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韩庚:演好每一部戏,最重要
原创 赵皖西 新周刊
在众多身份与角色之间,或许,韩庚也在始终寻找那个出口、那片空间、那个情绪的释放点。
韩庚身上,一直贴着很多标签。
他是首位在韩国出道的中国艺人,第一位被美国航空公司选中“上天”的中国人,内地挑战三万人体育馆的最年轻男歌手,也是第一位在好莱坞电影里演唱中文主题曲的歌手。
2009年回国发展之后,韩庚从偶像艺人逐步向演员转型,陆续演过不少大大小小的角色。
主演的首部电影《大武生》,算是他表演路上一个不错的开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他饰演女主郑微的青梅竹马,沉稳笃定又矛盾纠结;而在李玉指导的《万物生长》里,他又成为表面流氓痞气、内心脆弱良善的秋水。
2015年,出道十周年之际,韩庚宣布“封盘”,不再出唱片,而是专注于演艺事业。
此后他的职业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罗曼蒂克消亡史》《建军大业》《前任3:再见前任》《革命者》……他在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同时,综艺节目和公益事业也没落下。
最近,由韩庚主演的民国群像戏《传家》正在播出,该剧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末,风雨飘摇之际,上海百货巨子易氏家族的子女们为实现父亲实业兴国的夙愿,团结一致、共度时艰的传奇故事。韩庚饰演外交家唐凤梧一角,一改以往跳脱、敏捷的屏幕形象,变得沉稳、内敛。
国之命,家之运。/《传家》
剧集播出期间,他同时在参加一档综艺节目的录制。在后台化妆间,韩庚接受了《新周刊》采访。
前一晚,节目录制到凌晨一点多。韩庚说:“还行,这已经算是比较早结束的了。”次日,下午一点,在采访结束后,他还得接着录制下半场。
距离《这!就是街舞》第一季开播已经将近五年,作为几季的导师,韩庚能明显感受到,大众和街舞的关系,从一开始的并没有那么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喜欢街舞。
韩庚在《这!就是街舞》里像是一个大哥哥。
被问到街舞的魅力在哪儿,韩庚说,“街舞是通过一些肢体的表达,给大家更多自由、出口和空间,让人们有一些情绪的释放。它自然而然会有魅力存在其中。”
偶像、歌手、演员、赛车手……在众多身份与角色之间,或许,韩庚也在始终寻找那个出口、那片空间、那个情绪的释放点。
转型之后,不断寻找出口。/受访者提供
每次进入角色,
都是意想不到的旅程
《传家》之前,韩庚最新的电影作品是去年上映的《革命者》。他扮演历史人物蒋介石,戏份不多,却要通过短短几场戏将人物的前史、心理变化展现出来,这对韩庚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因为此前从没演过此类历史人物,开拍之前,韩庚参考了大量史料,学习借鉴之前其他艺术家们诠释蒋介石的方式,又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如今回想起自己当时的状态,他说“有点钻进去了”。
尤其是蒋介石出场的那场戏。在一个戏台广场,周围都是军官将士,气氛肃穆,蒋介石端坐在正中央,不发一言,一派凛然的模样。没有台词,仅仅凭借着微表情和小动作,一个狠戾、内隐的将领形象就被韩庚拉拔出来。
为饰演蒋介石,韩庚从外形到内在都有很大改变。/《革命者》
决定出演《传家》里的唐凤梧,主要原因是他感受到了人物的魅力。“人无完人嘛,他还是有一些个人的缺点,比如在情感方面,有过于固执和无奈的地方,但是他在工作与为人处世方面,都有自己的原则。我觉得还挺有意思。”韩庚说。
对于人物的理解和投入,也促使着他不自觉地在剧本之外,加入一些自己对于人物的想法。
《万物生长》里有一场秋水和柳青吵架的戏,吵完导演没有喊“卡”,韩庚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我就跟着自己的心情走,拿起现场的酒喝了起来,和神经病一样,内心那种压抑被无限释放,喊‘卡’后就自己出去继续哭,直到哭完再回来看回放。”
秋水这个角色对韩庚影响很大。/《万物生长》
韩庚说:“其实每一部戏,当我真正进入角色的时候,多少都会有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及时反应的直觉,甚至是剧本里没有涉及到的东西,这可能是演员的自然反应。”
当被问到更喜欢哪种类型的角色时,他沉思了一会儿说:“好像说不上什么更喜欢,我觉得接每部戏、出演每个角色,对我来说都是好的。我现在选择角色的时候,就是想选一些我感兴趣的、觉得有挑战性的角色,所以每次都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创作欲望,这些都会让我变得不同。”
“我依然热爱这个行业”
韩庚的演员梦,萌芽得非常早。
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之后,他当过北漂、深漂,住过地下室,当时很想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但因为学费太贵,超出家庭承受范围,只能放弃。
在韩国出道之后,他一直希望能参演电影,但因为和经纪公司的规划有悖,并没有得到当演员的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些很想演的角色与自己擦肩而过。
回国之后,更多选择权回到韩庚手中,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2009年,内地电影市场还没有彻底打开局面,韩庚的偶像身份并不能给他带来多大助益,反而可能成为他的阻碍。
