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巴伦博伊姆钦定圆号首席,22岁的曾韵如何考进德国一线乐团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22-06-18 09:27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在有着450多年历史的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曾韵只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圆号客座首席到圆号首席的身份跨越。

这个喜讯刚刚传到国内。年仅22岁的曾韵被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任命为圆号首席,他也是该团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之一。

曾韵是被80岁的音乐总监丹尼尔·巴伦博伊姆钦点入门的,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的越洋采访时,他正准备开始和巴伦博伊姆的首次合作,排练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和舒曼《第四交响曲》。

曾韵目前正在中央音乐学院读研究生一年级。今年10月,他将正式迁居柏林,走马上任。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排练结束后,曾韵和巴伦博伊姆合影。

来自中国的新鲜血液

德国是众所周知的古典音乐强国,名团林立。

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隶属于柏林国家歌剧院,与柏林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等并列德国一线乐团。

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乐团之一,一路走来星光熠熠。瓦格纳、门德尔松等作曲家的众多名作都在这里完成首演,门德尔松、梅耶贝尔、魏因加特纳、理查·施特劳斯、富特文格勒、卡拉扬等指挥大家也都曾领导过这个乐团。

1992年,巴伦博伊姆开始担任乐团音乐总监,并在2000年被乐团授予“终身指挥”的荣誉。

顶着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冠军(铜管组第一名)、慕尼黑ARD国际音乐大赛亚军(圆号组第二名)的光环,5月10日,曾韵以客座首席的身份坐进了乐团。他原计划客席两个月,一起排练、演出几次后,乐手们惊讶于他的乐队经验、演奏状态,纷纷建议他去参加乐队考试。

“终于可以体验职业乐团的演奏家是什么状态了,我决定试一试。”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出了名地难考,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不仅有三轮常规考试,还有巴伦博伊姆特定的总监考核。

曾韵同样经历了总监考核。当着巴伦博伊姆的面,他演出了莫扎特《第四圆号协奏曲》、理查·施特劳斯《第一圆号协奏曲》,以及一些乐队片段。和他一起杀入最后一关的,还有来自乌帕塔尔交响乐团的圆号首席。

巴伦博伊姆身体状况不佳,被两三个人搀扶着进了考场。刚开始吹莫扎特时,曾韵还没认出他来,直到吹理查·施特劳斯,才发现这位白发老爷爷就是他以前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大师。

考试结束后,曾韵和乐团同事站在走廊聊天,巴伦博伊姆迎面走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脸,笑起来。最后一刻,巴伦博伊姆投出了关键性的一票,钦定曾韵当圆号首席。

不到一个月,曾韵便闯进了这个平均年龄约45岁的乐团,和另一位资深乐手共担起圆号首席的重任。圆号声部目前有9位乐手,大家各司其职,年纪最长的一位已有63岁。

在圆号领域,德国强手如林。能脱颖而出的关键,在曾韵看来,还是要看自己的吹奏是否符合他们的审美,是否符乐团的调性——这个有着450年多年历史的老牌乐团有着引以为傲的音乐传统,乐手们从前辈那里继承了传统,在注入新鲜血液时,也想看看新同事能不能接住这份传统。

手握终身制合同,每位乐手几乎都有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大家都很有经验,我和小白兔一样。”曾韵笑说。

曾韵和德语老师合影。

曾韵在德国,手拿相机的他还是摄影爱好者。

消除文化隔阂很关键

1999年出生的曾韵不是乐团里唯一的中国身影,来自上海的“90后”姑娘朱立凡,正任职于二提琴首席。

世界古典名团里不乏中国演奏家,如今,这支征战海外的“中国军团”越来越年轻。今年2月,出生于1994年的梅第扬敲开了柏林爱乐乐团的大门,拿到中提琴首席的职位,成为乐团140年来首位加入的中国音乐家。

在国际音乐大赛上,中国选手的表现同样突出。在刚刚结束的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大赛,出生于2001年的陈亦柏,拿到了大提琴组亚军。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战况正烈,出生于1995年的孙榆桐,闯进了半决赛。

他们都是从中国学府走向了世界。朱立凡曾经求学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曾韵、梅第扬、孙榆桐则出自中央音乐学院一脉。出身于圆号世家的曾韵更是彻底的本土培养、中国制造,至今没在海外学府深造过。

