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教给这一群小黑鹰,“这群孩子把我又变回孩子了。”

在“日落东单”上,黑鹰队与北京的孩子们对战首场告捷,吴悠和杨舒越带他们又去了五棵松,还请来当时北京市最厉害的小学生球队,结果黑鹰队仅在最后关头一分之差输掉比赛,两次赛果都让吴悠感到惊喜。但当离别前夕,小队员木呷惹请吴悠签名,说害怕这一次就是最后一次时,吴悠的心还是被刺痛了。“我不想让机会成为一种幸运,第一次成为最后一次。”于是,吴悠和杨舒越与黑鹰队结下了一年一会的约定,第二年,黑鹰队再次来到了北京。

上图:2021年,凉山黑鹰队又一次来到东单。

下图:黑鹰队胜出后,阿木迅速跑上场与队员庆祝,吴悠则一把抱起了欧文惹。

杨舒越依然保留着每一次黑鹰队来北京的队员名单,第一年是拉力惹、木呷惹、欧文惹、科比惹,第二年则是科比惹、欧文惹、呷呷惹、阿布惹、小芳莫、阿果莫。在彝语里,“惹”是男孩,“莫”是女孩,黑鹰队新队员里多了两名女孩。

第二届黑鹰队成员里,有小芳莫、阿布莫两名女孩。

像吴悠举办“日落东单”一样,阿木也在为他的“鹰之战”注入新的活力。去年,由于当地既没有经费支持,也不允许外来的投资者赞助,阿木仅靠自己,为建训练基地已花光了积蓄还背上了贷款。为了让更多孩子加入到比赛选拔中,他不但把钱花在了场地上,还花在了孩子们的车辆接送上。

经过了包括崎岖山路上的奔波,穿透了众多彝族少年的渴望与拼搏,最出色的队员才浮现出来,进入黑鹰队的阵容,获得来北京的机会。“爸爸一开始很不理解我,但是他一直在支持我,知道我是在帮孩子,也越来越认可我做的是一件对的事情。”

阿木在给鹰之战决赛胜出的队员颁奖。

凉山黑鹰队、“鹰之战”、训练基地,这位选择返乡的彝族青年瓦尔阿木已经坚持到了第六年,他对这件事并没有任何自己所难以把控的企图心,这是吴悠与他投缘的原因。

“一旦有太多所谓的责任感、使命感,慢慢就会消磨篮球最本真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我为什么能够稀里糊涂做了这十一年,就是因为本质很单纯。”吴悠说。

低头看山路,举头是篮筐

小黑鹰们今年与吴悠的相约,将发生在厦门。只因37岁依然在拜师的吴悠,在厦门有个师父。“他现在依然有非常强大的竞技水平,依然还能给我打得晕头转向,他说了篮球到最高的境界是玩的是智慧,玩的是脑子,一下打开了我的篮球世界。”

前国家队队员吕晓明在厦门办起了篮球青训,吴悠希望可以为黑鹰队制造一次不一样的学习机会。现在正在厦门集训的凉山黑鹰队队员有木牛尔布(木牛惹)、切沙日呷(阿呷)、呷呷支卡(呷呷惹)、的的石一拿(欧文惹)、古古罗加子(科比惹),以及教练员瓦尔阿木。杨舒越说,下下周小芳莫考完试也会把她接过来。这一趟篮球之旅与前两年不同,也是因为孩子们的变化很大,从自由度更大的街球到有前国手指导的篮球竞技,在小黑鹰们的成长中也是一次必要的历练。

黑鹰队的孩子们在厦门的海边玩耍。

阿木与黑鹰队的出现,让杨舒越看到了吴悠心态上的改变。“以前大院的孩子们打球,他路过看都不看,小朋友想请教他,他就觉得水平高的还行,基础都不行的话就不想教了。”自从接触了黑鹰队,吴悠开始关注青训,而且也开始坚持教大院里的小朋友打球,只要他人在北京,每天晚上八点就会出现在院里,如此已经教了一年。

用吴悠自己的话说,以前他一直抬头看,是黑鹰队让他开始能低头看。但他的想法并不是一定要培养孩子们成为职业球员,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克服心态上的一些问题,也以此来克服面对生活时的一些情绪,丰富对世界的理解。

在厦门训练中的黑鹰队小球员,图中运球的球员为欧文惹(右)。

现在,小黑鹰们仰起头来已经可以看见篮筐,那是瓦尔阿木、吴悠等等走出大山或在大山外的人,为他们增加的一重希望。但在篮筐之下,还是那条山路,还是那样的生活,篮球已经让这一切变得不一样了吗?

2021-2022赛季CBA公布的队员名单中,现役队员391名,少数民族球员占49席,大体仍以维吾尔族、回族、满族为主。在网络中查询彝族球员,首推则是2020年的扣篮王、来自云南的彝族“90后”矣进宏,并非职业球员。

改变也许还没有那么明显,但那一线抬头可见的希望,并不是这支优秀的彝族少年球队存在的全部意义。在为人所知之前,他们已经可以为单纯的热爱而点燃自己内心中的魂,那赛场上充满能量的鼓舞和运球、投篮,也不是为了那句誓要出人头地的“莫欺少年穷”。极为纯粹的热爱绽放出来的能量,可以照拂一个人的一生,完善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让人在跋涉于崎岖山路时,不会久久沉浸在苦涩的情感中,不会因城市繁华而怨恨故乡。

但也许,凉山黑鹰队一年一次的学习交流将在不远的未来改变另一件事,也许热爱篮球的人可以开始期待,今后的篮球赛事中,会出现更多彝族球员的名字。

小黑鹰们围着吴悠在进行他们标志性的阵前鼓舞。

在阿木和吴悠的信念里,小黑鹰们不一定要凭借着热爱去成功,但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一定还热爱以公平的机会。这些机会若能使人更专注于热爱之事,那么俯仰天地,黑鹰队与他们在山间的辗转、与他人结下的缘分,皆已成为那个一生可说的故事。

原标题:《大凉山里出了个彝族少年篮球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