2010年,他幸运地得到参演电影《大武生》的机会,孟二奎这个角色背负着家仇,掺杂亲情、爱情、兄弟情等复杂情感,演起来并不轻松。韩庚每天钻研剧本、揣摩剧情,睡觉前在脑海里反复回放剧中片段,思考自己要怎么去表演,以至于开拍之前都变得有点“神经质”。
一个有关情感与复仇的故事。/《大武生》
如今回想起来,韩庚仍然觉得不足:“虽然拍摄之前专门去练了嗓、做了武术训练,但等到真正拍起来,跟那些专业的演员相比,我还是显得稚嫩,缺乏情感和技巧,基本功也不扎实,所有的东西都是迷茫的。所以这个过程会比较艰难,进入状态要比别人慢。这也一步步促使着我累积经验、不断学习。”
《万物生长》开拍前几个月,他天天去导演李玉的工作室报到,做即兴训练。“有一场排练,詹瑞文让我和齐溪躺在地上,让所有人都去打骂我们,李玉走过来,直接用脚踩我的手,同时让我哈哈大笑,等折磨够了,又让我们两个人爬起来面对面,进行第一次身体接触。”在《夜伴三庚》这本书里,韩庚写下当时的训练细节。
秋水和白露。/《万物生长》
也正是这种严格、细致的训练,开发出韩庚作为演员的潜能,培养出他作为演员的底气。他说如今在挑选角色时,会特意选择那些和自己本人性格不太一样的角色,同时,又会不由自主、不可避免地在每一个角色里面添加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与前辈的交流也让他受益良多。在《革命者》中,他的主要对手演员是张颂文;在《三叉戟》《零度极限》里,他和姜武也有过合作。韩庚透露,平时他会和他们聊起表演的问题,包括一些技巧和感受,在和这些优秀演员的聊天之中,他学到很多。
隐忍、傲倨的蒋介石。/《革命者》
有没有一个明显的时间节点,让他感觉到自己作为非科班演员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或者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变得有自信诠释一些有分量的角色。面对记者抛出的这个问题,“哎呦!”像突然被敲击了一下脑袋,韩庚说:“这我还真没有注意到。我觉得自己还是踏踏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个作品吧,慢慢大家就会看到。专心地、问心无愧地做好每一个作品,这才是最重要的。”
“还是因为热爱,我依然热爱这个行业。”韩庚想了想,补了这句话。
“生活嘛,就像心电图”
2018年,在“正午故事”的一次采访中,韩庚跟记者叶三说,他的理想,是演一部《霸王别姬》那样能留得下来的好电影。如果到死那天都没有一部好作品,他会很遗憾。
这几年内地影视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个演员想要做出一点成绩可能更加艰难。对此,韩庚说:“其实我的初心没有变,还是希望能做出更多好的作品、能留得住的作品。但是演员每拍一部作品,都不知道这部能不能留下来,观众喜不喜欢。所以每一部戏、每一个角色,我都会认真对待,尽量诠释得更完美,不留遗憾。”
何为好的作品?韩庚认为,这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有很多好的作品包含着社会话题、文学话题、哲学话题,比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老电影《红色小提琴》《为奴十二年》《绿皮书》等等。
“是不是好的作品,这是观众能够感受到,也是得让观众去评判的。”也因此,韩庚完全可以接受观众对他的表演提出的想法与批评,“接受观众批评是我学习的过程”。
韩庚凭借林静一角提名大众百花奖最佳男配角。/《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表演的初心未变,变的是生活节奏和人生重心。
2005年,在韩国出道;2009年,回国发展;2014年,提名大众百花奖最佳男配角;2017年,主演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票房超19亿;2019年,和太太卢靖姗步入婚姻殿堂……韩庚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直在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这些都是我在特定年龄做的特定的事情,形成的轨迹,就像心电图一样,上上下下。我觉得只有拥有这样的起伏,一个人才算生活着。如果都很平淡的话,那不就相当于躺着吗?”
韩庚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受访者提供
早年间,韩庚资助了河北和西藏的9个贫困儿童上学,如今,其中的两三个孩子已经考上不错的大学。看到这几个孩子的成绩,韩庚表示很开心。“我觉得帮助这9个孩子实现他们能够好好读书的梦想,甚至能够改变他们的人生,实现他们的价值,看到他们的努力有了好的结果,我非常开心。”
年轻的时候,韩庚喜欢尝试极限运动,比如赛车、单板滑雪、冲浪和蹦极。在所有极限运动中,他最喜欢单板滑雪,在银白的世界里一骑绝尘,感觉像是插上一双翅膀,可以尽情享受速度带来的快感。“尤其是滑到无人之境时,心里会有一丝丝害怕,我就在心里不断鼓励自己:‘一定不要出什么事情,一定要活下来!’但是等到达终点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又成功实现了一次大突破。”
如今,韩庚的心态、感受,所有的东西都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生活更像是在一座优美的后花园中散步,四季流转,天晴落雨,韩庚只管闲庭信步,享受此刻的自己,也淡然迎接日后的起落和挑战。
[1]《夜伴三庚》韩庚.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韩庚,斜杠韩庚|正午·偶像05》叶三.正午故事.2018-04-13
原标题:《韩庚:演好每一部戏,最重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