“我们有太多优秀人才,手上技术好,对音乐的理解也到位,完全贴合国外乐团的要求。”顶着黑头发、黄皮肤和华人的身份,曾韵身边也有不少朋友远赴德国参加乐队考试,而在闯入最后一关,要在两三个竞争者里厮杀时,对方往往会将那一票投给德国人。

“我们专业上并不差,有时候只是差一个文化隔阂。”曾韵向记者描述,德国乐手也会有文化上的焦虑,也会担心交流上的困难,怕别扭,而和德国人共事显然没有这样的困扰。

曾韵平时总是乐呵呵的,天然就容易和人亲近、拉好感。此外,他还有德语上的优势,交流无障碍,对方有机会了解自己,也感受到了他对德国文化的尊重。

去年9月参加ARD大赛前,曾韵就零星学过德语,真正迎来突飞猛进,则源自一位贵人的帮助。

ARD大赛结束后,曾韵参加了获奖者音乐会,音乐会经由广播传入德国的千家万户,也传入一位老爷爷的耳朵里。采访时,曾韵直言,希望下次来能用德语交流。老爷爷正好在大学教德语,夫人又曾在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工作,于是,他辗转要到了大赛负责人的邮箱,表示愿意免费教这位中国小伙。

“能跟德国人学德语,多可爱的一件事!”两位忘年交开始了线上教学,一周打一次zoom,一次两小时。81岁的老教授用起云视频软件来,比曾韵溜多了。两人刚开始还用英语,后来全往外蹦德语,上课就像唠家常。这次来德国,曾韵专程和老教授见了面,吃饭,合影,不亦乐乎。

亲密又直观的交流,为曾韵学习德语、了解德国文化打了一个扎实的前站。“学语言真是无底洞,我刚摸着门,听口音已经像那么回事了。”曾韵把深入研究德国文化的目标藏在心间,作为通往德国文化的一道桥梁,他有信心把德语拿下。

4月底开始,曾韵在德国参加ARD比赛获奖者巡演,同台的还有2019年、2021年的ARD比赛获奖者,包括一位大提琴、一位小提琴和双钢琴。

曾韵和巡演的小伙伴合影

一脚踏进歌剧的世界

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是一个“两栖”乐团,歌剧和音乐会的演出参半,歌剧占比60%。

歌剧对曾韵来说是生疏的领域。进团一个多月来,他每周都有歌剧演出,从雅纳切克的《耶奴发》到普契尼的《西部女郎》,他一脚踏进歌剧的世界,开始接受系统的、深入的歌剧洗礼。

“歌剧的演出时间很长,我们必须从头听到尾,有时圆号戏份不多,冷不丁出来那么一两声,不管是音色还是味道,都必须贴合剧情的需要。”在此之前,曾韵只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吹过几部歌剧,像瓦格纳《纽伦堡的民歌手》,“也算有一丢丢经验,没想到会在日后派上用场。”

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韵正在准备他在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场交响音乐会。这是一场露天的夏季音乐会,由巴伦博伊姆亲自指挥,曲目单里有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和舒曼《第四交响曲》。再下一周,他还将在赫伯特·布隆姆施塔特的挥棒下,排练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分别在柏林国家歌剧院和柏林爱乐大厅演出两场。

7月初结束最后一场德国演出后,曾韵就将迎来假期。他将直飞日本东京,和黑岩航纪、高松亚衣举办三重奏音乐会,和京增修史举办二重奏音乐会,将圆号玩出花来。8月中旬结束日本之行后,曾韵将打道回府,回国筹备初秋在西安、北京、珠海、澳门等地的一系列演出。

忙碌的国际演出生涯,俨然已在脚下铺开。曾韵享受这种忙碌,和重奏组玩室内乐,和乐队共奏交响曲,别人动动脚趾他就默契地知道对方想干什么,演出结束后,大家再一起喝点啤酒,吃点烤串……这种滋味,让他感觉幸福。

他当然也喜欢独奏,但集体的力量似乎更温暖,“独奏很孤独。尤其是巡演,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虽然也会交朋友,但总觉得是一个人在战斗。”

10月,曾韵将正式移居柏林,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怎么兼顾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业?曾韵并不担心。这几年,学校的网课体系和线上教学愈发完善,人在柏林的他会和北京的温泉老师连线,通过网课继续学业。

“在国内那么多年,我一直在‘襁褓’里,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在国外长居。”脱离了以前的种种呵护,突然来到陌生的环境,曾韵坦诚,心理上会有一点冲击,“未来一定会有挑战,但我更多的是期待。”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