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和我的上海|作为教师、母亲、女儿,自己做的最多的是陪伴
【编者按】
在上海这座城市,你是否还记得这五年曾与谁相遇,并留下特别的记忆;你是否还记得这五年的成长,和城市一起完成了怎样的蜕变;你是否还记得这五年的活动轨迹,某片梧桐树荫下、某座大楼里、某个网红店前都有你的打卡足迹。
五年很长,它足够让人成长,让事沉淀,让城更新;五年不长,放置人生的长河,我们还有很多个“五年”。
2022年6月,澎湃新闻和IP SHANGHAI联合发起,征集“我和我的上海——关于‘五年’”故事。被选中的故事,将有机会发布在澎湃新闻和IP SHANGHAI上,与读者同分享、共见证。
网友兔小妹记录在朋友圈的故事
以下为网友兔小妹的“五年”分享:
五年,那么长,又这么短。五年中,感觉自己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陪伴。
作为老师,陪伴着学生成长。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已默默耕耘了三十年。最有成就感的事,大概就是在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的成长道路上,播撒下喜爱文学的种子。2022年春,又一次席卷而来的疫情让我们开启了居家学习模式。我带着孩子们在线上愉快地互动,陪伴他们走好小学阶段最后的一段时光。
身为教导,陪伴青年教师成长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看到他们自信的笑容和阳光又坚定的眼神,作为一路同行的伙伴,我同样收获满满的感动与温暖。2020年秋,我曾受区教育局委托带教过一位云南的老师。分别的时候,这位老师说:沪滇牵手三个月,有乡愁,有收获,也有幸福。风雨同行,感谢有你相伴。
作为母亲,陪伴着女儿长大。2018年,女儿开始读高中。每个读书的清晨,每个放学的傍晚,每一次在校门口的目送与等待,现在依然历历在目。2020年1月,女儿参加春考。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正为她缝补衬衣的纽扣,不知何时,竟发现孩子拿着试卷悄悄坐到了我脚边。原本只是松动了一粒,但因实在不舍得打搅这份和谐,我将所有纽扣都钉了一遍。每每回想起这个片段,都有一股暖意涌入心田。2020年7月3日,是孩子最后一天上学的日子。成长的“列车”,即将抵达“高考”站。老师和学弟学妹们夹道欢送,口中满是祝福与鼓励,眼中满是不舍。一幕幕感动的情景铭刻在记忆中,即便多年以后,也能令我动容。
作为女儿和媳妇,陪伴着父母变老。2019年深秋,父母金婚,我和先生特意请了半天假,陪同双方父母游览花展。在一起生活了近二十年,六人同行外出竟是头一回。
那天,婆婆特意带了许多条漂亮的丝巾,在精心装扮自己之余,也为我母亲准备了一条。我们沐浴在秋日温暖的阳光下,一边赏花一边唠家常。两位父亲则是忙前忙后,负责捕捉各种美好的瞬间。看着先生温柔地牵着我母亲的手,听着她开心地絮叨,我似乎能感觉到幸福的光环在每个人的身旁围绕。
2021年,父母已年过八十,身体状况开始有所下滑。自那年起,我们决定与父母同住,将四位老人安顿在一起以便随时照顾。于是,陪伴父母成了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直到现在仍在继续。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是一位温暖的陪伴者,更是一位幸福的陪伴者。
扫描二维码可上传“五年”故事 祝碧晨 海报设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